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炮火纷飞的战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以周恩来为首的军委,制定出起义计划,组织并训练了3000人的工人纠察队,作为起义的骨干力量。
他还从到达浙江的北伐军中调来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侯镜如,让他负责工人纠察队的训练工作,调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彭干臣,化名何樾,还有陈辉和何文斌,肖大昌来参加南市区起义指挥部工作。
周恩来在辣斐德路辣斐坊的一幢房子里,建立了军委的秘密机关。
为使军事训练工作落到实处,他经常深入到工人纠察队中去,亲自指导浦东,南市,小沙渡,杨树浦,商务印书馆等地区的军事训练,教工人练习射击,进攻与防御。
工人纠察队是闸北地区的骨干力量之一,晚上在印书馆的铸造部翻砂车间利用那里的噪音,练习实弹射击。
周恩来很重视这支工人纠察队,不单特派陈辉去指挥,还多次亲自前去指导。
一个队员的手枪走火,另一个队员受了伤,周恩来马上说“大家不要紧张,不要乱,要镇定下来”,稳定了大家情绪。
南市纠察队的起义准备工作在三山会馆,周恩来身着黑色中山装来到这里,仔细询问训练情况。
他亲切地说:“小心枪支走火,不能大意呀,一定要好好训练,消灭敌人。”
由于第二次武装起义后所余枪械仅百余支,与纠察队计划发展规模显然不相适应。
因此周恩来在特委,军委会议上多次提到枪械的筹措,将原先分散的枪支集中起来,还专门派军委委员顾顺章赴兵工厂,接洽军械购买事宜。
后经多方努力,从军阀部队,兵工厂等处买到200多支枪。
铁路工人预先举行罢工,切断了敌人对上海军阀部队的援助。
3月21日清晨,海区委根据中央的决定发动第三次武装起义。
中午12时,停泊在黄浦江上的轮船和全市的工厂同时汽笛长鸣,巨大的声响在黄浦江上空不停地回荡。
顿时,电车停驶,工厂停工,轮船抛锚,商店关门,学校罢课,人们从四面八方拥向街头,车站,码头和广场,在预定的地点会合,上海80万市民总同盟罢工开始了!
顿时,上海枪炮声四起,喊杀声震天。
经过激烈巷战,除闸北区以外的警察署和兵营都被攻下,电话局和电报局也被占领,电灯熄灭,自来水断流。
周恩来在做各种军事准备的时候,也非常注意对敌我友动态的关注和了解,他到任的第二天,就派出干部,到杭州,南京,无锡与北伐军取得联系。派工人代表前往慰问,并促早日来沪。

对驻守上海的军阀部队情况也进行调查,随时掌握动向,做到知己知彼。
二.
市民们踊跃参战,主动拿出木板,砖头,布袋,构筑工事,饭铺的伙计赶做饮食,送往前线;佩戴红十字标志的济难队员,运送伤员,往来于战火纷飞的战场。
下午1时半左右,南市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下午3时,各路工人纠察队,自卫团,海军起义人员在江南造船厂及高昌庙兵工厂前会师,包围驻厂的直鲁军海防卫队士兵,迫使敌军全部缴械投降,第三次武装起义首战告捷。
龟缩在最后一个据点北火车站的敌军,妄图伺机反扑,敌军司令毕庶澄坐镇指挥。
工人纠察队同敌军相持不下,上海总工会派人前往龙华的北伐军东路军指挥部,请白崇禧出兵助战,但白崇禧按兵不动。
周恩来马上调整力量,将闸北工人纠察队和前来支援的沪东,沪西工人纠察队会合在一起,各支工人纠察队同时向敌人的据点发起总攻。
毕庶澄在死守无望的情况下逃走,北火车站的敌军失去了指挥,乱成一团。
到21日晚,除闸北外其余6个地区相继解放。
闸北是敌人防御力量最强的地区,在20个军事据点上,守敌用机关枪,大炮,铁甲车进行顽强抵抗。
起义工人奋不顾身,英勇战斗,到22日下午6点,终于消灭了敌人。下午1时半左右,南市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
下午3时,各路工人纠察队,自卫团。
海军起义人员在江南造船厂及高昌庙兵工厂前会师,包围驻厂的直鲁军海防卫队士兵,迫使敌军全部缴械投降,第三次武装起义首战告捷。
毕庶澄在死守无望的情况下逃走,北火车站的敌军失去了指挥、乱成一团。
3月22日傍晚6时多,敌军全部投降,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获得了全胜。
市民们欢呼雀跃,庆祝上海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胜利解放。
这次起义震动了全国和全世界,成为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使长期被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统治的上海重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这次武装起义,经过30个小时的英勇战斗,一共歼敌5000余人,缴获5000多支枪,若干门大炮和大量弹药、装备。在激烈的战斗中,有300余名工人和群众英勇牺牲、1000余人负伤。
3月22日,上海工商学各界举行市民代表会议,选举19人组成上海市民政府,罗亦农等10名员和共青团员参加了市民政府。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