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吟游诗人的传奇 (3)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乐章鲁特琴的弦与乐笙的风
现在回到我们的主题中世纪,回到十二世纪,回到那个拥有着骑士、贵族、公会浪漫却又黑暗的遥远年代。具有严格意
义上的中世纪吟游诗人,诞生在法国的普罗旺斯、阿奎丹和图卢兹一带,最初的吟游诗人们多数是贵族子弟,相传阿奎
丹公爵威廉九世就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吟游诗人。毕竟只有悠闲的纨绔子弟们才有那个时间和财力带着自己的仆从来往于
各个贵族领之间,炫耀自己的曲风和才华,或者与别的纨绔子弟利用音乐互相争风吃醋,以获取夫人小姐们的芳心。然
而,纨绔子弟终究只是纨绔子弟,他们对女人和美酒的兴趣远胜于对音乐的兴趣。因此一个“吟游诗人”贵族若是没有
几个捉刀之人扶佐,是完全没有任何炫耀资本的。而在等级森严的总世纪,平民若是想过上好一点的日子,唯有迎合贵
族在各方面的需要,于是平民中学习作曲与音律的人逐渐多了起来,并将一些民间的音乐元素带入了贵族们的世界之中
。这些生活在贵族旗下的仆役歌手多半才气并不输给他们的主人,因此也成为贵族之间极为受宠的表演者。逐渐地,这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先从法国传到了德意志境内,从贵族阶级那里传到了平民之间。它感染了全欧洲,成为浪漫风潮的推
动者。特别是在西班牙与意大利,贵族少年们往往愿意成为吟游诗人,为的是能在自己的心上人窗下吟唱一首动人的情
歌,赢得她的芳心。而平民也用名正言顺以它作为谋生的工具。最终,伊比利亚半岛与亚平宁半岛的声乐发展到了一个
后人永远无法企及的高度,而那些为乐而生的乐器,如吉他,曼驼林,鲁特琴诞生于这个时代也是顺理成章的。
在历史典籍中,吟游诗人的相关记载并不多,也许是因为口头的吟唱不需要文字,而被历史的汪洋湮没了吧。然而,音
乐却能描述音乐本身,我们可以在数部歌剧中见到历史中吟游诗人的影子。比如威尔第的四幕歌剧《吟游诗人》。此剧
作于1851-1852年,1853年初演于罗马,1857年修订,由卡马拉诺根据古铁雷斯的同名戏剧撰写脚本,是威尔第最著名
的作品之一。它体现了威尔第在创作技法上炉火纯青的境界。它讲述的是,15世纪,西班牙贵族卢纳伯爵之父曾将一个
吉普赛女人当成女巫烧死。这个女人之女阿苏切娜将伯爵尚在襁褓中的弟弟盗走,打算烧死以报母仇,不曾想却将自己
的儿子误投入火堆。伯爵多年搜捕劫持其弟弟的吉普赛人,却一无所获。此后西班牙内战争爆发,伯爵属皇室一方,并
由此而热恋上了皇室女官莱奥诺拉,但她却深深爱着受宫廷邀请而来表演的吟游诗人曼里科。卢纳与曼里科相遇后,方
知他为敌方首领。两人决斗,曼里科获胜,但饶恕了卢纳。可是卢纳非但不知感恩,还下令卫兵追杀他。他负伤被母亲
阿苏切娜救回。之后,他带兵将莱奥诺拉救出,然而,两人正要举行婚礼,伯爵却带将其保卫包围,并抓走了阿苏切娜
。诗人为救其母而被捕。莱奥诺拉以嫁给卢纳为代价令他释放了两人。但她为保住自己清白,服毒死于曼里科怀中。卢纳下令将曼里科处死,并要其母目睹儿子之死。行刑时,阿苏切娜冷漠地告诉卢纳,曼里科就是他的亲弟弟。但此时行
刑已毕,阿苏切娜高喊着:“妈妈,你的仇已报了!”接着就倒了下去。这部歌剧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吟游诗人生活的场
景。当时的军人、平民都让威尔弟用合唱和重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了出来。而曼里科的高傲,浪漫与勇敢的气质,则一
度成为在人们心中吟游诗人的典型形象。
另一位歌剧大家瓦格纳的作品《唐·何塞》,则将贵族吟游诗人的放荡生活展现的栩栩如生,如果说《吟游诗人》这部
歌剧给了我们一个正面的诗人形象,那么《唐·何塞》则恰恰相反。歌剧《唐·何塞》的全名叫做《唐·何塞和瓦特堡
唱歌比赛会》,它取材于中世纪的两个古老传说:一个是关于维纳斯堡骑士唐·何塞的故事。另一个是关于十三世纪瓦特堡恋歌诗人的故事。由于唐·何塞沉溺于与美神维纳斯的肉欲,从而成为维纳斯堡的一个忠实卫士。后来他厌倦了这
种生活,回到了瓦特堡。然而,他在参加唱歌比赛时却忘乎所以地赞颂维纳斯堡妖冶娇媚的美女,那些盛怒的骑士认为
他败坏了美德与伦常,违背了骑士道精神,几乎将他杀死。而深爱着他的伊丽莎白此时则给予了他无私的保护和解救。
为此,唐·何塞深感悔恨,并参加了朝圣者的行列以祈求教皇赦罪。然而,当他终于完成了试炼之旅,获得宽赦返回家乡时,伊丽莎白却早已因他杳无音信而忧愁致死。
然而,这些吟游诗人也由于在各王公贵族之间的交游,往往可以在酒酣耳热,人们失去戒心之时得知许多重大的秘密,
因此,他们也成为谣言和情报的重要来源,也正因为如此,警觉性高的皇室开始聘请专属于自己的宫廷乐师,避免重要
的情报外泄。然而,宫廷乐师却也依然是宫廷阴谋的制造与传播者。公元1286年,丹麦国王艾力·克理平在田猎中遇刺
身亡,王子艾力·孟斐德继位。王子刚刚即位之后,便以设计谋害先王为由处死了大批贵族。据说,在丹麦王宫中担任
宫廷乐师的吟游诗人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老国王与一位非常忠诚的贵族的妻子有染,贵族一次外出归来时,无意中
发现了妻子的访客。感到被出卖与背叛的他,邀集了另外几位密友在国王出猎时报复了国王的淫行。尽管在人名都做了
巧妙的演示,也没有宫廷乐师将此作品公开演出,但是,新国王还是知道了。于是,新国王便报复了贵族的不忠与大逆
不道。相对于宫廷专属乐师制度的兴起,民间的吟游诗人就再也受不到贵族的垂青了,渐渐地沦落为走唱卖艺,只求温
饱的庸俗之辈了。
中世纪,流传于个各类吟游诗人口中的诗歌,大致上说来分为四类:英雄史诗、骑士抒情诗、骑士传奇和寓言。英雄史
诗是历史与传统的产物,他们大多反映了日尔曼人和诺曼人接受基督教一的军事民主制度时代的生活。例如盎格鲁撒克
逊史诗《贝奥武甫》;还有的则是反映了民主神话与民族传说,比如在德意志地区广为流传的《尼伯龙根之歌》;当然
,也有神话与历史结合的产物,比如法兰克一带流传很广的《罗兰之歌》和伊比利亚半岛上流传的《熙德之歌》。《罗兰之歌》无疑是其中影响最大的。圣骑士(Paladin)首领罗兰伯爵随查理曼大帝征讨西班牙的撒拉逊人,为掩护主力
撤退而率部断后,最后英勇战死。这个故事因为吟游诗人的传唱,在欧洲几乎众人皆知,而罗兰的英名,也因为它的关
系,响彻了整整数个世纪。
罗兰感到死亡摄取了全身,寒冷从头顶直透心尖……
他急忙跑到一株松树下,
在一片草地上将身子卧倒……
罗兰躺在那株松树之下,
面对西班牙,回忆着往事:
他想起,攻占的广大河山;
想起美丽的故乡法兰西;
罗兰合掌停止了呼吸。……
英雄的死亡,总是壮烈感人。而吟游诗人们也用这些壮烈与感人将听众的心紧紧抓住。
如果说,英雄史诗是平民们最爱听的故事,那么骑士抒情诗就是前面所说到的中世纪贵族吟游诗人们所作曲与表演的诗
歌,内容太多反映贵族生活的准则及理想,即是对爱情的赞美,以及对言语、礼仪、狩猎、比武、歌唱等诸多方面的描
绘。当然,亦如前文所述,爱情仍然是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永恒不变的主题,尤其是宫廷爱情以及其中贵族的行为,最
为这些宫廷诗人们津津乐道。不过,你却不能把骑士抒情诗描写的爱情等同于他们的生活。事实上,它们是折射了贵族
的爱情生活。有人说:“它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爱情,其特征是谦卑、恭谨、通奸,它是爱情的宗教。”不过,这些诗歌
也确实充满了细致而浪漫的色彩。
骑士传奇则是英雄史诗和骑士抒情诗歌结合的产物。传奇一般是取材于古老的故事,例如最重要的传奇《亚瑟王传奇》,它是12世纪上半叶的英国吟游诗人们的杰作。亚瑟王可能是6世纪左右的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凯尔特人王子,在抵抗盎

格鲁撒克逊人的入侵时战死。死后,他被其同胞神化成为了基督教的英雄,他的传奇故事也迅速传遍了欧洲。关于他的
传奇故事,主要有两类主题:一类是宗教的,为了寻求耶酥于最后晚餐用过的那只圣杯,亚瑟王不为任何物质的和生活
的诱惑所阻碍,与他的圆桌骑士们经历了千辛万苦后终于成功;一类是世俗的,亚瑟王与神秘、美丽,而优雅的少女玛
丽的爱情故事。两者都是这一系列传奇中的重要部分。英雄史诗中,对领主的忠诚是第一位的;而在传奇中,对女士的
爱情则最重要。因此在传奇中,骑士们往往是爱上了领主的妻子,并最终爱情战胜了对封建领主的忠诚。尽管情人们最
终都在爱情走向了毁灭,但在死亡里,爱情得到了成全。这样的情节与桥段,无疑体现出了作者——吟游诗人们心中一
些有异于传统道德观念的东西,那就是对情感的重视与尊重。
至于寓言,则是城市市民的娱乐方式。一些诗人不采取吟唱诗歌,而是采取更为通俗的配乐讲故事的方式来娱乐大众。
然而,也不仅仅是娱乐,这些寓言中也包括了吟游诗人自身对于社会的思考。例如英国的寓言诗歌《猫头鹰与夜莺的争
辩》,便借助两只鸟儿的眼光来思考宗教的意义。夜莺看见了修士们午夜在教堂中歌颂,它便以自己的歌喉与他们一起
歌唱祈祷以求得到永恒。而猫头鹰则嘲讽倒,仅仅歌唱是难以到达天国的,人们需要洗清他们的罪孽。此外,其他一些
寓言诸如《列狐传》,《玫瑰传奇》等,各自讽刺了贵族与教士们,人格化了情感,透露出当时吟游诗人们一种讲求实际的生活态度。
事实上,另有一些中世纪的吟游诗人不仅追求着音乐与情感,也追求着各式各样的逸闻与知识。然而,由于中世纪教权
的极大兴盛,和教会对人们思想的绝对控制,这写人的地位却远远不如其他诗人那样得到社会主流的绝对喜爱。在巴黎
,在博洛尼亚,萨莱洛和伦敦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被称之为“哥德利亚(Gothoria)”,一个带有贬义的称呼,意思
为“贪吃鬼”或是“牛皮大王”。事实上,他们也常常被别人骂为“流浪汉”、“浪子”、“小丑”,或是“花花公子
”。人们把他们当作饭桶,冒牌大学生,然而,却又陶醉于他们所带来的音乐与诗歌,于是,他们以时而惊恐,时而激
动的眼光或是轻蔑,或是崇拜地看着他们:这些来自城市、乡村、来自贵族或平民家庭的年轻人或老者。他们背井离乡
,来到天堂般的城市。他们隐姓埋名,忘记了背景,忘记了过去,他们没有身份,没有背景,当然,也就没有财富。然
而,他们贫穷而骄傲。因为贫穷,他们不得不卖艺为生,不得不向权贵们献媚;因为骄傲,他们对社会屡加批评。他们
追随着自己热爱的音乐和知识,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从一个传说走向另一个传说。在流浪中,他们充实而高贵
。他们热爱学习,喜欢冒险与猎奇。当然,他们也从来不会忘记吟游诗人的本分,他们吟诗作赋,歌颂自由、美酒与爱
情。他们曾作下如下的诗歌:
我是个轻浮的东西,
像片叶子,听凭狂风**。
……
少女的美貌打动了我的心,
要是无法触动她,那我就把她装在心里。
我情愿死在酒馆之中,
那里美酒就在垂死者的身边,
然后天使歌队从天而降,并且放歌:
“上帝赐福给这个善良的酒鬼。”
然而,看似颓唐,其实却充满希望:
当春回归大地,蓓蕾再一次绽放,
林中万千树枝又欣逢绿意,
草地上百花盛开,鲜艳甜美。
夜莺亮开她奔放的歌喉,纵情歌唱,
预言春天和夏天的抄袭,在这嘹亮宛转的歌声里。
众鸟的歌声在那边响起,清亮赛过长笛,
那丛林那灌木,处处都有歌唱,
带着春天的迷醉和春天的灿烂辉煌。
他们的诗歌既感叹着秋天叶儿的凋零,爱情的失落,又赞美与尽情享受着春天。敏锐的目光敏感的心灵,这些流浪的诗
人构成了中世纪吟游诗人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是颓废的吗?是,也不是。他们耽于淳酒妇人,追求感官享受。然
而,他们却也追求知识,真理与自由,以至于不在乎荣辱。这样的一群歌德利亚诗人,是中世纪等级森严、循规蹈矩、
忘记自我而追求彼岸社会中的不和谐音。如果说,吟游诗人是历史忠实的记录着,是人们生活的记录者,吟游诗人总是
歌唱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精神的话,那么,这群歌德利亚诗人,则已经在歌唱着自我,追求着思想自由与精神自由:
像追求永生之福那样,
更贪婪地去追求肉欲之乐吧!
要是我的灵魂已死,
使我操心的只有**
……
抑制自由的天性,人力而不能为。
还有目睹美丽,却要保持灵魂的纯洁。
年轻人无法甘心于这样的枷锁,
去无视他们本能的憧憬……
当时人们还相信,诗人如同巫师一样拥有神奇的力量,所以谁也不敢不计后果的冲撞他们。即使是国王也不敢对他们任
意胡来。诗人拥有魔力,他们的魔力也许是来自于见识并包容了人类各种情感的内心,也有可能来自他们为了表达那些
情感而掌握的音乐。有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诗人的魔力:
在德国中部威悉河畔有一座美丽的古堡哈默林,相传数百年前该城鼠疫猖撅,严重威胁着人畜的安全。一日,一个身着
花衣、手拿风笛的陌生人来到该城,声称能灭鼠灾。人们欣喜若狂,允诺如能灭鼠,必以重金酬谢。花衣笛手吹响风笛
,在魔笛声中,成千上万的老鼠应声出洞,随着笛声跳入威悉河中淹死了,整个城市得救了,但人们却背弃了诺言,不
肯酬谢笛手。第二年的六月二十六日,花衣笛手又出现在该城,再次吹响魔笛,一百多名中了魔的孩子随他出走,消失
在遥远的山谷之中。此后,人们就把他视若神明,规定在每年的七月举行花衣笛手节。节日里人们化装成笛手和老鼠,
再现他当年救灾惩罪的场面,以此教育后人。如今,该市的城徽就是一个面带微笑的花衣笛手。
这个故事的主角到底是不是一个吟游诗人对我们并不重要。但他向我们展示了音乐的魔力。也使人了解掌握音乐的人所
特有的力量。所以告诫各位鲁莽的人千万不要惹一位吟游诗人哦,否则天知道会怎样……
虽然我们这里出现的吟游诗人都是男性,但是也不是没有出现过女性吟游诗人。只不过由于一些中世纪特有的原因,她
们的身影极少出现在历史记载中。但有证据表明妇女们有的时候会请女性诗人在她们的聚会上表演。但她们的作品也就
此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而虽然我们所说的主要是欧洲的诗人,但在很多文化里都有他们身影。阿拉伯的诗人在沙漠中
的帐篷里吟唱着豪迈的歌曲,印度诗人在恒河边和这鳞鳞的波光弹起悠扬的旋律……
在北欧神话里面,诗学可不如楼主说的那么浪漫,这个故事是从众神的唾沫开始的。恶心把,恶心的东西还没开始呢。众神的唾沫在坛子里日积月累,用中国话说就是日久成精,从唾沫里面生出一个小人来,这个小人还算伶牙俐齿,聪明可爱,颇讨终身欢心,然后某年月日,小人被两个侏儒盯上了,两个侏儒把小人秘密抓了,杀了,然后用小人的血酿了血酒。准备等到血酒酿成,他们自己分了喝掉,这样他们就可以长点聪明好去做些为非作歹的事情。奥丁知道了,就变成乌鸦,去偷那些血酒,他把那些血酒偷偷含在嘴里,让众神准备好几口大罐子,他偷血酒出来以后就把血酒吐到罐子里继续酿,酿好了独吞,顺便施舍一些给凡人。您看,口水,变成口水精,再变成口水酒,在自己喝掉自己的口水酒,您觉得这种诗人当得怎么样?还有,博得之门2里面的诗人是分派系的,还要分北地诗人,舞剑士等等,他们同属“游荡者”类,也就是和盗贼是一家子。主要功用其实就是战斗法师兼刺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