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生与痞子不同的人之初(27)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儒生与痞子不同的人之初(27-33)
其他众人纷纷下注的同时,桌上骰子滴溜溜转了起来……令人揪心的搓牌时刻,那牌九上的点点就是人们心中的一切,世界万物尽聚于人们故意不看的那张暗牌!
27
乔司镇地方上的里正(镇长)在张员外刚进家门就随后跟了进来,那神情兴冲冲的,直如凭空发了一注大财:谁都知道,能让张员外高兴,那你今天准能发财,其实做官的不过是有钱人眷养的一条狗,地方政府出台点土政策都是瞧着有钱人的脸色掂量字眼的。
里正看见张员外并未能如愿请到先生,竟不由大乐,与张员外说话的语气里也不由透着兴奋:“员外爷呀,您老行善必有善报,我这在乔司当头的可一直挂着咱小少爷啊,这不,千辛万苦磨破了两双靴子,总算给咱镇上聘到了好先生!”
这是张三敬最关心的事,见里正如此上心,三敬顿觉感激,对镇上所聘先生怎么个好法还没来及细问,便吩咐账房先生取过十两银子来,让里正去添置几双新靴子,把个里正激动的眉开眼笑,口水滴答。
“咱镇上所聘的先生是个老当益壮的大学问人,姓周名伍――哦,队伍的伍,不是一二三四五的五,那可真是人五人六呀!”
张员外脸上有些不悦,里正立刻意识到自己有点啰唆了,马上把话头直奔正题:
“是个远近闻名的老秀才,虽然赶考过多次没能中上状元,但实际上一肚子学问海了去了,出口便是斯文词儿,就是因为家里没钱给当官的送礼,人才被埋没到六十岁啊!”

张三敬要亲眼看了才算,谁是人才?要有钱的老板说了才算数,你一个小里正不过一个乡镇头头,除了到处喝蹭酒、折腾酒桌上的黄段子,哪里懂得什么国家人才?
不过见多识广的张员外毕竟还是个懂礼节的大款,还是封了几包茶叶、点心之类的大路礼品,领着小文富去了镇上新设的学堂。
乔司镇几家富户联合办的私塾设在一破庙里,西偏殿改做的学屋,偏殿的套间就势做了周伍老先生的寝室,这样周先生白天教学,夜晚便不自觉的给学堂当了值班保安,的确是乔司人一才多用的好经营办法!看来是张三敬的乡亲率先将中国的教育大业推向了市场化。
做馆的周伍老先生确已年过花甲、胡须头发都已花白,身着打了补丁的蓝衫,显然生活过得很清苦。
先生面前的书案上放了笔筒、砚台、戒尺等。他手捧四书、眯着眼睛、摇头晃脑、有滋有味儿地正在高声朗读: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心有所忿滞,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谓修身……”
学生已经有了不少,坐在他对面大小不一,有的在写仿,有的乱画,有的迭纸船,还有的相互挤眉弄眼……老先生果然“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