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川军入山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二十二集团军到达洪洞期间,和驻在邻近的八路军接上了关系,两军友好往来,共同抗日。1937年8月23日,红军根据国共合作的协议,已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以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下辖以刘伯承为师长的一二九师,以贺龙为师长的一二O师,以**为师长的一一五师。
8月25日,朱德、彭德怀等通电就职后,八路军誓师出发,兵分两路,从韩城和潼关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
一天傍晚,一位身穿灰布军装的老战士来到洪洞县城第二十二集团军司令部大门前,卫兵见来人像士兵,不让进司令部。这位老战士说:“请你向邓总司令通报一声,朱玉阶来见”,卫兵进去向邓锡侯作了报告。邓说:“朱玉阶就是朱德嘛,八路军的总司令,这都不晓得,快请!快请!”,邓锡侯边说边走出来迎接朱德。朱与邓是四川同乡,老朋友见面,异常亲切。邓锡侯向朱德倾诉了川军出川抗战受到国民党“中央”的种种不平等待遇和蒋介石分割使用的手段,以及在山西作战失利等内心话,提出要向八路军学习游击战术。
在邓锡侯回拜朱德时,又提出请朱德向二十二集团军官兵训话,讲演游击战问题。
朱德多次给川军军官作军事政治报告,鼓励川军官兵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川军上下深受启发和教育,爱国热情高涨。随后,丁玲率西北战地服务团随朱德来到洪洞,专为川军部队演出了许多抗战的文艺节目,使官兵们耳目一新,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鼓舞了士气。在这期间,第二十二集团军与八路军团结抗战,保持了良好关系。朱德还送邓锡侯一匹缴获的日军战马,邓锡侯接受中国**的抗日主张和政策,派了该集团军军官张鹏翼等人到延安抗大学习,
邓锡侯一再表示:川军和八路军一定团结抗日。此时全集团军入山西与日军作战已40多天,损失惨重,伤亡过半,已没有一个完整的建制单位,师、团、营人员均残缺不齐,全军为了继续抗日,利用抗日间隙时间,在灵石、赵城一线进行整编,每旅就人数编组,成为一个战斗团,在前方作战,以另一团的编余军官回四川接收新兵重新组建,补充各师、旅、团,整编完毕后,邓锡侯令1个战斗团向同蒲路侧摸索前进,驱逐日军少数骑兵部队,收复了平遥县。
十多里的山了路说远不远,说近有不近,江南天指挥着大队人马前进。还往前面派了十几个人的探子。4000多人,磨磨蹭蹭终于在太阳挂在头顶正中央的时候赶到了距离县城不远的小麦岭,江南天让众人马吃起干粮休息一翻后,开始了排兵部阵的点将安排……

小麦岭的大大小小的寨子曾有两千之众,日军进入山西后,一些寨主加入了阎锡山的地方军。没加入地方军的土匪已是人去楼空……
诸葛亮成功在于蜀,做为川人的江南天,当然熟悉三国那段历史。他不仅敬佩关云长,更敬重诸葛亮。排兵部阵自然离不开诸葛亮的思想,更是江南天的看家本事。要不然邓锡侯怎么可能让他随军出征,在江南天部阵方面,邓锡侯的猛打猛冲可是吃过亏的。
在里寨子不远的一片密林边上,冬日的小河依旧是哗哗的留着,只不过上面开始漂浮着一些零碎的冰棱。一堆堆巨大的火堆表明着这里就是川军保安师暂时的夜间宿营地,此外在不到一里路的山上也是充满着火堆。为了防止被对手日军一锅端了,所以根据江南天的意见,川军保安师分成了十四部分,组成了互为犄角的阵型防守。不过这个防守的实际的水平有多高众人拾不得而知的。
反正最为精锐的川军保安师的人马,是作为探子和哨兵撒开在密林里和两处营地方圆五六里的地方,所以虽然因为今天太多与震撼的战事而导致许许多多的人围坐在火堆边上睡不着,但是也没有人愿意主动去当当哨兵为大家放放哨什么的,他们真的是太需要时间来平复自己内心的震撼了!
早上的空气就是好!刚刚出屋子的江南天就忍不住伸展自己的身体,努力的呼吸着这北方冬日里面微微带着寒意的空气。江南天要让自己的大脑清醒一点,因为今天可是有着重要的事情等着自己去做!
江南天悄悄的给身旁的士兵示意了一下,这个带兵多年的老班长就迅速而利索的带着一个排里面,三十多个精干的士兵,拿着毛瑟手枪和一挺轻机枪,悄悄的潜入到旁边的树林里面去了,虽然冬天里面百花凋零,到处都是枯枝败叶,不过却也刚好掩饰住身穿灰黑色棉衣的士兵的身影。
寂静的营地里面只剩下,那些带着湿气在烈火炙烤之下噼啪作响的柴木,冬日雨雪天气的湿冷,时不时传来的打呼的声音,以及带长那格外悠长的叹息。一向锐利的眼睛上不知何时挂上了晶莹的泪珠,也许这些只有在枯枝败叶里面藏身的那些精锐的战士,还有他们那双目光如炬的眼睛才会知道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