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到了高密县的时候,龙健打听了一下,便去了历史上汉末著名经学家郑玄的家里。原来自秦始皇焚书之后,《六经》被毁。到汉朝罢除百家,独尊儒术的时候,孔子的学说又受到了重视,但已早门派繁多,各有各言。郑玄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整合各家学说,消除对孔子学说的错误的理解。同时郑玄也精通算术,天文等。是一个伟大而博学的人。他年轻时辞乡吏不作而四处求学,几十年学成之后,因为家贫曾客居东莱种田,但那时追随他的学生已经成百上千了,而且他的学生中也是广有贤士。何进曾招其入就为官,并亲自迎到门口,但他只住了一夜便逃走了。如果历史没有被改变,那么不久之后孔融被董卓贬到北海后会亲自来拜访他,并专门为他设一个乡,称为郑公乡。
龙健之所以来找郑玄,不仅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名望,最重要的是为了他的学生。在三国历史有许多贤人都与郑玄有着师徒之名分,只要郑玄肯为自己出力,那么他的那些学生来帮自己的机会就增加了很多。而且凭着郑玄的名望,也一定会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而只有注入新的血液青州的内政才会真正清明起来,而且是在他自己手里清明起来。
龙健来到郑玄家里时看到了一个中年人在院子里看书,龙健猜测是郑玄的儿子。于是龙健走进去借口喝水。哪知脚还没站稳,便听有人在里面高声喊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接着一个一个身材高大,眉清目秀,仪表温雅传伟岸的老者健步走了出来。龙健心道这就是郑玄。刚想施礼,哪知郑玄却先冲他拜了起来:“先师从方外而来,乞望教玄。”
龙健闻言大惊,因为从历史上他知道郑玄精通方术,能预测未来之事,本以为那是无稽之谈,哪知现在郑玄上来就给自己来这么一手,好像他隐约知道自己身份似的。
龙健稳了稳心神忙道:“郑公何出此言。”
郑玄说道:“先师莫要取笑,要先师面前,玄安能称公?昨夜吾做梦,圣人曰:‘有士自方外而来传汝道法。’故命人与屋外等候,先师进门时天有祥瑞,望先师赐教。”
原来是个老迷信。龙健心想,不过他那个梦是够邪门的。其实他哪里知道,郑玄这几天正在苦思孔子言论中的不解之处,一直心存烦恼。昨天梦到孔子只是梦的一种替代性的满足作用,不过巧的是龙健偏偏就这天来了。郑玄派出去看着屋门的丫环看到郑玄一本正经的样子,心理无形中受到了郑玄的暗示,一见龙健的样子更是被龙健打开了少女的心扉。于是便认为龙健是个大人物,接着便告诉了郑玄,恰巧天上正飘过来一朵白云,郑玄受到梦的暗示与丫环回报后的暗示,便认为那白云十分不一般,与是便有了刚才的那一幕。不过这样也好,倒省了龙健许多事。
龙健见如此,也就将错就错,便与郑玄谈了一整天的孔孟之道。由于龙健的头脑中有50世纪关于孔子言论与解释的完整记录,而且其中很大一部分还是出自郑玄他自己的校对。于是郑玄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所以当龙健请他出山的时候他答应了,但是他却要求龙健收他做徒弟。
开玩笑,自己才二十二岁,他六十二岁,收他做徒弟,龙健说什么也不答应。最后老头无奈只得做罢,神情之间颇为失望。
龙健一看老头这样,心中也不忍。他知道这是老人对知识的一种渴求。因为在历史上这个老人如果想做官的话,那么他早就可以做到三公的位置了,可是他不想做,只想做学问,只想校对现在流行的孔子的学说。
龙健看着郑玄,突然想到自己在这个时候是没有根的。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很奇怪的想法,他想认郑玄为义父。
郑玄一听,连忙摆手,认为自己学问不如他,做不得他的义父。
“正如公所说,吾之家乡在方外,而且回家之路已然被毁,现如无根之飘萍,每感凄凉,今公德高,吾甚仰之,愿公勿弃。”龙健诚恳地说道。当然他并没有把自己来自50世纪的事情告诉郑玄,只说自己的家乡离这里很远,他走了足足五年,而且来这里要经过一段山路,而那段路现在已经被山洪堵住了,所以他回不去了。
郑玄本来就很喜欢龙健,当然更喜欢龙健的学问。本来就有些意动,只不过觉得那样有点不尊重龙健了。毕竟在他看来龙健是圣人派来的。现在见龙健如此诚恳,不由高兴地答应了下来。接下来开始挑选吉日,而且为了不委屈龙健还专门让人设坛,正式收龙健为子,并对天祷告。他的这一举动很快引起了整个青州文士界的轰动。毕竟他可以说是青州儒家学派的领袖。因此无论是他的弟子,还是想拜他为师的人,以及仰慕他的人都来观礼,再加上想讨好龙健的地方官员,这场认父大礼可是举办的盛世空前。
青州北海附近的一条官道上,两个衣着朴素书生打扮的人在并排走着,并时不时的议论着什么。但见靠左边的那位大约三十岁左右,身高有一米八,经过梳理的胡子配合着他那道浓黑眼眉的使他整个人显得格外的精神,不过此时他好像并不怎么高兴,似乎在埋怨挨着自己的同伴。而那个同伴,虽然比他矮了半个头,但五官分明,尤其是两只因为兴奋而闪着光芒的眼睛,使他整个人显得充满了活力。此时他正笑着解释着什么。

正当两人说得正热闹的时候,只见官道两边突然窜出几个人来,手里拿着几件破烂的枪戟:“呔,来者何人,速速留下钱粮,否则拿命来。”
那两人一见是几个劫道的,也不见怎么慌张,很自然的拿出身上的一些钱粮,由那个个头较矮的人送了过去。
几个劫匪一见这两个人这么配合,也松了一口气,毕竟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买卖。不过为了显示自己的专业性,其中一个劫匪头儿模样的人指着送钱来的那位抱怨道:“怎么就这么点,叫什么,家是哪的,干什么去啊。”
那人不慌不忙的说道:“吾乃平原人氏,姓华名歆字子鱼。”
“平原的。跑这儿来干什么。”他好像知道平原离这儿并不太近。
“去参加郑先生的认亲大礼。”华歆说道。
“哪个郑先生?”他开始创根问底起来。
“高密县郑先生。”华歆是有问必答。
“高密县?”那个头儿装模作样的歪起脖子,好像在想那个所谓的郑先生。突然之间他好像想到了什么。
“你说的可是高密县的郑康成,郑老先生?”他的声音里打着颤。
华歆点了点头。
“我的妈啊,”那人一**坐到了地上,“快快,”他连忙对他的手下说道。
“干什么?大哥。”他手下人问道。
“快把钱拿来。”他怒叫道。
拿过手下人递过来的钱,他换了一幅笑脸,对华歆说道:“对不住,不知道您是郑先生的朋友,多有得罪。”说完敢紧带人要走。
“大哥,怎么了,郑康成是什么人啊。”他手下有人舍不得华歆手里的那点钱,不由出声问道。
“对啊,大哥,咱出来干这个,就没打算回去,他就是官家咱也不怕啊。”有人附和道。说完就拦住了收回了钱要走的华歆。
“你懂个屁,”那个头儿走过去给了那人一巴掌。“你知道他收的谁做义子吗?”
众人都摇头。
“他收的可是青州的龙太守。”他跺着脚说道。
“大守怎么了,天高皇帝远,他能专门来找咱们?”那个挨了一巴掌的家伙捂着脸颇为不服地说道。
“唉,”那个头急得又想给他一巴掌,不过手到中途好像知道人是不能打明白的。于是狠狠地说道:“你们知不知道那个龙太守还有两个外号,一个叫漠北瘟神,因为他带着一千人打败了胡人八万大军。一个叫龙疯子,因为他为了一个逃跑的奴隶追遍了整个河北,最后硬是把那人给找了出来处死。”
“是他,”那个挨巴掌的家伙显然也听到过那个龙太守的事迹,“不过,大哥,我们这个龙太守真的是那个龙疯,”话说到一半,他闭住了嘴,那句龙疯子最终没有说出来,不过还是不无担心地用眼看了看华歆。
那个头儿用力地点了点头。
“真是那个活阎王。”匪徒们有人看到头儿点头,不由失声叫道。“那可是个说一不二的主,我们……”
“华先生,请您大人不计小人过,别把您被我们哥几个劫了的事说出去。我们也不容易,而且我们也真不知道您是去参加认亲大礼的。”那人说着就要跪下。
这下华歆愣了,本来他以为龙健在这里当了一年的糊涂太守,不应该有这么大的威信,哪知这些人怕成了这样。一时他也不知怎么是好。不过,他的心里是高兴非常,并为自己的决定庆幸不已。
原来这华歆在一个多月前接到了何进的传令,要他到京城去当官,而且听说官还不小。本来自己就要启程了,哪知听到了龙健认郑玄为父的消息,当下他就决定要先到青州参加这个认亲大礼。他知道这个认亲大礼不简单。而之所以认为这个认亲大礼不简单,是因为他觉得龙健这个人不简单。本来他也曾在京师任郎中,知道龙健的一些事迹,也知道京师各种势力之间的斗争,所以当龙健在青州表现的一塌糊涂的时候,他就感到事情并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么简单。而这次龙健要认郑玄做义父,显然是想拉拢青州的仕子贤人。这说明龙健终于要显身手了。而现在,黄巾余波未灭而灵帝先崩,正是天下大乱的先兆,龙健在这时适时而动,说明他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很好。这样的一个人,就算不为他出力,也该见识见识。
基于这种心里,华歆来到了青州。又因为自己在青州北海的好友管宁正想着去辽东躲避战乱,于是便过来劝说他,说青州的黄巾很快就会平息。管宁自然不信,于是华歆就拉着他去参加认亲大礼,说到时候他就会知道。管宁是个淡泊名利,一心守志的人。他本来并不想来,因为他认为这个所谓的龙太守名声实在是不太好。但架不住华歆的苦口婆心,于是还是勉强来了,不过一路上不住的抱怨华歆俗心太重,这么赶着去追名逐利。
华歆把那人扶了起来,说自己不会告密,并告诫他们以后不要再做这种事情了,因为龙太守很快就要整治这里的治安了。
那几个人连连称是,便跑掉了。
“管兄,汝看龙太守如何?”华歆不无得意地对管宁说道。
“人皆畏之如虎,又能如何。”管宁淡淡地答道。
华歆笑了笑,不以为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