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世不降唐——单雄信的失败复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到底有没有三世?恐怕没有人说得清。比较科学的说法是没有。“三世不降唐”这是《说唐》中的好汉单雄信在临终前的毒誓。据说后来还灵验了,单雄信的第二世变成高丽国的大将盖苏文,第三世变成西凉国的大帅苏宝同,俱来与大唐为敌。当然这些只是《说唐》编造出来的荒诞不经的无稽之谈。
《说唐》是我国古典演义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比较成功的一部作品。某些英雄人物在民间的深植人心的程度丝毫不逊色于《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很小的时候,我家里没有电视机,夜晚就是坐在月下听着父亲讲着这些故事进入了梦乡,也因此培养了我对于文学有着和别人不一样的浓厚兴趣,虽然沧海桑田,我却始终保留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死的情结。这类小说曾经给一代又一代人带来了说不尽乐趣与幻想。只不过,现如今随着西方韩日及港台等舶来文化对年青人的侵蚀,带来全新观念上的冲击,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欣赏水平层次的提升,这些没有包装过的,落伍的,老古董似的文化渐渐地退出人们的视野,被人们所淡忘和忽略。
这里我要讲的是对《说唐》这部小说中塑造的一个悲情英雄单雄信的点滴感悟,其实文化并没有因为年代变迁而失去它的共性。
小说中的单雄信,面如蓝靛,发似朱砂,而且性如烈火,声若巨雷,人送外号“赤发灵官”,惯使一条金钉枣阳槊,有万夫不挡之勇。据说是上界青龙下凡,在隋唐名列第十八条好汉。也就是说还有十七位的武功要比他强,这实际上就铸成单雄信失败的命运。
看过《说唐》的人都知道,单雄信这个哥们是一个顶天立地、侠肝义胆的男子汉,大英雄!他仗义疏财,义薄云天,深孚众望,当年秦琼卖马,落难潞州,又生病又没钱,还错手杀人,如果不是遇上二贤庄的单雄信单员外,就是十个秦琼也死了。
单雄信二十多岁就已名噪绿林,成为“九省五路绿林英雄都头领”,黑社会老大。为了便于管理整个绿林(也就是在黑道)当时地位仅次于单雄信的王伯当负责东面,北面是王君可、史大奈,南面是黄河上的鲁明星、鲁明月兄弟,西面是少华山上的齐国远,李如圭等。
单雄信在江湖上一言九鼎,呼风唤雨,他一句话,黑的就变成白的,白的也可以变成黑的。
只不过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隋灭唐兴,物是人非,皇上都是悲喜两重天,何况一个黑社会老大呢?单雄信悲剧的起因是因为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楂树岗误杀了他的哥哥单全(或者叫单雄忠)。
现在李氏一门已经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李渊做了皇帝了。虽然曾杀了单雄信的哥哥,但是那是误杀,聪明一点的人,这件事就这么算了。

但是单雄信是一个恩怨分明的人,他与兄弟感情很深,直到今天在山西还有专门的“二贤庄”庄园以为佐证。单雄信可不管你什么皇帝不皇帝,只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道理。非得找唐王玩命,于是就有了御果园单鞭夺槊,单雄信独蹈唐营的故事,毕竟是自不量力,最后单雄信被列第十七位尉迟恭生擒活捉。单雄信骂不绝口,只求速死。
单雄信的结义兄弟们贾家楼结拜的群雄动之情,晓之理也无法改变单五哥的决心,即使秦王李世民跪下来赔礼道歉也不行。为报兄长之仇而不顾瓦岗结义之情;不顾国家民族统一的大义,助纣为虐,实际上这成了单雄信这一角色的巨大人格缺陷,但正是缺陷才显得单雄信这一人物真实可信,可爱可恨。就这样,一代枭雄单雄信为了一个似乎很充足的理由,结束了自己原本可以更加灿烂的人生,留下了一个“三世不降唐”的沉重话题。
单雄信以他的侠义和不降唐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唐》对于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
单雄信的固执按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似乎是一种蠢行。其实不用五十步笑一百步,只要你冷静地来观察一下我们的周边,在现实中生活中,就有大量的单雄信式的人物存在,有的是男的,有的是女的,只不过他们都穿着时髦的外衣而已。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古人呢?
====================================
附注:
历史上真正的单雄信:
新旧唐书对单雄信均有记述,单雄信(581-621)祖籍曹州,祖父名登,曾助北周宇文氏统一北方,战功卓著,拜护国将军,守东昌府(今山东聊城);公元579年雄信之父禹袭父职仍守东昌。隋开皇元年(581年),隋将李渊率部攻周,围东昌,单禹与之血战七昼夜,城破后被俘不屈被李渊所杀。单李积怨当由此始。单氏一家由家将保护出逃,不敢在山东久留,辗转来到潞州。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37岁的单雄信同王伯当、徐世绩等一起加入瓦岗军,成为这支反隋义军的重要将领,单雄信被任命为左武侯大将军。隋朝旧将李渊从太原起兵后,迅速发展壮大。他们既和义军一同反隋,又与李密的瓦岗军、河北的窦建德、河南的王世充等互相攻击。在瓦岗散将,瓦岗旧部纷纷投唐之际,单雄信率部投靠了反抗唐朝的王世充。公元621年,唐郑交兵,王世充向李世民称臣,单雄信单骑突围,血战被擒,誓不投降,被李世民斩于洛阳渚上,时年41岁。
(彭志文原创,版权所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