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流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腊月里的城中村,最引人关注的家长里短莫过于西头上陈福家起新居的事情了。啧啧,了不得啊,过了年,到了二月头里,陈家就搞了个带院墙的小二楼出来,建材上用的尽是高级材料,一色的砖墙构造,顶上盖的是大瓦,院墙里头的空坪上还铺了青石板。
至于崭新的家具摆设、生活用品、高档衣物什么的那都是全套全套的,整个城中村里的人家都算是开了眼,有那关心的人问陈福,你家上次摆酒庆喜的时候不是说才卖了几千块钱吗?你现在又从厂子里辞了工,没个固定收入了的情况下,花这么大本钱盖新居,往后日子不过了?
陈福一开始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后来得了儿子的指点就给人解释说,自己起新居是找了关系买的便宜材料,家里购置的那些家具什么的也都是机会好淘到的上好二手货色,唯一真正的新物件只有那些个衣物生活用品,不过花费的钱也不多,剩下的钱还有很大一部分,足够自己做点买卖维持生活了。
有那好事的人又追问到陈福打算做点什么买卖营生,陈福想了想,推说还没个具体打算准备过完了正月再说。
到了正月底,在陈子民的支招指点之下,陈福购置了十几辆黄包车,并且一色的上的是大牌照,有了这种大牌照,陈福的那些黄包车就能在上海滩随便地跑生意了,要知道,那会黄包车的车牌是分了大小的,小牌照的黄包车只能在华界做生意,至于租界是不能进去的。
等到车牌办好,该打理疏通的一些关系打理疏通完毕之后,陈家的福记车行就算是开张做上买卖了。招聘的都是本村左邻右舍里的那些个最需要帮助的穷哈哈,陈福也不靠着从这些人身上斤斤计较的抠门算计,租赁的价格比起市面上的行价来大约便宜了五分之一。
处理完了生活营生上的事情,在陈子民的提议下,八岁的小妹被送到了一家私立的小学校去了,而陈子民自己则是花了笔钱,疏通了关系进了一家私立高中当了一名插班生。倒也不是想着学什么二十年代的中学知识,不过是打那么个幌子在那里,为以后上大学进修打好基础。
话说起来,陈子民的知识体系和现在的这个时代毕竟整整相隔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代沟,21世纪的学问水平确实是很先进很高明,但是,若不能熟悉掌握现在这个年代的基础理论的话,陈子民的那些远超时代的学识就是一个脱离了实际的海市蜃楼,看上去漂亮实际上却没有多少实实在在的用武之地。
就拿他前面鼓捣出来的那个染料配方来说,原理知识他大致了解,现在这个时候工业化生产出来的酸碱反应式染料,本身来说不过是水溶的化学染剂,只需要自己在这种产品的基础上,研制发明出一种合适的辅助反应剂,让这布料印染之后的着色性能变得不溶于水就是成功了!搁到21世纪他随随便便就能弄出来,但是在这个时代,他却是折腾了一个来月才搞成功。真想不明白,某些个回到了过去的牛人是怎么轻而易举发明了N多的超时代科技出来的?
民国十三年和十四年的岁月就在平淡无奇中淡然流逝了过去,陈子民如饥似渴的补习着这个时代的各种科学理论,父亲舒舒服服地做上了一家小车行的老板,母亲操持家务生活,小妹陈嘉快快乐乐地做起了小学生。。。。。。
安静平淡的生活并没有过上太久,二十年代的大上海虽说是全中国最不必担心战乱硝烟威胁的首善之地,但是草根贫民们的生活也还是越来越活不下去。城中村的居民们,失业没了事做的家庭越来越多,各家各户的困苦艰难日益深重,在这样的情形下,陈家和他车行里雇佣的那十几户人家越来越被村民们羡慕不已了起来,渐渐的,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人家找上了陈家希望能够帮着找条活路。
于是,就像是一付多米诺骨牌倒下了第一张,后来的一系列的事儿就逐一地发生了。陈福两口子都是从苦日子里头过过来的人,看到那些个求上了门来的邻居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心里的恻隐同情也越来越重,平时虽说帮衬点小难小困的也能起点作用,但是老话说的好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跟自家三儿商量着,是不是能够想些个办法出来帮帮大家伙?
好吧!如果说一开始陈子民的情感注意力只在自家的亲人身上,但是来到这个时空这个环境已经将近两年的时间了,对于周围那些生活贫苦但是心性一直保持着善良本色的邻居们已经生出了相当的好感和同情,自己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帮他们一把又为什么不行呢?
所以在听过了父母的商量之后,陈子民就思索着该搞个什么产业出来给父亲去做,顺便也能帮着解决一下邻居们的困难。思来想去的用了好几天的时间,陈子民都没有想到什么合适的好门路。
没办法,陈子民虽说在这两年来恶补了足够的理论学问知识,但是毕竟对于这个时代的现实了解还是相当的有限,最后只能是跟着父亲一起开始深入的接触了解现在的工业基础水平,同时计划着开始培养积蓄人才力量。只有先做到了这两点,等到自己想出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时,才能够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
父子两个花两个来月的时间一起跑遍了上海滩的各个洋行和本埠的工厂详细的了解了一下现在的工业基础水平和能够提供的技术支持。
到了五月底,陈子民算是对上海乃至于世界上几大工业强国所能提供出来的工业设备水平有了一个基本清晰的概念和了解。最为深刻的感触就是现在全世界的工业科技水平都太简陋低下,自己真正能够大展拳脚的用武之处不多!而且实业行当的门槛颇高,普通人进入的难度很大!
简单点地拿自己做个例子,他现在也想趁着手头上有点钱搞个高科技产业出来。但是,现在稍微有点技术含量的机械设备你就得高价从洋行进口;然后你还得费劲地进行改装升级某些构造和零部件了才能适用;有了设备你还得有合乎素质技术要求的工人和生产管理人员;出产品了你还得有销售终端体系的强力支持。单单就这几点,陈子民就觉得解决起来很困难了,更别提现在社会环境一片混乱,军阀横行,外洋资本挤压,恶势力骚扰欺诈等等难于登天的障碍了!
陈子民在五月底考察了解结束,心里做出了一番筹划之后,就对父母提出了自己的计划:
第一,到洋行去购买一套科研仪器,另外去上海随便哪家轻纺厂购买一套二手的印染设备!大约需要开销几万大洋!
第二,花笔钱在村外买上一块空地,在那块地面上建个简陋点厂房,把村里的失业劳力们组织起来先做培训,等到从洋行购买的仪器设备到位了以后,工厂就能开始运转开工了。加上一些原材料的购置来算的话,这笔开销也是不小,陈子民略微的算了算也得要个万把块大洋才能建好一个规模不大勉强合用的厂房。
第三,父亲出面,把村子里那些个最为精壮的苦力汉子们都集中起来,组织一个护村队!私底下买上几支枪和子弹,明面上拿点木棒砍刀做武器,请上两个教官。这个队伍搞起来不是为了什么拉杆子造反,而是因为社会环境太乱,上海滩上的帮派众多,村子里如果没有点自保的力量,陈子民要是在这儿做出点什么动静成绩来,牛鬼蛇神们就都会像苍蝇般扑过来!这笔开销倒是不大,大概一万大洋左右就能弄出个现阶段够用的护村队了!
除此以外,陈子民还有其他一些个零打碎敲的打算,全部办下来的话,家里现有的家底可以说是几乎要全部被投入进去。父母亲一开始是很犹豫的,心想着有必要搞这么大的阵仗嘛?

“爸!妈!老话说‘舍不得金簪子,打不到巧鸳鸯’,现在先花了大本钱投资,但是要不了多久,等到厂子开工做出东西来了,到时候赚到的钱也就更多啊!再说了,你们不是想着多帮上点人吗?场面开小了能帮到的人也太有限了!要么不帮,帮就帮到底,免得到时候要帮的人太多安置起来左右为难。”
陈子民的一番说辞最后还是成功的说服了父亲和母亲的支持!想想确实是那么个道理,当初儿子一个人,一点儿小小的本钱还要靠着多年的积蓄加上邻居们的凑借才搞齐,结果一个月多点就搞出了那么个方子卖了大钱!如今投下了大本钱自然是能够收获到更大的成功的!
决心既下,按照陈子民的分派计划,父母两个加上了陈子民自己齐齐出动,由母亲出面跟村子里的左邻右舍分说动员,而陈子民则在父亲的带领下去订购设备仪器,购地建厂买原材料,联系枪支弹药和教官聘请等等事项。
分头并进之下,白花花的现大洋如同流水一般地泼洒了出去,换来的却是城中村日新月异的逐步改变!同村的左邻右舍们看到一件件事项逐一在原本破败不堪的城中村里落实了下来,他们将来都能得到一份稳定的工作,生活上不会再像原来那样看不到希望,一个个的心里在日积月累下对于陈家的感激之心都逐渐地在心里扎下了根!
说起来,刚开始陈家人出面给邻舍左右的村人们说起这些个事情的时候,大家的态度还是很复杂的。对于陈家联系了一个据说很有钱的大老板合资,拿钱出来开厂子招工帮助村里人解决生活出路这样的事情他们毫无疑问的非常感激。但是陈家提出来的计划,在厂子正式办成开工之前,大家还得先放下现在救命的一些个短工活计去参加什么前期培训,各自的内心里头就有些嘀咕不安了!
要知道,现在大家伙的生活可是一天不做事,第二天就没得饭吃啊!那厂子据说是要两个来月才能建好开工的,这段时间里头,都放下了营生去搞那个什么培训的话,生活着落怎么办?
好在,出面游说的李腊梅早就从儿子那里得到了说辞:“生活上的事情,大家不用忧心!我们家陈福和那位合资开厂的大老板商量好了的,大家的生活贫苦艰难我们知道,所以不可能要求你们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就把精力心思都按我们说的放到学本事上去。
在我家的工厂正式的开工之前,各家各户根据条件不同,都能得到每月五到十块钱的工钱!绝不会让大家的生活比现在难过,有个别特别困难,家里人多十块钱照顾不过来的家庭,我们家也会适当的加上一些补贴,等到大家的本事知识学出来了,厂子也建好开工做出产品来能卖钱了,将来大家的收入都会得到更高的提升!”
人,只有在生命生存权得到了基本保障以后,才能去追求更高的理想。而衣食温饱是保证一个人基本生存权的最根本要素,这个问题解决了才会想到掌握更高的能力去创造更好的未来。一个人连活下去都困难,让他去先放下活命营生了学本事之后再来改变困境,你找那么一个人去试试看?老大的耳刮子抽不死你!
在陈子民生活过的后世,有那么一些自以为是的所谓‘精英’,他们所宣扬的那句‘知识改变命运!’的至理格言是怎么解释的呢?坦率的说,很混账!
找个出身贫苦的孩子或者是下岗工人,然后就是某个好心人或是有良心的公益机构政府部门给了点资助,这个贫苦孩子或是下岗工人咬紧了牙关苦度难关之后,终于,曾经生活中的漫天乌云都一下子散了个干干净净,这个孩子或是下岗工人找了个好工作,享受到了高薪厚酬的优越待遇,未来的生活从此阳光漫天无限美好了。。。。。有此可证!知识改变命运的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那些个对社会心怀不满乃至于埋怨世道不公的愚民们,清醒吧!不要再徒劳无益的只知道抱怨不满了,你们瞧瞧,未来的生活还是有希望的嘛,暂时的困难虽然却是存在,但是咬咬牙挺过去,跟咱这些个‘精英’们一样,学好了知识文化乃至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了之后,你们也是可以成为社会栋梁过上人上人的舒适生活的!
这套言辞咋一看一听的,很有道理。但是,这些个混账‘精英’都忘记了一点,那就是:下岗失业的草根们听了你们的话去学技术争取再就业的话,其间的生活保证谁负责?贫困学子们咬紧了牙继续学业的学费谁解决?生活费谁解决?莫非天上有钱掉下来给他们?
油盐柴米酱醋茶哪一样不是越来越贵?生老病死哪一门不是在死要钱?孩子们读书的学费未必不是门槛越来越高?社会上除了那些个噱头漂亮的广告公司、娱乐产业和资金要求高的生意买卖越来越多以外,正儿八经普通人需要的厂矿实业哪一年不是越开越少?
老百姓们的生活要求不高,平平安安普普通通地活的稍微的安逸自在一点就行了。精英官吏们多占有一点社会资源也很正常,大家能够体谅你们这些人论学识文化和背景能力的起点高所以要求获得的回报高点是很正常的人之常情,但是,请你们这些‘人’下手的时候能不能稍微的收敛平和一点?给老百姓们留下最基本的资源基础?
精英们的文化高,辩才好,论起说辞一套套引经据典的拈之即来,是很不错!不过你们议论指正的对象应该是那些为民父母却不能保障民众基本生活水准的官员!是那些疯狂占有民众资源利益的权钱交易黑幕!你们放着正主不去点评指责,反倒是挑拣出那么极少数比例的个案来冷嘲热讽那些弱势草民目光短浅、不堪教化?这样的人物,真是要多恶心有多恶心!
言归正传,城中村的居民们既然得到了陈家做出的温饱保证,后顾之忧基本解决了的居民们自然就热情高涨地积极参与到家园的改变建设中来了!
整个城中村的规模大约是百十来户,五百多人的样子。人力资源暂时来说算是比较充足的了,第一步是把村子里大约四十来个最精壮最当年的苦力汉子集中到了一起,他们被组成了一个小队,请了一个退役老兵和一个武师做正副队长,枪不敢买多,只有两把短枪和七把汉阳造,子弹买的多点,其余的人手一把打制的厚背砍刀!有了这支护村队,就可以基本保证不怕流氓黑社会和那些欺善怕恶的游兵散勇痞子巡捕之类的骚扰敲诈了;
第二步则是村中的全部劳力部分老幼大小,除却了需要抓紧训练的护村队以外,大家齐齐上阵配合着请来的一支专业建筑队伍用最快的速度把工厂给修了起来,更由陈家提供了一些建材木板什么的把各家破败得不像样子的住所也稍作了一番修葺,让整个村子看上去大大的变了个样子。
第三步,厂房修好了之后,在生产设备到位之前,大家都由陈福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工人带着先学起最基本的常识。比如说分门别类地认识掌握一些生产上将要用到的原材料该怎么区别,另外还花了点钱请了个教师来教授大家学习一些生活中常见汉字,简单数学和最基本的度量衡标准!
而我们的主角陈子民自己则是在等待生产设备的空档期里闷头在家设计机械改造的图纸,研究配制新的产品配方。
PS:嗯!虽然上传章节还不多!但是早点儿给诸位看得起本书的读者打声招呼,多求点推荐收藏应该是没错的!另外欢迎考据党指正本书中出现的BUG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