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轮流做,还是老朱家(12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7
皇帝认得杨韬,就是此人亲赴漠北将自己接回北京,看来也是忠臣,细想来,的确不便对掌兵在外的臣下妄加什么罪名,即不再理睬于谦之事,总有回朝之时,那时拾掇一个于谦还不容易?却突然颁旨:“杨卿家有救驾大功,着主持下届科考。”
周伍闻听,心内焦虑,怎么掺进来一个沙粒子?满朝文武哪个不知,这杨韬是于谦的铁杆呀,随即上奏:“万岁,不知杨大人可否精通八股文章?”
皇帝心想,还真忘了问了:“周卿家老道持重,依你所见呢?”
周伍回奏:“科考关乎国运,八股关乎朝堂,请万岁慎之,老臣以为,应该指定精通八股文者为主考,并劳圣躬拟出本届考题。”
皇帝明白了,早就听说过,这姓周的当年所作八股,满朝无人能懂,当是高手中的高手高高手:“哦?这……主考官就是你啦!考题么……到时再说。”
周伍连忙跪下谢恩:“臣遵旨!老臣还要万岁钦点一个副主考。”
皇帝笑了:“不是说过了吗?怎么那么多事儿?”手指杨韬,“副主考不就是杨卿家吗?”
一眨眼,杨韬的主考变成了副角色,只得下跪谢恩:“臣杨韬遵旨!”
皇帝首次坐殿,却一改昔日注重玩乐的工作作风,竟然正儿八经的嘱咐:“哎哎――你们可要为本朝选出人才。”
周伍、杨韬异心同声:“臣定然鞠躬尽瘁,尽心竭力为国选出上等人才!”
杨韬并不在乎什么主考或副主考,现在直想着赶紧散朝,应付这突然出现的事变。论说杨韬本人还是从中受益者:一届主考官,门生遍天下,今天的主考其实就是明天朝臣的首领。
杨韬想得是于谦,英宗复辟成功,于谦必然首当其冲,现在周伍已经把于谦列入了诛杀对象,且获得皇帝认可,手握京师兵权的石亨态度已经明朗,就是这次复辟的始作俑者,那徐有贞就更不用说了,其人阴狠更胜他人,于谦危险了!

只要于谦进了京师,绝不会有什么侥幸!这点杨韬极为清楚,现在要做的就是急速派人通知于谦,持兵在外,就是个保险箱,甭管皇帝还是权奸,对手握重兵的人都是低头三分的,于谦应该立即回师云南,或就地驻军,然后再做下步打算。
再来个清君侧或扶景帝归位也不是没有可能,退一万步说,就是弃军归隐山野,也强似自投罗网,送命京师。
杨韬出了紫禁城,急催轿夫回府,想法就是争取在第一时间派出心腹出京,迎到于谦大军。南征大军已经在归途,这点作为鸿胪寺卿的杨韬早就接到了通知:令鸿胪寺准备迎接南征大军凯旋的入城仪式。
谁想,官轿才走到半路,杨韬突然听到净街锣响,差役沿街高呼:“于大人回京,闲杂人等回避喽……”
等杨韬吩咐停轿观看时,却见一帮兵部军丁,拥着一顶红呢八台大轿,已经奔向了皇宫方向,杨韬全身冰凉,知道:“完了!廷益(于谦字)休矣!现在追之不及,该考虑如何善后了。”
刚进入北京的于谦稀里糊涂的被押进大狱。
杨韬立即令轿夫转头,直奔兵部尚书府,谁知杨韬想到的,朝中对手都想到了:于谦府宅,已经被御林军戒严,眼见是今天出现的朝廷却早有部署!
杨韬激灵打了个寒战,突然想起,于谦的故乡杭州还有一子,估计此时密捕其子于尚贤的诏命已经在途中了。杨韬吩咐就地停轿,唤过身边随侍的老仆,就在轿中写了两字:速逃!
连同随身的银子不足十两一并递给老仆:“火速回府,就用我的坐骑,兼程奔到杭州于大人故宅,将此信交给于公子。”
看着老仆远去,杨韬欲哭无泪,心如刀绞,长叹一声:“国事危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