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探矿高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为一个穿越者,赵剑寒自然不认为两只玻璃杯有多值钱,看到两人磕头如捣蒜,赵剑寒不由得暗自叹息,中国人的膝盖是不是太软了?动不动就磕头作揖,动不动就要给别人当牛做马可是这种现象是几千年的时间形成的,一时半会哪里改的过来呢?
在众人的目光注视下,赵剑寒面色如常地放下手里的杯子,走到他们俩跟前,把他们扶起来说道:“不就是两个酒杯么?摔了就摔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转身让上菜的仆人再拿两个玻璃酒杯来,亲自给他们倒满酒,然后回到原处,高高举起酒杯,说道:“今天是个高兴的日子,我们又多了许多同伴,让我们一起干杯吧!”
说完,赵剑寒带头一饮而尽,赵民、董云山他们也应和道:“干杯!”
包括余德水在内,新来的这批人都傻傻地看着赵剑寒,他们有点想不通,两只价值连城的水晶杯,摔了就摔了?真的没什么大不了吗?
董云山看到余德水的傻样,嘿嘿一笑,拍拍他的肩膀,打趣道:“余老哥怎么啦?公子的话也不听吗?”
“哦,我这就喝。”余德水这才反应过来,慌忙将杯里救倒进嘴里,却不想呼吸没调整好,被这口酒呛得连声咳嗽。董云山看到老战友狼狈的样子,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也让现场的气氛活跃了一些,一名山庄的老工匠对那两个还在发呆的家伙说道:“快喝吧,咱们少东家说没事,那就是没事,你们要是觉得过意不去,以后干活努力一点,就是最好的报答少东家的方法了。”
另一名老工匠也安慰他们道:“这水晶杯在外面挺稀罕的,可是这咱们这里却不算什么,等那天玻璃池窑开工的时候我带你们去见识一下,一次就能作出十几个呢。”
“啥?你说这水晶杯是你们自己做的?”其他新来的工匠诧异地问道。
“那当然!”这个老工匠得意地说道:“咱们少东家可是文曲星下凡,什么东西都难不倒他,这水晶杯就是少东家带领咱们做出来的。”
“是啊,”又一名卧虎山庄的工匠接口道:“不仅是水晶杯,还有很多非常神奇的东西呢,你们以前只怕连想都想不到的。”
几个人的对话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一个心直口快的工匠连声追问:“快给咱们说说有哪些好东西。”
工匠们的座位是赵剑寒可以安排的,新老工匠的位置混在一起,就是为了利用这次宴会,让新来的工匠能尽快融入到山庄已经成型的体系中,看到工匠们这么快就对上话了,赵剑寒深感自己的一番心思没有白费。
大伙儿相互熟悉之后,酒席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大伙儿慢慢地把刚才发生的意外忘却了,这里的主人似乎真的不在乎那两只“昂贵的水晶杯”,许多人都放下心理包袱,觉得为这样大度的东家干活还是很不错的。
余德水向赵剑寒逐一介绍他带来参加宴会的代表,赵剑寒对每一个人都很热情,和工匠们谈论他们拿手的技术,和配送队的几名小头领谈到了武术和训练,还让董云山和马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并祝愿他们在这里工作和生活愉快。

赵剑寒的言行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以余德水为首的这些人都感到赵剑寒是真的把他们当成了朋友、伙伴,而不是下人,在这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里,他们从未见过这样的东家,每一个被介绍到的人眼中都闪耀着感激和兴奋的光芒,纷纷拍着胸脯大声表示要努力干活,报答少东家的恩情。
“士为知己者死”,虽然这些人文化水平不高,可是并不妨碍他们拼死效命的决心。这时候,他们都忘记了赵剑寒的年龄,心里只有少东家对他们的尊重和关心,只有少东家的博学多才,只有对未来前途的信心。
一直跟在赵剑寒身后的董云山心里感概万分:将军大人是依靠身先士卒、赏罚分明赢得了将士的忠心和爱戴,而小公子平等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从工匠到伙计,再到护卫队的队员和山庄里的佣人、丫鬟,无形之中就让大家产生了誓死跟随的想法,这父子俩都是做大事的人啊!
在余德水介绍的众人中,有两个相貌普通的人引起了赵建寒的注意,他们一个叫杨志信,另一个叫汤怀仁,原来都是北方建工计划处的人,他们对寻找煤矿很有心得,几个月来已经找到了好几处煤矿,为保障冬季蜂窝煤的供应立下了头功。
由于官府实行铁盐专卖制度,购铁批文需要疏通很多关系才能拿到,因此北方建工制作壁炉的生铁一直处于短缺状态,去年由于与肃州官府的关系好,影响还不大,今年北方建工的规模扩张较快,现在碰到瓶颈了,没有铁炉子,煤矿再多也没法发展新用户,还有几个月就到了冬季,眼看着大把赚钱的机会有可能溜掉,北方建工的高层都很着急。
当韩文栋得知赵剑寒找到了铁矿,高兴得像个孩子一样跳了起来,他相信无所不能的小公子能够练出足够的精铁,解决北方建工目前的困境,也相信小公子能想出办法解决官府的采矿和生产许可的问题。于是他马上调集北方建工最好的工匠和刚训练出来的配送队来到卧虎山庄,其中就包括杨志信和汤怀仁这两个探矿方面的能手。
“难道这俩人是天生的地质队员么?”赵剑寒听到他们俩的成绩感到有点惊讶,把他们拉到一边交流了探寻煤矿方面的经验。原来他们并不是对矿石有特别的研究,更不是什么地质学家,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细心。
北方建工最开始的几座煤矿都是赵剑寒找到的,他们俩仔细考察了这几处煤矿的环境,包括岩石的外形、色彩和植被的生长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记录,然后就四处打听符合这些条件的地方。他们就是用这种方法为北方建工找到了五处煤矿。
为玉树地震中死难的同胞默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