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马耳斯计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莫德尔将军养病期间,苏联方面也在中部战线酝酿着重大的军事计划。七月底,苏联人先于德国人行动了,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指挥西方方面军左翼第31集团军等三个集团军大军从基洛夫、博尔霍夫地区向布良斯克方向进攻;右翼则由加里宁方面军第20集团军向瑟乔夫卡、尔热夫突出部地区进攻。中部战线的战火再次被点燃。
德军起初以为俄国不会投入太多兵力,因为这个时候斯大林格勒方向俄军正在溃败之中。但是三十五万的俄军从潮湿的森林里冒了出来,快速地突破了德军的防御。德第9集团军被迫撤过伏尔加河,放弃了要地苏布佐乌(Subzow);俄国人前趋到尔热夫城南的尔热夫——维亚济马铁路沿线。这条遭到威胁的铁路线是整个尔热夫地区德军的生命线,补给、弹药和燃油全依靠它了。另外在波戈列洛耶戈罗季谢、瑟乔夫卡地域,德军损失尤其惨重,第9集团军有的步兵团在一周之内就更换了八名指挥官,莫德尔匆匆结束假期重返前线指挥了第9集团军。
德国中央战线再次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形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请求希特勒取消计划中的“小龙卷风”作战,将原本打算用于“小龙卷风”的第2装甲集团军的五百辆坦克用来救援第9集团军。希特勒拒绝了克卢格的请求,第9集团军没有援兵,不得不独自面对苏联两个方面军的进攻,他们以绝对劣势使进攻的苏联红军蒙受着惨重的伤亡。
莫德尔组建了一支由骑兵、自行车、坦克混编而成的战斗群穿越沼泽地带深入敌后,攻击了俄军的后勤辎重部队。第1装甲师等部队再从正面合击,重创了俄国第39集团军,俄军西北防线整个瓦解,引发了雪崩效应。德**史骄傲地宣称第9集团军歼敌一万人,并俘虏了大约三万人。
八月十一日,按照希特勒的命令,德军发起了“小龙卷风”作战,第2装甲集团军进攻俄军防线的突出部——瑟乔夫卡西部地区的苏希尼奇,因为这里的苏联红军重兵把守,阵地坚固,雷场广泛,德军伤亡惨重。由七百辆坦克(第35摩托化步兵军、第47装甲军)两个装甲军与朱可夫指挥的八百辆坦克在非常狭小的开阔地展开了“钢铁大绞杀”。尔热夫地区沼泽潮湿,灌木丛生并非使用坦克的理想场所,战斗呈白热化,如果双方参战的坦克数字真实的话,这次坦克战完全可以类比后来的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苏军第20集团军司令列伊捷尔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两支羽翼丰满的纳粹坦克军与其力量大体相当我方集团军交战,被打得七零八落并匆忙地捂住了脑袋,转入了防御。”
八月二十一日,朱可夫在给斯大林的报告中也宣称,“我第16集团军和第9坦克军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战斗中敌人损失坦克达三百辆,留下了两万五千到三万具尸体。(这些数字可能存在水份)”不过,在德国的国防军战报则是另一种说法,譬如,德军在一九四二年八月三十一日报道提到,“在尔热夫战区……八月二十九/三十日两天,激烈的战斗后共击毁俄军坦克四十八辆。其中三十八辆皆为仅一个营兵力的突击炮单位(第667)的战果。”一个叫瓦格纳的德军中尉单车就击毁了十八辆坦克。在八月二十三日,苏联红军被迫停止了对莫德尔将军指挥的第9集团军的进攻。
在欧文的《希特勒战争》中写到德国统帅部为“小龙卷风”作战的失败而发生了激烈地争吵,建议伤亡惨重的第9集团军应该从现有阵地上后撤,以及《大德意志师师史》哀鸣的“重大损失”等史实都从侧面证明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蒙受了较大的伤亡。希特勒本人也承认“小龙卷风”是自己一九四二年最大的错误。不管朱可夫取得怎样辉煌的胜利,俄国两个方面军的凌厉进攻最终被莫德尔将军一个集团军所遏制,苏联人在伏尔加河右岸建立登陆场的计划破产了。
综合苏德双方以及第三方的资料,一九四二年七月开始的尔热夫突出部战役,苏军确实牵制了德国原本准备调往斯大林格勒战场的第1装甲师、GD摩托化步兵师暨另外数个步兵师,并使希特勒最终放弃了“龙卷风”等作战计划;但是俄军同样蒙受了非常地惨重的伤亡。朱可夫、莫德尔两个夙敌的第一次正面交手,苏联人靠着巨大的资源人力优势,双方可勉强看为“打成了平手”,但这只是“大赛前的热身”,真正的大考是两个月以后的“马耳斯计划”。
八月份的进攻狂潮过去之后,从九月九日至三十日,苏德双方在尔热夫地区互有攻守。双方都涌现出了一大批的王牌坦克杀手,如九月九日,第667突击炮营第3连维特军士长单车单日击毁十三辆俄国坦克;不过维特军士长的嗜杀记录在十五日又被一个叫雨果·普利莫茨中士刷新,中士一天之内干掉了二十四辆苏联坦克。
体现尔热夫防御战的艰难更具代表性的德国GD摩步师体验了在乌克兰战场体验不到丧失制空权,没有战术周旋空间的山地沼泽地区的作战,莫斯科方向的苏军比南部的苏军要强大得多。虽然据称该师在九月十五日这一天取得了毁伤一百零二辆苏联坦克的辉煌战绩,但在这噩梦般的一个月之中,其本身的兵力也最终被削弱到只相当于一个团的地步,战斗的惨烈由此可见一斑。从十月一日开始,尔热夫地区的战斗趋于平缓,游击战,挖掘工事,积极备战成为了主旋律。
南方战区的德军则在费多尔·冯·博克元帅、马克西米利安·冯·魏克斯大将的指挥下乘胜挺进到了顿河河曲。一九四二年的七月,弗雷德里克·威廉·保卢斯上将指挥的第6集团军突破了红军在斯大林格勒防线和顿河防线,冲向斯大林格勒,苏联再次到了危急的关头。斯大林发布了著名的第227号命令,强调“绝不后退一步!”苏德双方在斯大林格勒城下进行了二十世纪最为惨烈的PK,便很快地变化为规模空前,无休无止的城市巷战。
在一九四二年的九月,当斯大林格勒会战演变成为“东方的凡尔登”式拉锯消耗战时,苏联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发起反攻。为了保证包围斯大林格勒城下保卢斯的德第6集团军“乌拉诺斯计划”的成功,转移德国人的视线;同时也是阻止德国的中央集团军群增援南方集团军群,由朱可夫策动了一次重大的针对德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叫“马耳斯计划”(又俗称为“火星行动”)。当然我们现在说的苏联这次战役的企图是依据战争结束后,苏联军史暨战后资料披露的解释。[※见注解五]
“马耳斯计划”进攻的目标是德中央集团军群没有掩护的伊祖姆突出部。战役的规模相比“乌拉诺斯计划”(又俗称为“天王星计划”,即斯大林格勒反击战役)显得更加宏大,更具有雄心。“马耳斯计划”是由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和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当时红军最善战的两名将领来指挥,并投入了一百九十万军队,及红军火炮的百分之三十,装甲车的百分之五十,计拥有十一个诸兵种合成的集团军和红军中最优秀的部队,另有两个坦克集团军的强大的预备队;[※见注解六]而斯大林格勒战役则由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指挥,对德B集团军的反攻只有一百十万人。当然在效果上,苏联人发动的这两次进攻战戏剧性地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
“火星行动”是第二次大战中公认的“第一军事天才”朱可夫元帅军事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失败,而他败给的正是本书的主人公——莫德尔将军。在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中很没风度地对这次失败的对决仅有寥寥数语的记载。“马耳斯计划”战役德军胜利的重要性,后来被作为胜利者的历史学家给扼杀掉了。确实,同时期进行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负结果亟苏联强大的国力,实际上抵消掉了莫德尔将军军事生涯中最辉煌的一次防御战的成功。
“马耳斯计划”是在斯大林格勒大反攻开始后一周内发动的,旨在像“乌拉诺斯计划”合围第6集团军那样地重创德国的第9集团军。可惜莫德尔将军并不是保卢斯!人们曾对此进行过比较,称“相比于隆美尔和莫德尔,保卢斯更像一位科学家而非军事家”。上一个冬天的事件(1941年的尔热夫防御战)已经证明了莫德尔是一个擅长于防御战的专家。德国负责东线情报搜集的格伦对俄军即将展开的进攻进行了预警,保卫伊祖姆突出部第9集团军包括了第1、第5、第9、第14装甲师及GD摩托化步兵师等主力部队,预备队中还有第12、第19、第20三个装甲师(不过这些部队的到达还不能那么快地参战)。

一九四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苏联加里宁方面军第22、第41集团军袭击了伊祖姆突出部的西部,而科涅夫指挥西方面军第20、第31集团军进攻伊祖姆突出部的东部,红军猛烈的攻势却只在德军占据的坚固防线之前,取得了微小的战果。因为俄军不得不在浓雾中穿过开阔起伏的地形进攻,同时大雪也降低了俄军炮火准备的效果。战斗异常的激烈和惊险,双方在冰冻的瓦祖扎河畔血战着,在奥苏尕河以北,德军第102步兵师成功击退了苏军第31集团军三个师约两万名步兵及超过一百辆坦克的反复进攻。俄军遭到了惊人的损失。譬如在向勒热夫登陆场里亚宾克村旁的一座高地发起进攻时,俄军在一次进攻中就牺牲了八百多人,而德军只损失了十七人。
沿着冰冻的瓦祖扎河岸进攻的苏联第20集团军取得了重大但有限的胜利,他们突破了德军在河岸的防守,并在河的西岸包围了两个德军筑垒防御的村庄。德第5装甲师和第78突击步兵师以连营级的步兵、坦克和炮兵组成的小规模的战斗群顽强地守住了散步在瓦祖扎河西岸在开阔、起伏、覆盖着积雪的田野中无数村庄周围的环形防线。进攻的苏军包围了这些防线,并攻克了其中一些,但更多的留在他们的后方,成为了致命的障碍。
在内蒙古出版社出版的大德意志师师史中例举了GD师对莫德尔将军派遣独立战斗群支援各处支撑点的“添油战术”,而不是将GD师作为一个整体投入战斗的作法表示了不满。其实这是一种狭隘的本位主义观点,GD师在九月份的战斗中蒙受了重创正在修整中,短期内不可能作为一个整体投入战斗,莫德尔将军并没有其他更多的什么预备队,尤其是装甲步兵。而且“马耳斯计划”中苏联人空前规模的进攻突破德军防线的地点不是一两处,救兵如火,如果将大德意志师作为一个整体投入到某一个方向,将座失战机,也未必能挽救岌岌可危,全线处于崩溃边缘的整条防线。而且在古德里安的回忆录中将中央集团军群内发生的拆散建制军队,零散使用的罪名是归咎在克卢格元帅身上,而不是莫德尔身上,那么GD师长与古德里安谁更了解集团军(或军群)的高层决策内幕这是显然易见的。
卢切河谷和贝里两个地点成为这次大战中最关键的两个战场,“搜罗每一个能够作战的士兵,全部送往卢切河谷前线,时间就是生命!”莫德尔将军的呼吁已经可以看出战况的紧急。因为在卢切河谷的战斗指挥不力,GD师的师参谋长冯·弗伯少将后来被莫德尔上将解除了职务,由冯·纳特兹梅尔中校来接替。虽然有好几次第9集团军都处在崩溃的边缘,但德军出人意料地顽强给俄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雪地上倒毙着遍野的是身穿褐色和白色伪装服的苏军尸体。到战役结束时,大德意志师同样付出了惨重的伤亡,该书的作者将责任归咎于莫德尔上将对该师的分割使用,这是一种想为GD师“正名”但事实上极其搞笑的观点。该书的作者最后也不得不承认正是在此战中的优异发挥,大德意志师从此打出了“东线救火队”、“磐石部队”等实至名归的王牌师的威名。
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克卢格元帅给莫德尔将军派来了援兵,莫德尔将军可指挥六个装甲师与两个摩托化师来抗击朱可夫的进攻。德第9装甲师机动到突破口堵住了缺口,突入的俄军陷入混乱,进退维谷,大部分被消灭。朱可夫不甘心失败,指挥第41、第22两个集团军沿尔热夫突出部左翼击溃了贝里的筑垒城镇以南的德军前沿防线,企图突入到德军防御的深远后方,形成大包围。但是“根本没有路,运输车辆无法自由开动。敌军在撤退时炸毁了所有的桥梁。厚厚的积雪和大雪中极差的能见度严重阻碍了部队的机动。”
防守重镇贝里是德国名将第41摩托化步兵军军长约瑟夫·哈尔佩上将,他指挥部队在城南构筑支撑点。面对俄军的疯狂进攻第41摩托化步兵军得到了“大德意志”装甲掷弹兵师暨第1装甲师的“魏特瑟姆”(vonWeitersheim)战斗群的增援。克卢格元帅、莫德尔将军后来又派来了第12、第20和第19装甲师等部队,德军成功地守住了贝里并转入反攻。俄国第6坦克军(后来斯大林下令重建该军)和第20骑兵师的兵力基本上被消灭了,仅有少量残余逃脱;第41集团军也被德军合围并遭受了重创而伤亡惨重。俄第20集团军在五天惨烈的战斗内损失了三万多人和二百辆左右的坦克。
战斗异常地惨烈,譬如在罗珀托克的东南,有一架德国的Ju88对地攻击机用炸弹和机载加农炮就消灭了五个中队的哥萨克骑兵。在威廉森·默里等所著的《赢者之师》中提到了德军方面的一次行动报告,一个沙费尔的军士长指挥着一辆架在四号底盘上的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在前一天已经击毁了五辆坦克,他从赫伯特作战基地前进,立即向敌人发起了进攻,这些大都是T34型坦克,有三辆KV—1,上面挤满了步兵……弹药打光后,他将炮车开到隐蔽处重新装填炮弹……他先后摧毁了十五辆KV—1和T—34。
苏联方面错误地把装甲部队集中在狭窄不适宜的地形中使用,或为攻克某个孤立的要塞进行的毫无成效的缠斗。对苏联军队而言,战斗的结果是一场十足的灾难,朱可夫元帅被迫下令结束收获甚微的进攻。在“马耳斯计划”中俄军大约有十万人死亡,二十三万五千人负伤。而德军则宣称俄军损失了五十万,并有约一千七百辆坦克被毁;德军的损失要远小于俄军,仅有四万人伤亡。[※见注解七]“马耳斯计划”对于俄国而言,唯一值得称道的是战略上阻止了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向南方战区斯大林格勒区域的德军提供增援。
============================================================================================================================================
※注解五:战后,苏联方面解释火星行动是为了让德国人犯错,要让德国法西斯感觉苏军在斯大林格勒地区的反攻只是一次辅助性进攻,真正的攻击是“马耳斯计划”的错觉。根据国内知名二战军事研究学者mars提供的资料,苏联的情报机构策划了一切,让德国人最信任的苏联两栖间谍Demianov故意向格伦的情报机构提供了火星行动的情报,以掩盖即将在斯大林格勒展开的大反攻,使德军不敢往南部调兵,连朱可夫也被蒙在鼓里,从而误导了德国人的判断,以达到声东击西的效果。
※注解六:关于俄军在马耳斯计划中参战人数的说明:
本书采信的是《东线战场》和《火星行动1942/11~12》的数据,这两本书的作者分别是来自英国安德森(桑德赫斯特皇家军官学院战争研究系主任)等三人组,另一个是美国二战东线史大师davidglanzt上校[原美国陆军外**事(苏军部分)研究办公室主任]。当然还有另外一份数据供读者参考,由苏联方面提供的:参战兵力只限于第20,第24,第29,第30,第31,第41集团军;共计兵力54.507万。
※注解七:关于俄军在马耳斯计划中伤亡人数同样是争论的焦点。俄军战时称歼敌7.7万,毁获敌坦克610,火炮2091,飞机200;俄军纯减员70373,伤145301。德军战时称苏军损失50万,坦克1700;己方损失4万。而davidglanzt显然同意了德军的数据,据信他还查阅苏联的绝密档案,红军有近50万人伤亡或被俘。个别苏军战斗单位在行动中损失极其惨重。第20集团军在开战前的超过114,000人中损失了58,524人。第1机械化军损失了12,000人中的8,100人以及全部的220辆坦克,而与之协同的第6斯大林步兵军损失了30,000人中的20,000人。在级别更低的兵团中损失甚至更高。第8近卫步兵军第26近卫步兵师在战斗结束后其7,000名战斗人员中只有500人尚有战斗力,而第148和150步兵旅的4,500人在行动结束时分别只有27和110名“战士”了,鉴于双方争议很大,本书采信了哈佛大学版本《赢者之师》的数据。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