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捻军名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朝中期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反清的结社组织,称为捻党,捻党的发源地在淮北的肥水和涡河流域,“捻”是淮北的方言,是组、群的意思。其成员主要为贫苦的百姓和手工业者。19世纪中期的时候受到太平天国的影响,捻党举行了反清的起义。就这样成为了捻军,是我国清代北方一支重要的农民军,它的发展曾影响到18个省,坚持斗争了18年,有力地配合了太平天国运动和北方的其他农民起义,给予腐朽的清政府以沉重的打击。
捻军从1855年,张乐行称“大汉盟主”,建立黄、白、蓝、黑、红五旗制度开始走上正轨,到1864年赖文光被推为首领,从兵制与兵法方面日趋成熟,直到1868年8月,最后一支捻军被清廷剿灭,这期间捻军中也涌现过了许许多多的英雄人物。
但是因为同时期太平天国运动的巨大影响,使人们对捻军起义,清史上这次其实同样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的关注与了解的深度远远不够,而捻军中的一些名将更是鲜为人知。因为曾计划创作《捻军通俗演义》的缘故,使我对这段历史中的事件与人物有所涉猎,故而写成此文。
赖文光:广西人,军事家。祖籍广东嘉应州(今广东梅县)。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转战桂、湘、鄂等省。1852年,任文职。1856年,天京事变后奉命在江西征兵。次年回朝,保卫天京。1858年,进军江北、战于鄂、皖。1860年参与第二次攻破江南大营。以功封杰天义。进占江苏江浦等地。1861年随陈玉成西征。安庆失守后,曾向陈玉成提出联合捻军,恢复安徽的策略,可惜未被采纳。不久被封为遵王。1862年,远征西北,进入河南、陕西,闻庐州告急返回。再次进入陕西、取汉中。1864年,回救天京,抵湖北东部,天京已经失陷。转战于河南、湖北、安徽。连续不断地击败僧格林沁,被捻军推为首领,1865年1月,再击败僧格林沁,调动僧格林沁奔驰于山东与苏北之间,5月,在山东高楼寨歼灭了僧格林沁的马队。他领军至皖北、山东。1866年,斩提督梁洪胜,连续击败清军。9月,在河南开封击败曾国藩的防线,导致曾国藩被解职。许州分兵,赖文光统帅东捻军。1867年,在罗家集消灭名将提督郭松林的湘军;在杨家河歼灭张树珊的淮军;击溃了刘铭传的淮军;但被鲍超击败,未能入川,与西捻军会师的计划落空。北走河南,再入湖北,歼灭彭锍橘的湘军。8月为突破运河防线,苦战不利,被困于四河之间。11月,与清军大战于江苏赣榆,任化邦被叛徒所杀,受挫。12月,在山东寿光于清军决战,损失三万人。赖文光率两千骑兵,冲过六塘河南下,1868年1月5日,扬州瓦窑铺兵溃,伤重被俘,狱中写下《赖文光自述》。10日,一代名将赖文光就义于扬州。
张宗禹:后期捻军中的著名领导人,安徽亳州雉河镇附近张大庄人,别号“小阎王”,太平天国曾封他为梁王,初为黄旗青年的将领。其部军纪肃严,作战勇猛。1860年,率部三万出苏北敌后,克淮阴。1860年与任柱和太平军配合作战。1864年,天国灭亡后,与赖文光、任柱合并,推赖文光为首领。改变了作战方式,以骑兵为主体的流动作战,1865年在山东高楼寨歼灭了僧格林沁的马队,取得大胜。1866年,许州分兵,张宗禹统帅西捻军。以6万之众在西安歼灭陕西巡抚刘蓉的湘军,击毙萧德扬等多名清将。在陕北所向披靡。年底,为解救东捻军踏冰渡黄河,进入山西,威逼北京,企图调开包围东捻军的清军主力,1868年,前锋突进到京郊的卢沟桥。各路清军北上“勤王”,张宗禹率军南下,抢渡运河,进入直隶、山东,被左宗棠、李鸿章联合围困,突围不成。8月16日,所部被清军消灭,张宗禹投水不知所踪。

任化邦:捻军中三巨头之一,又名任柱,安徽蒙城人,幼年父母双亡,1851年,随叔父起义,1857年,随张乐行南征,为蓝旗将领,1859年,其叔父战死,蓝旗部众皆归其统领,从此独挡一面。1863年,捻军失败后,他率余部活动在湖、河南等地,并捕杀了苗沛林的侄子苗天庆,而声威大震。1864年,天国失败后,他与张宗禹共推遵王赖文光为捻军首领。1866年,许州分兵,他分在东捻军。次年,他在伊隆河战役中,与赖文光击溃了刘铭传的淮军。东捻军后又分为南北两队,他是北队的首领。6月,在山东被李鸿章的长墙战术困在四条河之间,突围不出,11月与清军大战于江苏赣榆,被叛徒所杀。
龚得树:捻军白旗总目,安徽雉河镇龚吉寺人,出身贫苦,粗通文墨,是张乐行的军师,足智多谋,军中尊称为“龚先生”。1856年,龚得树指挥部队在宿州临涣夜劫清营,大败河北镇总兵崇安。他力主捻军与太平军联合,所率领的白旗“枭猛耐战”多次配合李秀成、陈玉成作战。1861年,第2次随陈玉成西征,3月14日在湖北罗田中炮阵亡。
王冠三:河南夏邑三官集王楼人,武秀才出身,1854年,曾跟随太平军北伐援军曾立昌北征,路过河南,他与其弟王藩、宋喜元结捻起义,树立黑旗。1855年,王冠三参加雉河镇会议,以黑旗总头领兼先锋,成为五大旗之外的另一支捻军,1856年,随张乐行南征,在三尖河战役中,大战清军,曾两次突围而出。可惜不久王冠三就战死在亳州。
牛宏升:又名牛络红, 安徽雉河集附近曹市集人,曾参与初期捻军起义,失败后与张宗禹、任化邦等率部出走。牛宏升与西北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联合作战,成为后期捻军的一支劲旅。1864年,他以军功被太平天国封为荆王。1866年捻军在河南许州分兵时,他分在东捻军,与赖文光等转战华中,清廷曾拘捕其母,使人招降,他坚决拒绝。1867年11月,牛宏升在山东日照境内阵亡。
李蕴泰:又名李允,安徽宿州西阳集人,初期为蓝旗首领。1857年,随张乐行出征淮南。守临淮,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他率部与张宗禹联合作战,被封为魏王。1866年,他分在东捻军,与赖文光流动作战。1868年,东捻军覆灭时,他率数百人抢渡运河逃脱,投降天国叛徒李昭寿,旋被安徽巡抚所杀。
( 本文系彭志文原创,版权所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