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8 技术的力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天周芯怡觉得自己很幸福,孙海滨也觉得自己很快乐。周芯怡不知道孙海滨为什么能和张姨他们象家人一般,但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晚上告别的时候,张姨还拉着她的手反复叮嘱以后要常来,这也让她感到非常温暖。孙海滨却提了个大包出来,不知道装着什么看着挺沉的样子。
后来才知道,那都是何梦芸高三时用过的参考书和英语磁带,孙海滨拿来准备春节的时候带回去给妹妹孙海燕的。
周芯怡也有些感慨,认识孙海滨以来,他给自己的感觉一直是比较平淡的。要说起来,青宫的这个生日宴就是她见过的孙海滨最大手笔了,算得花了不少心思,这当然让她很开心。不过这个孙海滨似乎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让人体会到一种关爱,就象晚山的时候他会为你带件挡风的衣服,春节回家会记得给妹妹带去参考书。
这种事情看起来并不用花多少力气,既不费力也不费钱。可是却往往很少有人会想得到。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自己会让这个看上去似乎并不那么优秀的人当自己的男朋友的原因吧?
浪漫虽然很令人激动,但那毕竟不是天天有的,不过两人的温馨生活还在继续。自从孙海滨当上了试用期男友之后,相应的也多出了不少应尽的义务和需要注意的事项。比如要时常记得发个短信说说好话逗她开心,并记得汇报自己的行踪。见面的时候要经常记得赞美她。周末晚上陪她去看电影,周六陪她逛街,等等不一而足。
对应的却没有多少权利可以行使,自从上次周芯怡亲了一下孙海滨的脸颊后就没有什么更亲热的举动发生,而孙海滨试图主动发生的亲热行为也大都被扼杀在摇篮里,唯一就是现在在没有熟人的环境下,孙海滨可以牵牵她的小手,揽着她的纤腰。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必须是“在周围没有熟人的情况下。”
不过,孙海滨也有开心的时候,比如时常会收到一条问候的短信,比如早上多数时候可以坐着沃尔沃去上班,再比如偶尔凑巧的时候,晚上下班也能在公司附近看到那辆红色的沃尔沃。
孙海滨就这样工作、恋爱、生活着。看着平淡的日子周围却也有不少事情发生,姜俊和张玉珍虽然遮遮掩掩,却仍然被办公室的人发现了些蛛丝马迹,不过两人的“奸情”真的暴露后,陶璐和刘敏她们倒反而照顾起张玉珍的脸皮薄,不再随便拿这事开玩笑了。
黄涛现在已经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预示着他的离开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不管孙海滨自己心里怎么想的,周斌在这次人才争夺上应该是胜过了黄涛,周斌表现得比黄涛主动得多,不仅主动找两人谈话,并且平时也注意和他们打招呼、交流。虽然这些都不是什么根本的问题。但是却会让你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受到了重视。
有时候一些小小的细节往往也能起到决定性作用。人就是这样,受到重视的时候自然就会感觉良好,如果这个重视你的人是你的上司或者老板,那么这种良好的感觉通常还会更加强烈些。
黄涛自从上回与孙海滨和李文彬谈过一次后就没了什么动静。不知道李文彬那里如何,反正孙海滨最近是没有再和黄涛谈过相关的事,这或许就是李文彬所说的黄涛的傲气。也许黄涛觉得自己条件开出来了,答不答应那就是孙海滨他们自己的事情了。
黄涛的这种傲似乎根源于他有些文人情节,却显然缺乏了生意人的那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不过要是说到文人情节,李文彬应该只在其上不在其下。所以在孙海滨看来李文彬跟黄涛一起干的可能性并不大。
两个都很傲气的人也许可以互相认可,互相佩服,却很难一起合作。有可能一点小小的摩擦就会导致两人分道扬镳。
孙海滨之所以没有决定跟黄涛一起干并不是他选择了周斌和宏图,而是他现在对自己的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
一方面,他觉得要找一个更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现在回想起来当初自己之所以会走进广告这个行业其实有些饥不择食的感觉。当时自己口袋里不过剩下千把块钱,还在学校宿舍蹭着床铺。过的日子比起那些所谓的盲流也好不了多少。所以当有这么一个机会的时候,自己就毫不犹豫地跳了进来。说穿了不是自己选择了做广告,而是宏图广告选择了自己。

另一方面,他现在有一种宁为鸡首不为牛尾的想法。要么就选择一件自己觉得有发展的,自己能够主导的事情做。要不然,与其跟在别人后面忙东忙西倒还不如干脆找一家大公司混资历,到时候也能有个安稳的前程。如果只求平平安安地稳妥过一生,这点能力他相信自己还是有的。
因此不管孙海滨以后选择哪条路,自己主导还是进大公司混,他离开宏图基本上是肯定的了。当然所谓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要还在这里干,他就会努力把工作做好的,这倒并不至于提升到道德标准什么的,在他看来,这就是一个人生活的态度。
快要过年了,公司里虽然仍是忙忙碌碌,不过大家的心情似乎已经开始算计着过年放长假的事情了。对已中国人来说,春节才真正的是一年的交替,比较起来刚刚过去的元旦倒似乎更像一个普通的休息日。
手头没有什么工作的时候,孙海滨就窝在自己的小办公室里上网查资料。清远商务楼虽然规模不大,设施倒是一应齐全,整个大楼都有网络布线,开通宽带连接。这一点让孙海滨觉得很不错,现在信息时代了,网络资源是要好好利用的。
孙海滨觉得若是比设计能力,他未必能比得过姜俊,甚或赵志刚、张玉珍也未必比自己差了。这种艺术性的东西往往是属于感性的层面,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两个设计方案,你很难说哪一个更胜一筹,通常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喜欢哪一个关系到个人审美和作品风格。
就比如莫奈和梵高同为艺术大师,两人的作品都被很多人所喜爱。你可以说自己更喜欢哪一个人的作品。但是你如果说其中一人的水平绝对比另一人高的话,相信必然会有人跳出来反对。
但是技术性的东西却不同,往往是标准明确的。编程的时候你输入了一段错误的代码,那么程序就会出错,这是不以个人好恶为转移的。而孙海滨对于这种标准好像特别容易领会。
他觉得自己对技术性的东西有着天生的敏感,计算机是自己的专业,这不去说它。其他的东西对他也是如此。比方说,由于工作需要经常接触到的制版和印刷。他觉得这些东西对他来说都不难,他在一旁看看,很容易就能明白那些工序的意义和窍门。
那么是不是说这类工作更适合自己呢?孙海滨如今就要多了解这些行业,看看自己是否适合,也看看这些行业的前景如何?
随着对这些事情的了解,孙海滨也感叹起技术的力量。就比如制版行业,以前都是照相制版,那时候有很多做手工版的工人都凭着手艺吃饭,可是如今计算机技术发展了以后,都改用计算机制版,激光照排了。忽然之间就有一批这样的工人面临了失业。
他们的技术依然好,可是这种技术没有了市场,也就没有了存在的价值。经验再丰富的手工制版工人也不得不被迫转行。相应的一些懂电脑操作的年轻人又成了制版行业的主力军。
以前人们总说要有“一技防身”,可是如今看来,这一技如果一成不变就未必能够一直起到防身的效果。其实每次技术的重大进步虽然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力,但是同时也往往会砸碎很多人的饭碗。
就像前新印刷厂的那些老制版工人,据刘学兵说,最多的时候厂子里有三个班组的手工制版工人,将近三十人。如今只剩下几个到印刷车间做做拼版、修版的零活。有几个能说会道些的人转行做了业务员。可是更多的人却离开了印刷厂。不得不另寻出路去了。
当然这也造就了新的技术工种,比如没有了手工照相制版就需要懂计算机操作的发排员。没有了手工修版就要有懂得电子暗房的平面制作人员。前新现在之所以没有制版车间,其实就是因为缺少这样的新技术工人。因此不是说不需要技术,而是要始终掌握新的、有发展的技术。
而现在,在孙海滨看来,对于这种新技术的领悟和学习能力将会成为自己的优势能力。但是如何才能发挥这种优势呢?毕竟,做一个这样的技术工人并不是孙海滨想要的结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