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背景一山西王氏家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灵石县城东边十二公里的静升村,一个不显山亮眼的黄土高坡边,车停在高家崖前的空地上,高家崖的门楼并不十分显赫,但走进大院,抬眼是逶迤向上伸展的建筑群,院连院,房挨房,气势宏大。导游介绍,在静升村所谓“九沟八堡十八巷”中,至少有“四沟六堡五巷”,基本是王姓人。王家大院占地二十五万平方米,基本是王姓族人。现在对外开放的是高家涯和红门堡两个建筑群,东西对峙,一桥相联,建筑面积有45000平方米,共有大小院落123座,1118间房子,被誉为民间的“故宫”,中国第一民宅。**任总理时很少题辞,在王家大院居然看到**的题辞,可见王家大院的魅力。
王家大院的建筑始于清康熙朝,沿续至乾隆嘉庆年间,历时上百年,其规模之宏大,不说空前绝后,在中国以至世界也是极少的。王家大院并不是一代人建筑的,历经了五六代人,但建筑布局合理,沿两个中轴线展开,前院后庭,东西对称,千门万户,曲径通幽,各家各院,既自成一院,又有门户相通,体现了一个大家庭的气势。站在大院后山的城墙上,东眺绵山,西望汾河。王家大院依山就势,层楼叠院,沿伸至山顶。房屋一色青砖灰瓦,屋顶山墙上都有造型精致的石雕,虽然没有皇家庭院的大红明黄,但那规模、气势还是深深震撼了我。也引发了我的好奇与疑问。
王家大院这样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是谁筹建的?是谁设计的?谁又有才力和声望把一个家庭凝聚在一起达二三百年?王家大院又是如何败落的?历经近代的内乱与外国侵略者的入侵,王家大院保存如此完好,又是什么原因?
这些问题与一个匆匆而来悠悠而去的过客本来没有任何关糸,但文化也许是一种类似流感的东西,一旦传染上了,就很难治好。著名的建筑学权威郑孝燮先生,耄耋之年七次考察王家大院,感叹不已,“国宝,人类宝,无价之宝;百来不厌,百看不厌。”这不仅是欣赏,而是痴迷了。我辈没有专家学者的学识修养,但既然走进了王家大院,总想有所收获,有所启迪,不虚此行。
在王家大院中供奉了三位先人的塑像,居中的的王实,他靠做豆腐为生,在乡里口碑极好。是静升王家的始祖,居今已有六百年。但王家的发达是明未清初的事,而大兴土木则是王家的第十四代王谦受兄弟五人。王家虽然靠农耕起家,但真正发达靠的是经商和做官。在清代,王家出了9名举人,4名进士。王家7品以上至2品的官员人43人。虽然不及红楼梦里贾府那样显赫,但在当地确是名门大户,只有这样的家族才有财力有资格修建王家大院。当年晋商的成功专家总结了四条:一是有开拓精神,吃苦耐劳。二是讲究诚信。三是团结合作,山西商人抱团。四是官商结合。祁县的乔家是这样发达的,王家也不例外。光有银子也不一定能修造出好的建筑。规则一个建筑群,在当代要一批专家学者的心血。像王家大院那样气势恢宏的建筑,必然有人规划,有人实施。谁是王家大院的总设计师,没有记载,但据另星的记载,我想很可能是王谦受、王谦让,王谦和、王正居、王谦美兄弟五人。他们中有的在外经商,有的做官,有的在家经营,执掌家政。他们有见识有才力,兄弟五人同胞手足,亲密无间,有内有外,分工合作,做出一个大胆而有想象力的决定,修造王家大院。把北方院落布局与南方园林山水的灵秀还有千年儒家文化的精华融为一体。王家大院的建筑规划确定之后,作为家训,历代相传,完整地表现在建筑中。红门堡布局像一条龙,那高高扬起的堡门是龙头,底层一排院落前的东西两水井是龙眼,堡内纵横南北、前俯后仰,也就是王字的那一竖是龙身,通道上铺就路面的河卵石便是龙鳞,通道两旁院落前的小巷是龙爪,城墙后曾经与堡门遥遥相对的那株柏树是龙尾。王家人把家庭比喻为龙的传人,既有中华文化的通义,也附会了王家以龙的传人自居,企望子孙后代龙飞凤舞的吉祥。王家大院整体建筑依山势自然展开,四沟六堡五巷都建筑在黄土沟中,庭院内采取窑洞与瓦房相结合的构造,体现了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精神。王家大字的主体建筑严格按照封建典章制度规定的等级品味建造,尊卑贵贱,上下左右,内外男女,皆有其等,有其序,有其别。大多是三进式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两旁的绣楼,还有各自的厨院、家塾院。并有家族共同的书院、花院、长工院、家丁院。院院相通,户户连接,既有封建大家族的森严等级,又有血缘家庭的亲情和睦。王家大院历时二百多年,在一个偏僻的山村建造了如此规模的建筑令人感叹。

王家大院更吸引人的是它那无处不在的文化色彩。从走进王家大院起,映入眼睛的就是雕刻,王家大院的石雕、木雕、砖雕品种繁多,有巨幅的门楼照壁,也有门窗上面的精致小品。题材丰富,有形态各异的花鸟昆虫动物的造型,如狮子、鹿、蝙蝠、鸳鸯、喜鹊等,寓意功名富贵,健康长寿、多子多富。也有儒家文化的传统故事如二十四孝中的一些故事用作雕刻的题材。不仅在门前屋内,门窗墙壁上有雕刻,就连屋顶上也遍布雕刻,屋顶上所有的烟囱上都用石刻亭子做装饰,房山头上都是石刻的龙头,远望生动活泼。可以不夸张的说,王家大院就是个雕刻博物馆。王家大院的文化氛围还体现在它的书画收藏上,几乎所有的堂屋都有门联,还有不少书画精品,王家有清代书画名家翁方纲、郑板桥、刘墉、付山的书法手迹,还有文征明、唐伯虎的绘画。王家收藏的清康熙年间的《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更是珍稀文物。王家人靠耕读起家,始终钟情于中国传统文化,喜爱书画雕刻,如果把王家大院的土木建筑比作一堆没有生命和色彩的砖瓦,那与土木建筑融为一体的雕刻书画就是它的灵魂它的眼睛它的使者,任凭时光流逝,它的存在,向许多慕名而来的游人展现王家大院的风采与精神。
中国的建筑史上上有许多精品,如阿房宫、宋代清明上河图中描绘的建筑,大多毁于战火天灾,保存下来的不多。现在留下的明清建筑就是珍品,而唐宋时代的建筑遗产几乎看不到了。象王家大院这样的建筑群保存如此完整,修复如此美妙,在国内也是不多见的了。有幸来王家大院,离开时无无看着那些恢宏的建筑消失在天边,赋诗一首留念:
游王家大院有感
背靠红堡枕高崖,千门万户次第开。
雕梁画栋农家院,疑似灵石天上来。
“灵石古村山水间,四合坊巷礼为先,楼台塾馆凝文气,儒雅兴衰二百年。”古老的三晋大地,无限的黄土高原,曾经在历史上尽出豪门望族,位于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便是其中之一。自九七年正式对游客开放以来,它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代表和民居艺术珍品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好评,一时间,“王家归来不看院”的说法誉满全国。
王家大院是中国清代民居建筑的杰出代表,属黄土高坡上的全封闭城堡式建筑。是太原王氏后裔—静升王氏家族留于当今的一组建筑群,先后建于清康熙、乾隆、嘉庆年间,总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以上,现已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孝义祠堂三组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4.5万平方米。其总的特点是:依山而建,气势宏伟,再加上匠心独运的砖雕、木雕、石雕,装饰典雅,内容丰富,实用而又美观,兼融南北情调,具有很高的文化品位,被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誉为“中国民间故宫”和“华夏民居第一宅”。
静升王氏家族,历经元、明、清三朝,由农及商,人丁渐旺,继而读书入仕,遂“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成为当地一大望族。王氏家族鼎盛于清朝康、乾、嘉年间,当时,除大兴土木营造豪宅、开设店铺外,还在当地赈灾、修渠等善举不断。王家辉煌时期入宦者仅五品至二品的官员就有12人,包括授、封、赠在内的各种士大夫达42人,家族显赫,威振三晋。
现已开放的高家崖、红门堡东西对峙,一桥相连。高家崖建筑群两主院均为三进式四合院,周边墙院紧围,四门因地制宜,大小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其或隐或现、多种多样的门户,给人以院内有院、门里套门的迷宫式感觉。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暗含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各院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点缀其中,有的古朴粗犷,有的纤细繁密,数量之大、工艺之精、品质之高在北方民居中十分罕见。可以说,王家大院的整个建筑就是一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处处折射出东方文化的深厚内涵。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