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祠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祠堂
小墨墨虽然度过了两天好吃好喝的日子,可是随后的几天就变得一落千丈,甚至比在家时候的吃喝还随便,只不过这菜在味道上还是比家里的东西好吃些三天的素茶淡饭,虽然小墨墨从小就是吃这些东西长大的并没有什么厌烦,但前两天吃的山珍海味的确让小墨墨怀念无比。毕竟由奢入俭还是有些“难”啊。
这一天午时,秦勇将小墨墨叫到书房,叮嘱了一下拜祭祖先灵位的具体事宜,然后就带着小墨墨来到祠堂。
秦勇站在祠堂门口,轻轻地掸了掸衣袖,整了整衣领,虽然经过三天的斋戒沐浴,也换过了一身新的衣服,但秦勇依然习惯性地做出这个动作。待整理完衣着,秦勇才轻轻地推开门,小心地走了进去,尽量不发出一点声响。而秦勇的这些动作也瞬时间让小墨墨紧张起来,他也小心翼翼地跟在秦勇身后,不敢有丝毫的大意。
我想这大概就是大多数传统的由来。每一代的孩子在这种气氛下被带进来,都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这种感觉。虽然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更不可能对那些早已远去而又未曾谋面的先辈有什么感情可言。但这些孩子每次都在这种气氛中进入这个地方,久而久之自然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形成了一种习惯,这种习惯被一代一代的孩童所接受,再继续传播下去。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就被良好的保存了下来,从而也就成为了一种传统。
一进灵堂,小墨墨就闻到一股强烈的薰香味。“这得花费多少钱啊”。闻着这浓重的薰香味,再看到眼前的灵牌,小墨墨不禁想“好奢侈啊,不就是几块牌子吗,居然用这么多熏香。”小墨墨惊讶地望着四周,如此多的灵牌,少说也有六七百块。分别摆放在除了门以外的三个方向上。其中正中间的那些最大,其相对的就少。两边的灵牌倒多了很多,但都是较小的。
秦勇点起九柱香,分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各插三根。然后对着那个最大的灵牌跪下,磕了三个头。三叩之后,秦勇抬手把小墨墨叫到旁边,也磕了三个头。这就算是礼成了。由于秦家如今人丁稀薄,所以一切仪式都是从简进行。礼成之后,小墨墨就算是秦家的一员了,虽然只能算是一个外籍成员,有点类似于倒插门的女婿的地位。这种身份,若在几千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秦家还没有衰败到如此程度之时,一个外籍成员自然不算什么。但在现如今这个人丁稀少家道破落的秦府,就显得很重要了。
礼成之后秦勇站起身来,又对着那块最大的灵牌拜了三拜道:“子孙不孝,又惊扰各位祖先休息了。”说完秦勇走上前去轻轻地转动了一下最大的那块灵牌,又将几个灵牌的位置调换了一下,才停下。接着秦勇又走了回来,只见他将一只手放在香炉上,一抖肩膀,真气顺着手臂一直流到手掌上,又流进了香炉里,香炉在这股力量之下渐渐地沉了下去。
大约又过了两三秒钟(汗古代我也用秒钟来计时,由于换算太麻烦还愿意出错只好这样了,各位观众一定要见谅啊。)小墨墨就听见脚底下一阵“哗哗棱棱”的声音,地面也跟着微微颤动。待响声停止,一切又归于平静。秦勇一拉香案下面的帘子,一个漆黑的洞口出现在供奉灵牌的案桌之下。他随手从案台的抽屉里拿出一只蜡烛,就着一只燃烧的蜡烛点燃,然后一撩衣摆就下到洞里。
看到秦勇已经下到洞里,小墨墨知道自己也不得不跟下去。虽然知道必需得下去,可走到洞口小墨墨还是抑制不住自己心中害怕的感觉。刚来庄园时的那种恐惧再一次被唤起,虽然几日的平和让小墨墨暂时忘却了那种感觉,但如今的场景又再一次将小墨墨的心提到空中。恐惧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一次的恐惧并不可怕,但当它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整个人都会崩溃。
望着那漆黑的洞口,小墨墨感觉那仿佛是一张能吞噬一切的大嘴,一旦自己跳进去就再也不可能出来了。那漆黑而诡异的洞口仿佛有一种致命的魅力让小墨墨无法移开自己的视线。小墨墨很想立刻转过身以最快的速度离开这里,可是他惊奇的发现,自己做不到。小墨墨清晰的感觉到自己的双脚仿佛被一股巨大的力量牢牢定在了地上,让自己连移动一小步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到。小墨墨甚至还感觉到一股极强的吸力从那漆黑的洞口处传来,试图要把自己整个人都吸进那魔鬼的深渊。小墨墨没有办法只好努力的把身体向后倾,仿佛只有这样才能抵消这股恐怖的吸力。
“快点下来啊。”就在小墨墨在恐惧与痛苦之间不断挣扎的时候,一道熟悉的听起来有些不耐烦却又是在小墨墨听来最美丽亲切的声音,和那黑暗里唯一的仿佛黎明中绽放的启明星那样的一点亮光唤醒了陷入梦魇中的小墨墨。这声音仿佛是一种安慰,但仿佛也是一种诱惑。“哦”小墨墨轻轻地答应了一声。巨力消失了,那漆黑的洞口继续散发着那种诡异的深邃。
终于,墨欣武好像鼓起勇气又好像是被什么东西牵引一般,猛地跳了下去。
噗,哗棱棱。
就在小墨墨一跳下来的一刹那,他仿佛又听见一阵和地洞打开时一样的哗哗声,墨欣武此时已经不知道那些声音是真还是幻。只见照进来阳光的地方越来越小,小墨墨猛地一回头,只听砰的一声,地洞突然关上了,一切突然间都归于了黑暗,最后机关的响声在这拢音的密道里不断地回响,声音一直到很远的地方,一个阳光无法企及的地方。
突如其来的一下让小墨墨的心跳猝然加快了好几倍,可偏偏吓得连大气都不敢喘一下,而随后两者所引起的窒息感更是加重了小墨墨心中的恐惧。小墨墨整个身躯颤抖,心中更是十分害怕,可就在这时从身后传来的一丝光亮,经过墙壁的反射映入了小墨墨的眼里。这一丝光亮无疑变成了小墨墨心中的最后的曙光,刚才由于突然传来声音和接踵而至的恐惧使得小墨墨忘记了进来前看到的那丝光亮,而现在,万分恐惧之中再一次看到这点点的微光自然让小墨墨欣喜若狂。于是他拔腿就向前方那一点光亮跑去。根本就没想过跑向这光到底有没有危险。也不会去想前方到底会是什么,会有什么。小墨墨现在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就是向着前面的灯光跑去。
小墨墨还没跑几步呢,就借着微弱的灯光看见前面是个拐角,但此时想停下也是不太可能,于是小墨墨借力一转弯,结果正撞上一个东西准确地说是撞上一个人。密道里很窄,只能勉强容纳两个人通过,所以这一下,撞的可谓是相当实称(东北方言,就是结实的意思。)。小墨墨本能地大叫了一声。可这时却听见前面有说话声音,一颗“呼之欲出的”心,瞬间又回到了原位。因为这声音不是别人,正是小墨墨的师傅秦勇,一个在这个陌生的环境中小墨墨唯一信赖的人,尽管秦勇其实也很陌生。(这个叫什么效应来着。)

“叫什么,都和你说了都少次了,(其实就一次)作为一个武者,作为一个男子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做到心若冰清,天塌不惊〔风云〕的境界。临危不乱,才能冷静地面对一切,发挥出自己所有的实力。才能绝处逢生,柳暗花明。所以不要像个娘们似的。(这里不是我个人的观点,不是鄙视侮辱各位女士,只是作为小说中特定的人物,有些大男子主义罢了。)”
小墨墨虽然表面上是认真的在听,但对其中的教训却并没有太在意。心里还暗自地庆幸,“反正找到师傅了,教训一下也无所谓。”
看着自己的小徒弟低着头,一付“接受”教训的表情,秦勇也没再说什么。“走吧。”说完秦勇又带头朝着密道深处走去。
这次小墨墨不敢再被落下,赶紧跟在秦勇身后,秦勇一步他一步,生怕被拉开一点距离。
其实要说刚才的情况不可谓之不危险,只不过小墨墨比较幸运,才躲过了这一劫,一切都变成了一场虚惊。可是要认真说起来还真的是十分危险。
这里是秦家的密室,作为一个曾经是皇室的大家族的密室又怎么可能如此容易的让一个外人进入呢?秦家的密室本就是给秦家的人进的,所以秦勇进来多少次都没有任何危险。然而一切没有秦家血脉的人一旦进入这个祠堂,就会被当作敌人。门口的幻觉就是第一关。这密道的门口是一个幻阵,是很久以前一个欠了秦家人情的修仙者为秦家布下的。当然还有那只有走到很近的地方才能看到的庄门,也是这位修仙之人布下的障眼法。再说这座阵法,它可以让进入者杂念丛生,诱发他们心中的恐惧,你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这就是心魔。
凡是练武,修道之人都明白心魔的恐怖。这东西来无影去无踪,专门入侵人的大脑,如果不能及时控制,轻则走火入魔,修为难保,重则失去神智,成为一付没有意识的杀人傀儡,甚至失去生命。如果是那些什么都不会的普通人,也会变得精神分裂,终身不能自理。所以这第一关可谓是诡异十分,杀人于无形。
而进到里面虽然没有关口那种诡异,但也是十分凶险,因为里面是真刀实枪的危险。一旦有敌人进入,各种由当时的能工巧匠设计出来的机关、埋伏都会启动。各种令人防不胜防的毒气,暗器,陷阱和机关一定会让进来的敌人十死无生。不过当初设计这些东西的人大概也想到了以后也许会有女婿之类的非秦家血统的人进入,所以在密道里面设有这些机关的阀门,只要有一个纯正秦家血统的人先进来把机关的开关关上,然后再让没有秦家血脉的人进来就没事了。
所以不得不说小墨墨倒霉,刚进来的时候粗心的秦勇由于并没有经历过这些,竟将这事给忘了。直到他叫小墨墨的时候没人答应,他才想起来什么。不过所幸小墨墨没什么事。由于小墨墨没学过武功,自然不可能走火入魔,再加上小墨墨从小生活在一个小村庄里,那里民风朴实,使得小墨墨也是心思纯朴,除了害怕点神神鬼鬼的,也没有太多想法。所以在如此之长的时间并没出现什么精神分裂之类的症状(也不知道古代有没有这病),但如果换成旁人那就不好说了。
后来秦勇发现小墨墨没有跟下来,懊恼之间一下子想起这事,于是赶紧跑过去要把机关关掉。可是这时小墨墨已经走下来了,那洞门关上的瞬间,就意味着机关已经启动。不过幸运的是,上天再一次眷恋了我们的主角。小墨墨下来时因为洞门关上引起的恐惧竟让他寸步未动。等到小墨墨再次看到那一丝灯光时,秦勇已经关上机关折返回来。所以小墨墨跑过去才没事。虽然在小墨墨和秦勇看来,似乎是很平淡,小墨墨自己除了害怕点儿并没其他什么事。而秦勇虽然知道危险,但也不是十分了解,所以也没把这些当回事。殊不知只刚才的一会儿里,墨欣武已经在鬼门关转了好几个来回儿了。如果当时稍有偏差,此时的人世间就已经没有墨欣武这个人了。
昨天有个“好友”(其实我们以前一条消息也没发过,没有任何一点交集。)给我发来一条消息,他说,“先收藏,待作者写到一定字数再看才会让人看得不郁闷……”
看到这条消息我突然感觉心里一阵触动,曾经亦或是现在我也是一名读者。但是现在自己又多了一个作者的身份,于是对于作者和读者的身份有了更深的体会。
作为读者总是希望一口气将书看完,而作为作者却希望有人不论什么情况都跟读。读者总是希望作者快写,但写的不好还要去骂人家。而为了挣钱的作者总会跟着读者走,最终成为读者的笔。真正的作者,不会为了什么目的而改变自己的节奏。作品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虽然自己并不奢望她是完美的,但作为父母我却要对她负责。我需要做的仅仅是对他负责,至于其他的就如那句俗语,“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也不会太在意。
在你成名之前,第一个看你书的或许是你的父母,爱人或者是兄弟,第一批看你书的一定是你的朋友。然后每天看你是否更新的,是你的亲人,父母,和真心的朋知己)。再然后呢,当你成名了,等你更新了很多章才来看一回的是读者,每天跟看的是粉丝。而那些每天都跟看,却从来都不留言的,依然是你的父母亲人和知己。对于读者,我们应该感谢,对于朋友我们则应该感激,而对于父母,亲人和知己,我更应该做的是珍惜。
总是发现自己经常徘徊在幼稚和成熟之间,不停地变换着角色。或许就是说明自己正在长大吧,只不过还没有成熟罢了。可是成熟之后我们就必然要面对凋零。我总是不愿意去面对这些。所以我总是保持着那份赤子之心,“大人者”嘛(孟子语),呵呵。我实在不是什么大人(就是圣人的意思。)
又唠叨起来了,作为超过十万字的一章,这些也算是我成为作者之后的一点点感想和感谢吧。希望能抛砖引玉,对读者有一些启发吧。
嘟嘟小游戏 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