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坦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看过电影《坦克大决战》的朋友一定还记得,阿登反击战中,德军的希斯上校企图占领美军的油库以弥补燃料的不足。但他的战略意图被凯利发现了,于是美军倾倒了大量的汽油,浸泡着德国坦克,点火焚烧了纳粹的坦克纵队,保护了油库的安全。
虽然这部影片讲述的故事是艺术加工虚构的,但是“火烧坦克”的战例则是真实的。在突出部作战中,美军确实曾用火障拦截过德军的进攻。1944年12月18日在比利时的斯塔弗洛,美军为了阻止德国党卫军希特勒近卫师的进攻,用一道燃油组成的火墙瓦解了派普战斗群夺取盟军油库的企图。
火攻,是除坦克、坦克歼击车、反坦克火炮等重杀伤性武器之外能够威胁到坦克和装甲车生存的一种致命的利器。二战中坦克制造中陶瓷绝缘等技术还处于摸索阶段。生产的工艺流程比较简单地采用焊接、拼装等。油箱、弹药仓等敏感部位大量采用金属传热材料。实战中,一旦在适合的环境中,满足某些条件,火攻这种成本相对低廉,无太多的技术含量的反坦克方式,随时可以成为坦克的噩梦。
苏军在反坦克武器匮乏的情况下大量地使用一种叫“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的简易反坦克燃烧弹来对付肆虐的德国坦克。在保卫莫斯科和库尔斯克战役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的发明者其实不是苏联人,而是西班牙内战时期共和军中的矿工。不过总的来说,这种火攻效果并不太佳,因为莫洛托夫鸡尾酒瓶炸弹的工作原理严格地来讲是通过投掷到坦克车体上燃烧产生的浓烟来把坦克里的人熏出来。一旦风向不对无疑就枉费心机了。因此在当时,科技相对比较先进的德**队很少使用火攻来对付苏联坦克。只是在柏林保卫战期间,一些预备役德国的国民自卫队士兵在缺乏反坦克武器时,可能采用过这种燃烧瓶来火攻。
在1948年的中国的淮海战役中,解放军曾经用点燃的稻草形成的火障来阻挡国民党的坦克则是战争史比较奇特的现象。这里面有很多的原因。其中最首要的原因是解放军缺乏反坦克兵器,只能集思广益地想出这样的土办法。其次,国民党配备的坦克是美国援助二手的中轻型坦克或日制坦克,防护以及综合性能比较差,机动越野,快速移动能力不强,故障率偏高,且数量有限。最后一个原因是国民党军队的坦克驾驶员素质不高,没有现代化的作战理念,以及坦克承载的作战任务是支援步兵,淮海战场有海河、淮河等河流水网密布,解放军挖掘的纵横交错的坑道把本来就复杂的地形地貌改变得面目全非,坦克无法跨区域大范围地机动。

想要依靠大面积的稻草地着火来阻挡坦克的前提是,稻草燃烧产生的高温炙烤足可以引爆坦克的油箱里的汽油。因此这种方式在欧战中的苏德战场,坦克使用频率极高的战区,火攻却明显的没有适合土壤与条件。在苏德战场,无论是纳粹还是红军,都赋予装甲兵团一定范围内的运动战的自由。再加上苏联的平原比较荒凉,冬季寒冷湿润、风雪交加,泥泞冰冻;夏季则一马平川,四通八达,装甲坦克迂回机动选择余地比较大。在德国本土则是水网纵横,城镇星罗棋布,地形复杂多变,不利于建立火障。
苏德战场上双方力量对比不利于德方,用火攻见效慢,无法立杆见影地从实质上改变力量对比的差距,而德国通过用88毫米高炮平射,以及在对地攻击机上加装两门加农炮攻击苏联坦克等方法来丰富原有的反坦克手段,在实战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没有必要再舍优而求其次。
当然火攻也并非一无是处,即使是当今军事领域,火攻对坦克仍然能构成致命的威胁。比较令人不快的例子还是来源于中国。1989年6月4日,北京**发生部分不明真相的学生在个别别有用心的人的唆使非法聚集事件。我人民解放军38军的部队奉命进京戒严。戒严部队遭到不明真相的群众围堵。在敌我难分的复杂情况下,我人民解放军忍辱负重,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个别反动分子乘机围攻我戒严部队,火烧我军的装甲运兵车,至少烧毁2辆以上,造成我戒严官兵的伤亡。
( 本文系原创撰写,版权归作者彭志文所有,文中观点系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