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风云再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月如梭,眨眼间几年时间过去了。
普利斯和克丽娅的两个孩子已经五六岁了,看起来和其他一起做游戏的土著孩子并无太大的不同,除了鼻子高一些,鼻梁挺一些,头发和眼睛的颜色黄一些之外,其言谈举止穿着打扮已经和当地儿童一摸一样。当然,由于贵为王室子孙,他们的衣着要华丽些,男孩头上仍饰一对尖尖鹿角,女孩头上仍饰一根五彩翎毛。
所有孩子站成一溜长队,由两个年岁稍大的孩子王,站在队列前,分领人马。
甲先上前,从队列排头数起,一边用手拍打队列中孩子的头顶,一边念出一支口歌——摆、兵、撤、马、逮、着、好、的、我——拿!
每念出一个宇音,便拍过一个孩子的头顶,依次往下,直到拍中那个“拿”字的小
孩,便成为他的兵。
接下,乙孩子上前,同做如是状。
一会儿,一队兵马便均匀地分成两队兵马,一队为兵,一队为马。
而后,为马者将为兵者背起来,绕林间大树做策马奔驰状,跑起来。一边跑,一边还互相对儿歌,兵曰——
马儿马儿你快快跑,跑慢了小心挨钢刀!
马曰:骑马的骑马的好里骑,骑坏了烧个羊球吃!
阵阵欢笑,天真无邪,不知之荤素。
从远处缓缓行来了普利斯和巴其奥,一副心闲无事散步踏青的样子,两人先是看了一会儿孩子们的游戏,普利斯摇头感慨:光阴好快呀,一眨眼孩子都长大了!
巴其奥:是啊,照这样下去,咱们就真的变成康居人了。
普利斯:可是,我的心里,却总也没有一种归属感……
巴其奥:是的,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感。一个民族被另一个民族同化,至少也得三代人;几年、几十年,是根本不可能的。
普利斯:这个康居国啊,真叫人左右为难。它仿佛是冥冥中赐给我们的一个生命驿站,注定了我们要在这里徘徊很久很久……
巴其奥:是啊,这个国家的人民,太纯朴,太善良了,但也太落后了。要是在咱们祖国,这些孩子早该了,可是在这里,根本就不知为何物?
普利斯:是啊,一个没有文字的国家,是很难进入文明深层的。遇上先进民族,他们会跟着进步,遇上野蛮民族,他们就要遭殃……
巴其奥:是啊,他们幸亏遇上的是我们这样一支军队,如果换上另外一支虎狼之兵,早把他们颠覆了……
普利斯:是的,我也常为他们忧心。倘若我们罗马军存在一天,他们的安宁也许会多持续一天;倘若我们罗马军有一天撤走,他们将很快陷入强敌人侵……
二人正说着,忽然一传令兵跑步而至,大声说:传国王命令,速请二位入宫议事!
二人四目一对,不约而同地道:又发生什么大事了?
康居国王宫议事厅里,一片肃杀之气。
国王的开场白也是单刀直入:告各位,匈奴人来了!
众人大惊:匈奴人又来了?
国王:是的,十年未遇的匈奴人,又卷土重来了!
众人一片惊嘘。
马托夫:据东北方向贝色部落报,一支强大的匈奴骑兵,正向我国境内驰驱而来……
亚拉罕:我补充一下,这支匈奴骑兵是由匈奴郅支王所率领。匈奴自冒斗单于死后,出现了五王争霸的内讧局面,经数年内战,三王败落,最后剩下呼韩邪和郅支两王,现呼韩邪王投降汉朝,受了册封;郅支却拒不降汉,无奈之下,便向我西边运动而来……
普利斯:匈奴此番西来,主要目的是什么?
亚拉罕:暂时尚不清楚。但大约估计,是为了寻找新地盘。
巴其奥:请问,贵国和匈奴以往的关系,究竟如何?打过仗没有?

亚拉罕:没有打过大仗,只打过一些小仗。我们和匈奴的关系,一直是若即若离,不亲不疏。他们不来侵犯,我们就相安无事,他们若来侵犯,我只有臣服,因为双方的力量太悬殊了,我们根本打不过。
巴其奥:这么说,他们此来,不一定是发动战争?
亚拉罕:战争不战争,在于双方,你若望风迎降,自不是战争,你若抵抗,便是战争。巴其奥:哦……他们有多少兵力?
马托夫:详情不知,但至少不下万人万骑。
巴其奥默然。
众人亦是一片默然。
普利斯:请问国王,是战,还是降?
国王:如果照我们原先的情况,只有降;但现在,有了你们这样一支英勇的罗马军,我反而为难了……
普利斯:那就战吧!咱们罗马军,甘愿为贵国献身捐躯!
亚拉罕:不!不能战,战必亡!
马托夫:不战,难道降?
亚拉罕:也不能降,降则后患无穷。
马托夫:既不能战,也不能降,该咋样?
亚拉罕:求和。
马托夫:求和?求和和投降有什么两样?
亚拉罕:求和和投降有区别。求和可以包括投降,投降却不能概括求和。
马托夫:相国能否说得具体一些?
亚拉罕:比如,无条件投降,就是投降;有条件投降,就是一种求和。我们可以和他们谈判,看他们到底要求什么,如能答应,自好;如不能答应,再考虑战和降的问题。
众又沉默。
国王:我看此议甚好。
马托夫:不,陛下!此番匈奴西来,显然是走投无路,狗急跳墙,必要占据我国的地盘。这样的条件,是万不可答应的。
国王:那你说呢?
马托夫:不妨一战!咱们康居国,好歹也能凑起七八千兵,再加上两千罗马军,总共也有万人之数,以万人抵万敌,纵不能胜,也不致败,这才是真正的讲和!
亚拉罕:不,将军对双方兵力的这种估计,并不准确。一是两千罗马军目前正在南部边境防守着乌孙人,如果把他们撤回来,乌孙人将趁虚而入,我们反受两面夹击。二是匈奴人的一万兵力,只是最低估计,谁知道他后面还有多少?三是我们的所谓七八千人,实际是凑不够的,除非把妇女娃娃也算上。总之,我们的兵力远在匈奴之下,倘若硬战,必是以卵击石!马托夫:相国的说法也有误。乌孙和匈奴是宿敌,他们看到我们跟匈奴打起来,只能幸灾乐祸地看我们两败俱伤,怎么还能帮助匈奴人攻打我们?所以,安敦将军完全可以从南边撤回来。至于说我们的兵力包括妇女娃娃,匈奴的兵力同样也包括妇女娃娃,他们是倾国而动,并不是单兵出征。即使说他们身后还有两万三万,但也还要注意到这样一个情况,郅支王之所以西来,是被呼韩邪王和汉兵逼迫西迁的,说不定在他们的身后的身后,还有呼韩邪和汉兵的追击。倘若我们能主动迎战,很可能恰巧是对匈奴的一个两面夹击!
亚拉罕:这情况……还须进一步了解……
又一阵沉默。
国王:普利斯将军,你们罗马军的意见呢?
普利斯:禀陛下,我们罗马志愿军完全听你的指挥,你说咋办就咋办,我们无条件服从!国王沉吟一阵:这样吧,还是做两手准备为好。罗马军士兵可以调回来,先到前线去摆一个阵势,给他个下马威看看!亚拉罕相国,则可备好厚礼,随时准备前去谈判。能和则和,不能和再说。总之,随机应变,见机行事。我和马托夫将军坐镇后方,做好全面应战的准备!如何?
众人齐声唱喏,然后各自分头准备。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