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民族的生死较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为了进一步唤起国人,声援抗战,武汉三镇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民性的“七七献金”运动。举办单位在武昌司门口,汉口三民路和汉阳东门码头等闹市街头,分别设置5个固定献金台和3个流动献金台。
活动开展期间,上至党政要员下到平头百姓,川流不息,络绎不绝,纷纷前往各处献金台献金。
献金活动原定3天,谁知到9日晚上将闭幕之时,潮水般涌动的人流把入口处的立柱“冲”断。
为了让各界群众尽情地表达他们的爱国意愿,组织者不得不将献金时间延长两天。
国共两党在这次献金活动中起到了积极带头作用: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献出重达17两的金鼎一座,金戒指4枚。
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献金1.8万元。
,董必武等7名参政员献出当月薪金2450元。
周恩来则将他在军委会政治部任职当月所得薪金240元也全部捐献出来。
武汉“七七献金”运动历时5天,从学龄儿童到街头乞丐,从家庭妇女到人力车夫,参加献金者达百万人次,献金总额达百万元以上。
这是一场关系民族存亡的生死较量,这是一场力量对比悬殊的惨烈搏杀,日本侵略者开始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12月13日,南京失守后,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但是国民政府的重要机关均移驻武汉,武汉成为临时的首都,也成为中国抗战的中心。
为此,日本决定攻下武汉。
但是,国民政府也决定,决不能再失武汉,中日双方一场大战在即。
抗日战争进入到以保卫大武汉为中心的武汉抗战时期。
对此,当时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的代表周恩来在亲自为《新华日报》撰写的社论中指出:“武汉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是大革命北伐时代的最高峰,现在又是全中华民族抗战的中心。”
“全中华民族之爱国各抗日党派,应该宣誓:使中国不再闹分裂,使统一战线永远的巩固和发展下去,使大中华民族永远地团结起来,一直达到抗战胜利,建国成功!”
“辛亥,北伐,抗战,这三个历史时期,将造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业。”
时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3厅厅长的郭沫若在他的名着《洪波曲》中如此写道:“武汉三镇,自北伐以来,在刀光剑影下已经窒息了整整十年”,“沉睡了十年的武汉,仿佛在逐渐地恢复到它在北伐时代的气息了”,“武汉三镇的确是复活了!”
二.
武汉是中日战争的焦点,围绕着武汉的攻守,中日双方统帅部进行了周密的军事部署。日本大本营陆军部攻占南京后就开始研究所谓“攻占汉口作战”。

1938年5月徐州会战一结束,即决定于当年秋季进行“汉口作战”。
6月15日,日本御前会议正式决定“进行攻占汉口作战”。
18日,日本大本营陆军部迅速下达“准备汉口作战”的命令,并确定“以初秋为期,攻占汉口”。
日本大本营在制定进攻武汉计划的同时,即开始全面配置兵力。
1938年5月,日本大本营陆军部决定:进攻汉口作战由“华中派遣军统一指挥”,并着力加强华中派遣军的力量。
至7月初,华中派遣军的兵力由徐州会战后的3个师团一下子增加到14个师团另2个旅团,2个支队,并编组为第2军第11军和直辖部队航空兵团等4个作战单位。
华中派遣军司令畑俊六大将,第2军司令东久迩宫稔彦中将,辖第3,第lO,第13,第16共4个师团和野战重炮第5旅团及直属部队等。
第11军司令冈村宁次中将,辖第6,第101,第106,第27,第9共5个师团和波田支队,野战重炮第6旅团及直属部队等;派遣军直辖部队第18,第116,第15,第27,第22共5个师团。
航空兵团司令德川好敏中将,辖第1,第3,第4飞行团及直属部队,地勤部队等。
总兵力约30万,并有各型飞机300架,各型舰艇120艘。
马当是长江最重要的要塞之一,地处江西彭泽县境内,与江中的小孤山遥相对峙,成犄角之势。江中沙滩将长江江流一分为二,左水道狭窄,已经淤塞不通。
右水道流经马当山下,为主要航道,此处为长江中游最狭窄处,宽不及500米,水流湍急,形势险要,形成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堑要隘。
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为阻敌西进,力保九江、武汉安全,专门建立长江阻塞委员会,负责阻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经过两次施工,在江心建成一条拦河坝式的阻塞线,只在长江南岸留有仅可通行一条船的狭窄航道。
并在两岸山峰险要处设有炮台,碉堡,战壕等工事,水面布置3道水雷防线,前后共布雷1500余枚。同时配置重兵防守。
马当要塞由江防要塞守备队第2总队,第43军第26师一个营,守备第1营和第2营,以及炮兵第8团,第41团,第42团各一部等守备。
马当下游之黄山,香山,藏山矶及下隅坂,黄栗树,马路口等,由江防军第16军第53师和第167师守备。
此外,第21,第27集团军各一部和第23集团军唐式遵部分守江北的怀宁和江南的东流,以随时策应。安庆失守,使武汉的江防外围被打开了一个缺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