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鲤鱼池中的梭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通过现存的历史影像资料来审视,奥托·莫里茨·瓦尔特·莫德尔戴着单片的眼镜,平易近人却不苟言笑,严肃客观却不失幽默。莫德尔相貌平平,(按照欧洲人的标准来衡量)个子较矮,但却非常地结实的普鲁士人。他却是纳粹德国最为年轻的陆军元帅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轴心国阵营里涌现出来的一位很著名的军事家。他先后在东线、西线对苏联亟西方盟国作战,擅长重建破损的防线,是位防御战的专家。在二战后期,莫德尔成为了希特勒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因为屡次败中取胜,战功斐然,莫德尔也曾获誉为“元首的消防员”这一救世主般的称号。
一**一年一月二十四日,莫德尔出生在德国东普鲁士廷根的耶里霍夫肯特欣镇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一所师范学校的教员(据说是校长)兼普鲁士皇家乐队的指挥。在这样的中产阶级家庭熏陶之下,莫德尔恪循着古板而保守的道德观,同时他还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
在莫德尔常去的那个教堂附近有一座兵营,但少年的莫德尔对军事似乎没有什么兴趣,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他对这座轻步兵兵营也没有太留意。中学时的莫德尔身材单薄,体质羸弱,他喜欢的学科是希腊文、拉丁文和历史,另外他还曾是学校文学社里的活跃成员之一。
一九零六年,经常到教堂作祷告或礼拜的莫德尔很偶然地观看了一次兵营中德皇步兵部队的操演。想必这一定是一次非常精彩的演练,它给莫德尔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此后莫德尔对当兵入伍充满了向往。
莫德尔的叔父是德意志银行的一名高级职员,而他的另一层身份则是德皇军队勃兰登堡步兵团的预备役军官。一九零九年,十七岁的莫德尔从瑙姆堡的中学高中毕业后,依靠着叔父的关系成为了赖斯军校的学员。就这样,莫德尔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
莫德尔在赖斯军校学习生活了两年的时间,因为身材比较单薄,因此各项军事科目考核和训练,他都表现平平,没有太出彩的记录,传统的普鲁士士官培育体制发挥不出莫德尔的优点。
一九一零年,莫德尔十九岁时开始成为一名德**官,他获得了陆军少尉的军衔。莫德尔加入的部队是驻德国勃兰登堡州的科特布斯德皇陆军的第52步兵团。
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莫德尔所在部队被调往西线作战,他当时担任着第52步兵团第I营副官(营长助理)。很快地,莫德尔的军衔就晋升为陆军中尉。
一九一六年六月,在长官的推荐下,莫德尔参加了总参谋部组织的参谋培训。经过八个月(原本需要两年的课程在战时被精简了)的培训,他顺利地结业了。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的八月二十九日,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最著名的英雄人物保罗·冯·兴登堡将军来到了总参谋部工作。莫德尔重返作战部队,极短时间地担任旅部参谋,然后调任为连长,按照军衔正常的晋升程序升为了陆军上尉。
一九一七年底,莫德尔被调回德国参谋本部工作,他参加了一个由冯·西克特少将[见注解一]领衔的赴土耳其考察的军事代表团。作为一名年轻而优秀的参谋官,莫德尔的表现甚至引起了兴登堡将军的关注。更喜欢担任具体的指挥岗位的莫德尔向上级要求到前线去战斗,他的申请获得了批准。这样,莫德尔重新担任连长,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惨烈的凡尔登战役后期的战斗。
莫德尔作战十分地勇敢,先后两次负伤,他的右眼就是在战斗中受损的。莫德尔的优异表现赢得了长官的嘉许,他的上级上报总部替莫德尔申请颁授了一枚高级勇敢勋章。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最终战败了。
战争结束时,“战争英雄”莫德尔上尉已调动到第36步兵预备役师任军需官,此时他佩带着一枚二级铁十字勋章及一枚一级铁十字勋章(能够同时获得二级铁十字勋章的人在一战德军中是不太多见的),可见莫德尔在一战中的表现是相当抢眼的,只是他没有像隆美尔那样地留下回忆录;相反在战争结束前为了逃避盟国的罪行追究,莫德尔利用职权对自己的档案进行了掩盖性地的销毁,所以有关于莫德尔在一战中的表现以及他(太太、儿女)家庭的资料实在是少得可怜了,我们现在看到这些内容大都是来自莫德尔的战友或部下的描述。
想必是在出访土耳其时曾给负责军官名单审核的西克特将军留下了较好的印象,视力不好的莫德尔很幸运地成为了允许保留的十万德国国防军四千名军官中的一员,继续着自己的军事生涯。这一次,莫德尔上尉被调动到第十四步兵团任连长。
一九一九年二月六日,德国建立了新政府魏玛共和国,但是帝制与战争的结束,并没有给德国人们带来和平的曙光。当时的德国政局非常地混乱,起义暴动是此起彼伏,莫德尔随部参加了对威尔赛莱森(Versailles)等地的镇压暴动的军事行动。
一九二一年五月十一日,莫德尔上尉与来自法兰克福玛林因坦戈斯泊城的美女赫芮塔·胡尔森小姐结婚。新婚燕尔的莫德尔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赏受幸福,他很快地随部调防到德国萨克森州的格尔利茨。
魏玛共和国动荡的局势直接影响着莫德尔的仕途,一九二三年起,莫德尔就担任了第二步兵团团长的职务(但是他却要到一九二九年才被晋升任到少校军衔)。一九二五年四月,原帝国陆军元帅兴登堡在右翼政党支持下当选为魏玛共和国的第二任总统。一九二九年,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开始席卷全球,魏玛德国也不能幸免,阶级矛盾空前激化,执政党、在野党之间的权力争夺日趋激烈。莫德尔少校在动荡之际荣调至新组建的柏林军事部,被分配到了德**队的训练部门,冯·布劳希奇将军这时正担任着参谋总长。一九三一年莫德尔随着一个军事代表团秘密地前往苏联考察,他参观了俄军部队和军事设施,同红军军官交流暨研究了军备方面的问题,莫德尔的专业务实,严谨认真赢得了苏联同行的好评。回国之后,莫德尔撰写了专门的考察报告。
一九三二年十一月,莫德尔晋升为中校。也是在这一年,他写的一本关于普鲁士陆军元帅军事改革家格奈瑟瑙元帅的著作出版了[见注解二]。因为这本书的出版,莫德尔在军中名声大噪。一九三四年十月,莫德尔晋升为上校,然后调往着驻托恩斯坦的第二步兵团担任团长。
阿道夫·希特勒上台之后,莫德尔上校跟当时的大多数德国人一样,很快地接受了纳粹的理论,成为了一名比较狂热的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信徒和希特勒的追随者。需要特别指出的,莫德尔对纳粹的支持符合德**官团的主流立场。他始终是一个虔诚的路德派基督教徒,并没有屈从于纳粹宣传而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一九三五年三月十六日,希特勒发表了重整军备的宣言,颁布了国防军法令,宣布恢复普遍义务兵役制,公开撕毁了《凡尔赛条约》。因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莫德尔上校已经被证明是一个优秀的参谋人才,根据纳粹扩军的需要,他再次被调动到陆军总参谋部八处(训练局)任处长,主持研发突击炮和二百四十毫米大口径的自行火炮。
德国参谋本部是由新任路德维希·贝克炮兵上将来领导的。贝克上将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禀性冷静孤立。当德国决心重整军备的时候,贝克上将开始要以毛奇的精神为指导,来重建新的参谋本部。但是对这个时代的技术问题贝克缺乏了解,对于航空、摩托化、无线电等项问题,也都一概不懂;贝克上将看到技术的进展使战争的型态发生的革命型变化,大感伤痛脑筋,于是他就尽量的想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企图作“拨钟向后”的打算。莫德尔上校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职调往技术司任司长,负责重整德**备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其从来没有在军校进修和培训过的资历能够担任到技术司司长的职务,可见莫德尔上校在军事改革、专业方面确实有着过人之处和相当的声望。莫德尔是新型机械化战争理论的积极支持者和倡导人之一,当时也在总参谋部任次长的弗里茨·埃里埃·冯·曼施坦因将军就曾称赞莫德尔为“鲤鱼池中的梭鱼”。
经保罗·约瑟夫·戈培尔的介绍,莫德尔得到了希特勒的接见,这个时候的莫德尔已经晓有名气了,于是深得有意笼络军方人士的希特勒的赏识亟器重。希特勒在德国当时正如日中天,莫德尔无疑是受宠若惊,感激涕淋,因此莫德尔对于希特勒的忠诚中还参杂着一种人之常情,即希特勒对他的知遇之恩。

一九三八年九月,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的关系非常紧张,希特勒在纽伦堡国会大厦作了措辞非常强硬的讲话。并暗中授意参谋本部制订进攻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计划”,参谋总长贝克将军因为无法赞成希特勒危险的外交政策而辞职,希特勒任命弗朗茨·哈尔德上将为新的参谋总长。哈尔德是莫德尔从前的同事,上面有人罩着了,莫德尔如鱼得水,很快地晋升为陆军少将,并参与了入侵捷克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他组织了一次对捷克要塞的模拟进攻,并邀请军政首脑现场观看,这次演习得到了希特勒赞赏。九月三十日,在英法的共同协迫下,捷克斯洛伐克签订了割让苏台德地区的“慕尼黑协定”。十月二日,德国陆军第16军(由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将军指挥)越过边境进占了苏台德地区。
一九三九年,根据本人喜欢担任具体的指挥工作的愿望,莫德尔将军荣调到驻扎在德累斯顿的国防军第四军冯·希维德勒(Gen·V·Schwedler)将军的麾下担任参谋长。九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莫德尔少将随部第4军(下辖第4、第46步兵师)在南方集团军群主攻部队瓦尔特·冯·赖歇瑙(WaltervonReichenau)上将的第10集团军编成内参加了对波兰的进攻。第4军首先向东南朝华沙推进,渡过了瓦尔塔河。闪击战像教科书一样地精准,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第4军从波兰克拉科夫集团军第3、第7步兵师的结合部杀入,打得波军晕头转向,当天下午就深入到波兰境内二十四公里,然后每天前进十六公里。德军的快速挺进很快便形成了波兰战役中很著名的“拉多姆口袋”。
虽然只是个步兵军的参谋长,但莫德尔少将现场参与指挥亟见识了大兵团作战,洞悉了地空立体协同等等现代化战争战术、战法等的运用及效应。波兰战役的见闻对莫德尔后来的一生产生着良好的影响。在拉多姆战役中第4军与第15摩托化步兵军、第14摩托化步兵军配合,在李沙哥拉森林山地之中,击溃了拉多姆地区的波军重兵集团,乘胜在基尔斯—拉多姆地区合围了波兰军队的一个集团军七个师(第1、第2、第3、第11、第29步兵师等)。背靠着维斯瓦河,波军突围失败无路可逃,德国空军也暂停对华沙的空袭转而轰炸拉多姆的波军。到战役胜利结束时,德军在这一合围圈俘虏大约六万波兰军人,另外缴获了一百三十门火炮。
九月十七日凌晨五时四十分,由谢·康·铁木辛哥和米·普·科瓦廖夫分别指挥的乌克兰方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七个集团军六十万苏联红军进入波兰境内。闪击波兰出现了新的格局,到九月十八日,莫德尔少将所在整个第10集团军共俘虏波军九万多人,击毁(或缴获)火炮三百二十门,飞机一百三十架和坦克四十辆。“拉多姆口袋”战役后,莫德尔少将跟随部队渡过了维斯瓦河,一直推进到波兰的卢布林(Uublin)。九月二十七日,华沙守军投降,德苏第四次瓜分波兰。曾在总参谋部负责对苏军友好交流工作的莫德尔以“苏联专家”的身份发挥着协调作用。
法兰西战役开始以前,莫德尔将军因波兰战役中的优异表现已升迁到恩斯特·布施上将指挥的第16集团军担任集团军参谋长。
一九四零年五月,德国对英法正式开战,第16集团军下辖着十五个步兵师有二十多万兵力,它们负责掩护克莱斯特装甲坦克群在卢森堡南部及比利时南部阿登山区的进攻,阻止马奇诺防线的法军实施反冲击。第16集团军是南线德军龙德施泰特上将指挥的A集团军群三个主力集团军之一。因为布施上将能力比较地平庸,莫德尔实际上负责着计划的制订和具体指挥,这对莫德尔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
五月十日A集团军群发起进攻后,仅有三十万人口的卢森堡宣布投降。德国坦克转向西面,翻越阿登山区,向英吉利海峡疾进;十四日突破色当,此时法军已溃不成军......六月,德军A、B集团军群在占领了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北部等地后,又以一百四十三个师的兵力开始了法兰西战役的第二阶段的作战——“红色方案”。A、B两个集团军群迅速地完成了改组,向法军发起了进攻。仅三天时间,法军就一败涂地,“魏刚防线”被突破,战败的法军溃退往马奇诺防线。
根据希特勒第15号作战命令莫德尔制订了周密而实用的作战计划,第16集团军选择马奇诺防线比较薄弱的阿尔萨斯与洛林筑垒地域的结合部也发起攻击。法军的防御非常地脆弱,德军很快地就突破了马奇诺防线,莫德尔随部战斗在穆塞尔河上游的特里尔一带,占领了马斯河畔的凡尔登。五十万法军被包围在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南部,除极少数逃往瑞士外其余全部被歼灭。一九四零年六月二十三日,法国投降,法兰西战役结束。
虽然法兰西战役的大部分时间里莫德尔是在作壁上之观,但是号称“天堑”的马奇诺防线在防御战中的毫无用处等战例,给了“未来的防御专家”莫德尔不少的启迪。法国战事结束以后,第16集团军被调到法国北部,准备入侵英伦三岛。作为布施上将的参谋长莫德尔参与了入侵英国的海狮行动的登陆战计划的制订。因为英伦空战中德国空军的失利,登陆行动最终被无限期地推迟,莫德尔参与制订登陆英国的计划因而流产了。
一九四零年十一月,莫德尔少将被晋升为陆军中将军衔,随后他担任了师一级的军事主官,肩负着具体的指挥职责。莫德尔荣任的是德国陆军第3装甲师的师长,这支英雄的部队在波兰战役就曾第一个冲进了但泽港,西线战事结束之后该装甲师驻扎在巴黎的近郊。上任伊始,莫德尔就在全师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训练,他创造性打乱了各单位间的隶属关系和日常的战斗序列,随机组建多兵种混编的战斗群。他的这种战斗群模式日后将成为德军在东线的一种很重要的战时编制,在四零年还没有几个德国将军能有莫德尔这样的远见卓识。不久,第3装甲师就奉命悄然地移师到波兰境内。
十二月五日,三个德国集团军在波兰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这是为“巴巴罗莎”行动实施的预演。两千辆马克三型和四号坦克突破了“敌人”的阵地,大地上到处弥漫着硝烟和火光。大约一千架左右的轰炸机、战斗机低空掠过,俯冲扫射或轰炸.....
演习结束之后,希特勒在冯·布劳希契元帅、哈尔德上将的陪同下检阅三军。远处突然传来了整齐划一的叫喊声,希特勒大声地问,“他们在喊些什么?”
莫德尔将军快步出列行了个纳粹礼,瓮声瓮气地报告说,“我的元首,他们在喊元首万岁哩!”
希特勒面无表情地用力一挥右手,“告诉他们,在军事演习中不要再喊口号,该把精力放到演习中去。”=============================================================================================================================================
※注解一:冯·西克特:(1866年~1836年)曾是名体育健将,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担任军、集团军级别的参谋长。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战败,巴黎和会的《凡尔赛条约》只允许保留“十万陆军”。西克特是这十万陆军的缔造者之一,奠定了德国陆军重新崛起的基础,因此西克特被称为“二战德军之父”。此人还曾来到中国,帮助蒋介石打赢了“第五次围剿”,迫使红军开始两万五千里长征。
※注解二:格奈瑟瑙:(1760年~1831年)出生于奥地利的普鲁士军事改革家,陆军元帅。他曾作为英国雇佣军赴北美作战,与沙恩霍斯特等人共同领导了普鲁士的军事改革,改编了普鲁士军队。格奈瑟瑙还参与过反对拿破仑的反法联盟,1835年擢升为陆军元帅;1830年出任普鲁士军队总司令;1831年参加镇压波兰人民起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海军的“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的姊妹舰就是以“格奈瑟瑙”的名字来命名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