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一个大学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月底的北京,乍暖还寒,白天还阳光和煦,让人有一种“春风吹得游人醉”的感觉,早晚却是寒气逼人,让人倍觉“春寒料峭”。这种使人难以适应的“善变”天气,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倒春寒”。
就在这么一个“倒春寒”的早晨,王天顺沿着校园里小河边上蜿蜒的小路,正准备回宿舍去睡觉。他刚从四海网吧玩了一个“夜市”回来,也就是玩了一个通宵的游戏。
他不时瞅瞅小河边已经发芽的柳树,头有些昏沉沉的,王天顺一边把两只毛茸茸的手套拉了下来,夹在胳肢窝里。
在两只手上哈了一口气,互相搓了几下,感觉稍微暖和了一些。然后一边夹着手套,一边侧着身子用两只手用力揉了揉太阳穴,伴随着稍微的疼痛感,他头脑清醒了一些。一不小心,夹在胳肢窝下的手套掉在了地上,王天顺弯腰捡起手套,用力拍了拍上面的灰尘,突然间有点想哭。这毛茸茸的毛线手套,是王天顺的姑姑王丽萍亲手织的,过年回家时候交给他的。
元宵才过去二十来天,过年时候的一幕幕还历历在目。
今年是王天顺上大学的第一年,家里很多远房亲戚都来走动了,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父亲王庆华和母亲黄菊香从腊月十几就开始准备,各类杂粮、干菜、办酒席用的烟酒等等,还专门杀了一头家里养的架子猪。
大年初二中午,一些平时离得比较远的亲戚都陆续的到来,特别是王天顺的舅舅黄有时,专门租了一辆面包车,带着妗子史翠花和表哥表姐一大早赶了过来。大家进门时候都自觉的在一个算术本上登记,然后十块二十五十的往门口桌子上的纸箱子里放。
供个大学生不容易。大家都想能帮衬着出份力。
王庆华在太行山里的太平村小学教书,在王天顺的记忆里,大概在他四、五岁的时候,就从平原省安市的大平原搬到太行山里的太平村了。
中午十二点半,菜肴已准备好,一共摆了十八桌,除了各地亲戚外,太平村有头有脸的各位长辈也都请来了,村里每家也都派了一个代表出席,他们大都带着一个小孩儿。

酒宴即将开始,父亲王庆华站了起来,端着小半碗老白干,朗声说道:“今天非常高兴,感谢各位亲朋好友远道而来,感谢各位父老乡亲赏光光临,招待不周之处,请大家多多海涵。我先干为敬,大家吃好喝好,中不中?”说完一口干了。王庆华毕竟在农村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这说起来头头是道。
大伙也都鼓噪着大声叫好:“中中中”,有的在小声的和旁边亲戚议论着:“顺子这孩子就是中,都考上北京大学了。”“就是,就是。”旁边人也都附和着。
在座的小孩儿,也都站在桌子外边,一边往鼓囊囊的小嘴里塞着食物,一边也都附和着:“中中中,中中中。”
大人们都拿起小碗来一起喝了一口酒,酒席就正式开始了。
王天顺陪着表哥黄华涛及表姐黄明月坐在一桌。
表哥黄华涛比王天顺大五岁,今年二十四了,中等偏下的身高,黑黑的四方脸,看起来虎头虎脑的,很是壮实。
表姐黄明月比王天顺大一岁,今年二十岁,眼睛乌黑油亮,扎个马尾辫,一笑起来,声音脆脆的,黑里泛红的小脸上两个小酒窝煞是好看。
两家虽然是亲戚,但离得比较远,也就在办比较重要的事的时候,大家才会互相走动。最近一次是在四年前,王天顺姥爷去世的时候,全家去过一回。那时候,他还在上初三,表姐黄明月也是初三。
母亲黄菊香和姑姑王丽萍都正忙着给各个桌子上上菜,正好到王天顺这一桌,母亲吩咐道:“顺子,招呼好恁哥您姐,他们来咱家一趟不容易。”
“中,妈。恁就放心吧。”
华涛和明月也赶紧站起来,明月机关枪似的回道:“姑,恁客气啥咧,俺这都是回自个儿家哩。”华涛也接着说道:“是咧,是咧。姑,恁别忙活了,您也吃饭吧!”
黄菊香一个劲笑道:“恁先吃,恁先吃。俺一会就吃。”一边眉开眼笑的夸着:“俺这涛子和明月都懂事了。顺子,恁学着点儿。”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