第一百一十一章 强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入七月份,河西走廊虽然地处北方,依然酷热难当,不过进入祁连山之后,凉爽的山风让人感觉到格外的舒服,此刻,一支几百人组成的庞大的车队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
这么大的队伍在山区是非常少见的,车队经过的时候,惊起许多鸟兽,它们仓惶地逃到远处,在暗中窥视着这群不速之客。
余德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还有半天的路程就到达卧虎山庄了,他回头看着一里多长的队伍,长吁了一口气,心里想到:“再过两个时辰就可以见到小公子了,带着这么多人进山,可真是不容易啊!”
三年前从嘉峪关退伍之后,余德水回到老家务农,生活过的非常艰辛,去年韩文栋他们成立北方建工的时候,广邀以前的战友共创大业,余德水就是在那个时候加入北方建工的,从此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他已是北方建工送配处的主管。
北方建工的高层管理人员绝大部分都是赵振东曾经的部下,现在都过上了以前做梦都想不到的生活,他们对赵振东父子感激不尽,尽管赵振东当时分给了他们一半的收益,但是他们认为北方建工是将军的产业,自己不过是为将军效力而已,所以他们除了拿工资,去年的分红他们都没有要。
一个月前,韩文栋接到了赵剑寒的来信,得知小公子找到了一个大型铁矿,需要大量的人手进行开发,这些人合计之后,马上行动起来,从各地抽调精干人员支援卧虎山庄的建设,并将最近一段时间囤积的物资一起运过来。
为了保密,这些人员和物资都是以各种名义,分期分批来到赵振东的辖区,然后组队前往祁连山的深处,带队的人就是余德水。
现在正值盛夏,采暖业务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但是根据赵剑寒的指示,韩文栋他们依然在招聘人手,扩展地盘,到目前为止,北方建工的分部已经覆盖了甘肃的主要城镇,最远的地方已经到达了陕西的平凉、凤翔和延安等地,还找到了六处新的煤矿,准备今年冬天大干一场。
这次抽调的人员中有六十多名铁匠、木匠和泥瓦匠,都是手艺最好的工匠,连同他们的家眷和徒弟有两百多人,还有一百六十多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他们都是配送处给客户送蜂窝煤的伙计,呆在城镇里闲着没事,正好用来修路。由于配送处来的人最多,于是配送处的主管余德水就成了这支队伍的负责人。
另外,这支队伍里还有二十多个十五岁以下的孩子,其中一部分是杨树村军户和匠户的子弟,为首的正是与赵剑寒交过手的虎子。他们曾经听过过赵剑寒的课,对赵剑寒的本事非常钦佩,一直希望能跟着这个小先生多学一些,这次终于得偿所愿。
上次出山到杨树村安排香皂生产的时候,孙村长就代表村民们和赵剑寒谈过孩子的教育问题,虎子他们那群孩子跟着赵剑寒学了二十多天后,读书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也变得懂事了许多,村民们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孩子有了新的出路,可是赵剑寒走了之后,由于没有人教导,虎子他们又恢复成了老样子,全村的人都很着急。

其余的十几个孩子都是韩文栋他们的后代子弟。得知小公子在教授一些孤儿读书识字,乘赵剑寒参加互市的时候,韩文栋和王秀才向赵剑寒提出,能否让他们的孩子也到卧虎山庄去学习。
不管是杨树村的村民还是韩文栋他们这些北方建工的高层,都是赵家的铁杆支持者,赵剑寒当然不会让他们失望,因为当时还没有正规的教室,所以赵剑寒让他们再等一段时间,一旦教学条件具备了,就会通知他们。
现在卧虎山庄已经建成了三间大教室,赵剑寒觉得扩招的时机成熟了,于是在信中嘱咐韩文栋将这些孩子一起送过来。赵剑寒相信经过自己的进行教导,这些孩子都会成为自己事业的中坚力量。
余德水他们的队伍中还有八十多辆大车,里面装满了粮食、棉花等物资,足以保证上千人一年之内不饿肚子。北方建工去年冬天赚了不少钱,除了少部分留下来支付人员工资、开辟新的分部,其余的银两都用来采购粮食等生活必需品。
赵剑寒知道明朝末年灾害不断,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就是因为百姓们没有吃的才爆发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可不希望自己费尽心思、用火器武装起来的军队因为缺粮而崩溃,因此向韩文栋他们反复强调粮食的重要性。
中国人向来有勤俭节约的传统,手里有了钱就会买地囤粮,赵剑寒要求韩文栋他们不要太在意土地,直接购买粮食,灾害来临的时候,土地又不能当饭吃,遇到社会动乱,土地还会成为一个巨大的包袱。
所以这几个月来,韩文栋陆陆续续买了不少粮食,每次向卧虎山庄运货的时候都要运过去一些,卧虎山庄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囤粮的好地方。
傍晚的时候,赵剑寒接到了余德水他们到来的消息,赶紧和董云山等人一起来到山庄外面迎接。
余德水只是在肃州城见过赵剑寒两次,他至今还记得赵剑寒说的那些话,指出了北方建工的发展方向,让他们不要有小富即安的思想,他和战友们正是按照这个思路行动,使得北方建工扩展到了现在的规模,吸收了大量的工匠和流民,解决了上千户家庭的生活来源,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不仅如此,几个月后冬季来临的时候,北方建工想必会迎来一个大丰收,收入会比去年多好几倍,其财富和影响力直追那些历史悠久的世家大族。每次想到这里,余德水都不由得佩服小公子的远见卓识,因此见到赵剑寒之后,余德水抢先一步,恭敬地弯腰施礼。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