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占山为王(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四宗禾堂,许进臣将童子军和小虎队集中起来,宣布以下事宜:十四岁以上重新编入童子军,十四岁以下成员编入小虎队;童子军接受队列训练,小虎队加强排射训练;过几天,童子军和小虎队集体出动,对肖家发起立威之战。
童子军质疑队列训练的必要性,许进臣是这样回答的,“你们不觉得队列很有气概吗?”
于是童子军们都答应接受队列训练。
最初的队列训练只要求童子军按照许进臣的号子集体列队前进,不过后来大家都发现这样根本做不到整齐行军,于是大家一起想办法。最后决定不仅要同时举步,步伐长度一致,而且要求同时出左脚或右脚。
队列训练进行了三天,收效甚微,许进臣和童子军都有些不耐烦,有人提议取消,许进臣立刻赞成(他缺乏耐心),但遭到更多人拒绝,他们要求不仅训练队列,还要训练排射,不是弹弓排射,而是火枪。
许进臣被迫答应,他的年龄太小,在童子军中很难确立自己的绝对权威,无形中养成了军中民主思想,他也很乐意看到那些年纪比他大的多的少年争吵不休,最后将各自的意见交给许进臣做最后决定。
队列训练仍然只能做到勉强列队前进,火枪排射因为装弹速度的关系很难协调一致,装的快的人总是指责装的慢的人浪费时间,装的慢的人则大骂装的快的人病急了赶着投胎。最后许进臣取中间方案,将童子军分成三队,装的最快的八个人为第一队,速度一般的三十几人为第二队,装的最慢的六个人则为第三队。协商决定,第一队为突击队,第二队为主力队,第三队为替补队,第三队非常不满意自己替补的身份,于是许进臣将第三队改为童子军亲卫队,最后皆大欢喜。
少年习性的许进臣当上童子军的首领,童子军的队列训练也看起来似模似样,显摆的渴望就一个接着一个往外冒。他领着童子军在许家各宗大院四处乱晃,整齐划一的排射声让很多大人都过来看热闹。他还变着花样地设计不同的队列风格,花哨但完全不实用,不论是许进臣还是童子军,他们训练队列的出发点是提高战斗力,但最后都很陶醉于既得的虚荣。
在中华大地上,可能大多地方都有舞狮的较量(比如黄飞鸿系列电影),石珠镇,乃至整个中湘地区也不例外,许家总共有两支舞狮队,分别由大宗和四宗牵头。除了两支舞狮队,各宗都有一支舞龙队,许家有个最高的仪式叫七龙聚首,就是各宗的龙都在许家祠堂集合,七龙聚首差不多相当于罗马选出独裁官,只有在家族生死攸关的时候才会使用。
舞狮的核心就是功夫,在中湘地区有两个最强的狮子队,一个是关汀李家,另一个就是石珠镇的许家。李家以硬功夫见长,看他们的狮子队武艺表演,开砖裂石卧铁钉,捶打棒砸,刀砍矛刺,能把胆小的人吓的不敢睁开眼睛,李家功夫自称“黑虎招”,许家称它为不入流的功夫;许家功夫讲究身法招数,狮子队表演往往花样百出,精彩纷呈,许家自称少林一脉,李家则讽刺许家是杂耍世家。
舞龙分布龙和草龙,彩布竹子做成的布龙被认为是升天龙,一般用于表达祝福等严肃场合;草龙则是即将升天的龙,挪滚翻腾舞的虎虎生风,简单地说,舞龙指的就是舞草龙,舞布龙会被认为亵渎神灵。草龙编织完成以后,必须在七七四十九天以后焚化,名为送龙升天。其中,最气派的龙是三宗四宗合作的布龙,长达数百米,算得上中湘第一,它的绝招是踩字,通过人员穿梭,布龙能够蜿蜒写出福禄寿等好几个表达祝福的字出来(上百人的配合,难度可想而知);舞的最好的龙是五宗的草龙,十二个人操作,能够完成飞龙探海,翻江倒海,龙腾九天等很多传统舞龙花样,不过在整个中湘来看,五宗的草龙没有什么名气,舞草龙是这一带的传统,一个赛一个精彩,水平都相去不远。
大宗和二宗有中湘规模最大的车马灯,全套车马灯需要动用三千人以上,囊括了八仙过海,宝莲灯,白蛇传,穆天子传(注)等所有神话传说话本故事中涉及的人物。全套车马灯存放在许家祠堂当中,原本属于许家的共同财产,不过后来改为大宗和二宗掌握,因为人手不足的原因,车马灯并不能每年都出来闹元宵,每出动一次大约要雇佣外人两千人以上。
舞龙舞狮车马灯表演都是免费的,一般也只在过年期间才有,大致流程都是这些表演队首先派人出去到各大院,村镇发帖,接了表演队的帖子就必须招待对方的吃住(如果是附近的表演队则不需要安置住宿问题)。当地很多家族村镇都有自己的表演队,有时候会同台竞技,外来表演队如果精彩程度压不住当地人的表演,那么夜宵住宿问题就要看当地人的心情,所以,敢于发帖的表演队都很有实力。许家的狮子队,舞龙队,车马灯都曾经去过数十里外的地方表演过,这也是许家在当地名闻遐迩的原因。中湘千人以上规模的家族有数十家,每家至少有一支表演队伍,“春节”期间(正月初一到十五),表演队连绵不绝,最多时候出现过三四支队伍同时到达某个院落,同场竞技。舞龙舞狮其中有个编外节目叫“发冻”(音译),就是用唱歌的形势表达对表演队的赞美或者蔑视(曲调有成规),每个表演队都有几个专门的“发冻”队员,他们是表演队的喉舌,烘托气氛,压制对手都离不开他们。
许进臣的火枪队表演延续了大人们舞龙舞狮车马灯的传统,首先派人发帖(给少年队),然后大摇大摆地列队表演队列行走,操枪排射,和那些大人们的表演队一样,四宗的童子军不仅赢得了大把的零食,而且打响了四宗童子军的招牌,同气连枝的三宗童子军已经开始考虑与四宗合并事宜了。
得意的许进臣感觉自己已经达到了生命的顶点,将其它的事情都忘记光了。
肖家这边。
肖楚联很重承诺地将冲锋队交给肖凤芷指挥,肖凤芷继续坚持自己的态度,宁愿从旁系子弟中再建造一个冲锋队,也不愿意接受一个无法控制的冲锋队。肖楚联很快就说服她,让她答应下来。
肖凤芷觉得自己应该表现出自己的才能,免得以后被许家的人看轻。建造一个冲锋队的时间太漫长了,而且她也没有什么经验,还不如现在先领着冲锋队积累点经验,以后自立门户还是训练一支旁系亲卫队她可以以后考虑。许进臣谈笑间夺取了童子军首领的位置,给肖凤芷的冲击很大,特别是她发现许进臣竟然跟自己的(贴身)丫头眉目传情的时候。
肖家冲锋队长是个苦差事,冲锋队经常吃败仗,而这个责任往往都会被推卸到队长的身上,队长权利极为有限,承担战败的责任却是百分之百,更恶劣的是,许家童子军对于痛扁冲锋队队长有着近乎偏执的爱好,皮肉不够粗厚的家伙是撑不了几场战斗的。
相对于历代冲锋队队长,肖楚联表现要优秀的多,至少他能够维持百分之三十的胜率,尽管他的年龄已经早该退役了,但他还是多干了两年。数年下来,肖楚联已经在冲锋队中建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所以,当他宣布将队长之位让给肖凤芷的时候,队员们虽然很是不解,但他们都没有鼓噪着下队长面子。一个队员质疑肖凤芷的领导资格,肖楚联当即表示将队长之位传给他,吓的他马上表示自己坚决支持肖凤芷。
肖凤芷很是平稳地得到了冲锋队名义上的指挥权,在她的提议下,冲锋队扩大了规模,大量旁系子弟加入了冲锋队外围组织冲锋二队,她的理由是既然他们的对手拥有了童子军和小虎队两个组织,那么他们也应该建立两个组织。
有位大人物说过一句话,“战争是有钱人的游戏”。肖凤芷无师自通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旁系少年人数是直系的两倍,但能够召集的人数不到直系的三分之一,他们大多只能作为不稳定的兵源,因为旁系少年要承担大量的农务,空闲时间有限。肖凤芷最后想了个办法,就是每天早上都在牌坊前点卯,当天有空当天报到,这样就维持了八十人规模的冲锋二队,只要不是农忙,这个人数都较稳定,虽然其中具体人员并不固定。
模仿许进臣,肖凤芷在肖楚联的帮助下也开始训练排射和队列,她很快用她特有的细腻、明白的语句让冲锋队知道,排射和队列是对抗单兵作战强悍的许家军最好的武器。和许进臣一样,肖凤芷也没有追求绝对领导权,她很清楚肖家男子打心眼瞧不起女人,她只能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取得冲锋队员们的信任,在信任的基础上赢得他们的感激,她的命令都是商量的语气,但给冲锋队的感觉就是,如果不执行就太对不住人家女孩子一片苦心了。

许进臣的童子军热热闹闹地将石珠镇闹了半个月,然后例行公事般地向肖家冲锋队发出挑战书。他很嚣张地在挑战书中宣布,战斗方式,战斗场地,都任由冲锋队挑。
许家信使将战书送到肖楚联手上,肖楚联却将信使领到肖凤芷面前,让他当面递交给她。童子军的信使很是惊讶冲锋队新任队长居然是个女孩,提交战书以后他有些匆忙地回到四宗大院,将他的新发现告诉许进臣。许进臣得知自己的对手将会是个女孩领军,而且是自己没过门的妻子,几乎下巴掉到地上。他匆匆再写了一封信过去,推辞约战时间,同时特别写了一封信给肖楚联,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情。
肖楚联的回答很简单,“我都已经快满二十岁了,还能跟你们这些小孩子玩吗?”差点把许进臣气死!
肖凤芷没有写回函,她口头告诉信使,战便战,啰嗦什么。上次她也没有写回函,只是派人口头传达她的意思:占山为王,输的一方必须让出蝙蝠岩。
也许,肖凤芷不写回函的原因是因为她觉得,还没有过门就给许进臣写信,会让人说闲话的。
而许进臣受了肖楚联的嘲弄,直接地将肖凤芷的行为看成是对自己的蔑视,并且还被蔑视了两次。他向童子军和小虎队发布宣告,在后天的占山为王中,他们不仅要击退肖家的进攻,而且还要在最后发起反攻,他要俘虏肖凤芷,然后打她**。
对于肖家这样弱小的对手,占山为王许进臣根本就不放在眼里,肖家唯一的优势是人数众多,远程攻击火力强。像占山为王这样的游戏,人数优势在土匪的地利优势面前根本发挥不出来,占山为王也不允许使用任何武器,连踢腿都不允许使用,这是一个摔跤游戏的变种。
四宗和肖家共进行了四次占山为王,都以肖家的失败告终,其中三次是以土匪的身份击败官军,最后一次占山为王中,肖家出动了一百五十人防守四宗三十人的进攻,四宗童子军在约定的两个时辰里共发起上百次大规模突击,最后将肖家一百五十人全部赶下山坡,“战斗”结束以后,肖家超过五十人是被搀扶着回去的,许家这边只有许进臣被肖楚联偷袭滚下山坡,导致骨折。
肖家选择用自己的短处进攻许家的长处,许进臣甚至懒得去考虑即将到来的战斗。自从赢得童子军首领的位置,许进臣对四丫的关系就更进一层,如果说以前还有点居高临下的味道,现在他已经将四丫看成是一个平等的朋友,他甚至向许爸爸提议,让四丫以后住他们家,而许爸爸则意味声长地看着自己的儿子,然后咆哮出来,“小小年纪就不知道学好,学什么也不应该在这方面学你爷爷!!”
许进臣郁闷地想了好久,最后对许爸爸的咆哮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大概很不满意爷爷只比他大十三岁,他却要叫爷爷爸爸。”
一天,许进臣忽然对四丫说,如果你有了孩子了,以后能让孩子叫我爸爸吗?把四丫臊的几天都不敢进许家的门,直到许进臣特地找她,她才委委屈屈地继续在许家做自己的本职工作。
许进臣的确在考虑时刻将四丫带在身边了,他没有往男女关系上去想,他觉得自己应该和四丫共同分享他现在的得意和猖狂。他与童子军混在一起的时间太早了,结果导致他与自己的同龄有心理上的隔阂,与童子军成员,却有年龄上的隔阂,总之,他无法很好地在童子军和同龄中找到感觉舒心的朋友,而四丫却能给他这个感觉。他没有想过与其它人分享自己现在的快乐,但他总觉得,有了四丫在身边他就很快乐了——也更得意。
肖凤芷接到战书以后就时刻关注许进臣和童子军的动向,这是她的第一战,虽然她没有必胜的把握,但她希望能抓住每一个机会,哪怕只是输的没有以往惨,她觉得也是好的。她选择占山为王为战斗方式是从许进臣出发的,既然许进臣现在的得意是从占山为王开始的,那么就在这个项目上证明自己不比他差。在许进臣纵队的基础上,她设计了另一种战斗方式,她准备出动两百人,她设计的战斗方式将尽可能发挥人数上的绝对优势。
负责探查许进臣的冲锋队员用古怪的神情汇报许进臣最近与自己的丫头过于亲近的行为,这个可敬的队员探查的非常认真,认真到他忘记了本来的目的,他得到的全部情报都是许进臣和四丫最近几天,乃至过往交往经历,还有许家大院,许家的佃户们对他们之间关系的议论等等。
肖凤芷耐心地听完这个队员的汇报,脸上没有露出丝毫异样的情绪。直到队员要离开的时候,她才叫住他,这个队友迅速将耳朵贴过去,希望听到点可以显摆的内幕消息。
但肖凤芷只是告诉他说,“我需要的只是许进臣和童子军的关系,你的任务完成的很差。”
等所有人都离开,肖凤芷回到自己的房间,她咬牙切齿地在计划书上添上了一段话:明天的占山为王我们不能输,尽可能地集结更多的人,我需要至少三百人。然后,她将自己的丫头叫过来,让她将计划书送给肖楚联。她估计许进臣动用的人数在四十人左右,四十对三百,她很期待看到许进臣的精彩表现,她真的很想知道许进臣能想到什么办法战胜她,至少她完全想不出来。如果这样许进臣还能大败她,她认命了。
注:
关于车马灯涉及的人物,大多都忘记了,记得还有蚌女,田螺女,《水浒传》人物等,不过我不确定这些故事人物在明朝末年流传到中湘地区了(也许还没有发表)。这里提一下,中湘指的不是湖南整个中部,而是湖南中部某个地区,大概一两个县大小,曾国藩老家的双峰县可能有一部分属于这个地区,当时的湘军也可能有相当一部分在这一带招募,本人听过一些这方面的传说,至于具体情况并不清楚,毕竟搜集这些材料只是业余爱好。中湘是老一辈人对当地的称呼。
P.S
回答窃国关于资料的问题,本小说涉及的年代大约在十七世纪中期,印度是沙加汗和奥郎则布大帝交替时期,后者通过软禁前者登上皇位,他们是父子关系。印度莫卧尔王朝差不多在这对父子时期达到顶峰,然后迅速衰落。当时印度主要有以下势力:控制印度大部分地区的莫卧尔王朝,主要势力范围在印度中部和北部;印度教半独立和独立状态的普拉斯特、马拉特联邦,势力范围主要在印度西部和中部;伊斯兰教被莫卧尔灭亡的前德里苏丹势力,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锡克教徒的旁遮普邦(巴基斯坦);印度南部地区独立半独立状态的部落和土邦势力等等。
十八世纪中后期,莫卧尔王朝逐渐瓦解,分裂出以下势力:西部马拉特联邦;中部的莫卧尔,奥德;东部的孟加拉;西南部的迈索尔苏丹国(土邦);东南部的海德拉巴等等;其中奥德,孟加拉成为英国的附庸,海德拉巴是英国人的盟友,迈索尔和马拉特人曾多次击败英国的入侵。英国人击败迈索尔苏丹以后恢复了原迈索尔印度教婆罗门势力,迈索尔从此沦陷;莫卧尔王朝曾联合奥德试图收复孟加拉,被英国打得万劫不复,英国人企图扶持傀儡王朝,保留了莫卧尔王朝对德里及其附近地区的统治,直到印度大起义才被废黜;马拉特联邦是若干印度教土邦联合体,但联邦首脑却不是婆罗门种姓,大权掌握在首相(翻译如此)手中,内斗消耗了不少实力。十九世纪初(?)波斯(阿富•廓尔王朝?)的一次劫掠让马拉特从此一蹶不振,随后被英国人分化瓦解,英国人正式吞并了整个印度。
对于印度当时的历史只找到一些大致的信息,需要更详尽的信息,包括以上提到的印度主要势力的首脑家族名字,当时的社会风貌,当时的土邦分布详细地图等等。
目前资料主要有百度搜索的零散资料,维基网,还有印度的一家网站:
http://www.xiaoshuodaquan.com/history/
还有本英国人写的《印度殖民史》,觉得有些参考价值,不过找不到电子版,正考虑邮购问题。
如果资料不足,会考虑以下折中方案(非我所愿):随机使用印度电影中的演员名字捏造小说中的人物名字;使用现在的印度地图和谷歌地球取代历史图册中的地名和地貌;风俗习惯方面笼统地使用宏观资料,不考虑地方特色。
战争描写方面,目前手头有大约数十场经典战役的详细资料,以及大约数百场战役的简单资料,大约二十部有关滑膛枪时代的战争电影。大概应该够了。
书中主角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恒河流域,后期与欧洲新十字军的战斗主要集中在西部沿海和印度河流域(今巴基斯坦地区)。
P.S:非常抱歉,昨天断网了,所以没有更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