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何曰:“诸将易得,至如信,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嫚无礼,今拜大将如召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0^M粉喜欢这段啊,特别是最后的“一军皆惊”,看得偶那个爽啊啊啊-------so……偶就抄袭了……嘿嘿!!!原出自《韩信传》)
刘邦,字季,沛郡丰邑人(现在江苏丰县)。原为地痞无赖,后买官当上泗水亭长。这样一个地痞无赖,却偏偏长得俊美无比优雅绝伦,接人待人温文有礼,看来很是平和,然而,仔细看时,才发现那双漂亮的凤眸轻漾流转间,缕缕阴霾深沉眼底,行事施令时自然流露出的王者之气,更令人对他生出敬畏之感。
这个人,是天生的领袖,是注定王者。
韩信第一次见到刘邦时,便知道,天下,将归此人。
也知道,他再也抓不住萧何的心。拜将坛上,他明明白白地看到,萧何看刘邦的眼光,分明同他看萧何的眼光,一模一样,爱恋,仰慕,又无可奈何。
可是他不明白,萧何若不爱他,为何又要同他做那种事,那样的温暖,那么的紧密结合,至今依旧会令他脸红心跳的记忆,他不知道,那人对他,到底是什么感觉。若爱,又为何用那般的眼神看另一个人,若不爱,那么,他数年不减的爱意,甘为人下的雌伏,当真是贻笑大方了。可就算如此,他只怕,也不能放手了。
再见到刘邦时,是在汉王府。
刘邦身着便衣,修躯微斜,依于几上,数指轻点额间,凤眸半眯,朱唇微抿,数不尽的风流写意。
韩信看得微微惶神,收敛了目光,施礼。
刘邦正了正身子,教他落座,笑道:“韩卿,萧何与子房可是一同向孤举荐于卿,言卿乃世之将才,时人莫出其右,今孤苦无定国安邦之策,不知韩卿何以教我?”

韩信正身,抬头,问道:“敢问大王,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乃是项羽,大王您请估计一下,论兵力,您与项羽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缓缓道:“我不如他。”韩信淡然一笑,道:“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羽。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羽,对他尚有几分了解,大王可愿一听?”刘邦定定看着韩信,良久道:“愿闻其详。”
韩信略一点头,心中对刘邦暗自佩服:不辱不惊,自识甚明,礼贤下士,是为明主。“项王勇冠三军,力能扛鼎,可他不能任用贤能,仅只匹夫之勇。
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可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却不能分功他人,此乃妇人之仁。
项王虽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违背义帝的约定,任人唯亲,诸侯对此忿忿不平。
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是为不忠。
凡项羽军队所过之地,无不遭蹂躏残害,百姓无不愤恨。名上虽为天下之首,实已失民心!今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分封土地与功臣,何愁下臣服!率领英勇之军,何愁强敌不败!
且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秦国士兵投降项羽,而项羽却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此三人恨之入骨。今项羽强封此三人为王,秦国百姓必不愿从。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拥戴。而据当初诸侯之约,大王理当称王关中,可大王失掉应有封爵而王汉中,秦地百姓无不怨恨。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惊喜不已,走下蹋来,于韩信前郑重一礼,正色道:“闻将军所言,有如醍醐灌顶,只恨晚与将军相识,至如今才得与将军畅谈,孤今得将军,如得一臂膀。”顿得一顿,从几上取得一物,双手奉于韩信身前:“愿将军不弃,受下此印。”那盒打开,正是帅印。
韩信单膝扣地,双手接过帅印,高举过顶,字字顿道:“臣,必定肝脑涂地,以报大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