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怪离奇的土木堡之战(5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光怪离奇的土木堡之战(52-60)
这时的英宗皇帝呢?开始恐惧至极,在数百禁卫骑兵的扈卫下几次突围未果,最后也想通了:干脆不逃了,保持点大明天子的威严吧!便由十余个剩下的禁卫军及太监喜宁陪同,端坐于地上,等待瓦剌人见识皇帝的威风!
52
正统十二年七月十七,也就是在英宗皇帝规定的第三天,大明天兵按皇帝的金口玉言如期从北京出动了!
大明天子御驾亲征瓦剌,声势的确非同小可!马步三军盔甲明亮,刀枪剑戟嵯峨如山,少年天子金盔金甲,三军统帅羽扇纶巾――这统帅何人?司礼监提督太监王振是也!
兵部尚书邝野三天近乎没合眼,总算于第三天在名册上凑足了五十万大军,实际上那五十万大军主力此刻应该还在赶往居庸关的路上,不过这也没什么,没有人会在兵发北京之时到军中点名核实的,皇帝不会,这五十万大军真正的统帅王振更不会,大家其实也就是要的这个排场,并不那么较真儿。
可是通晓兵事的邝野却知道打仗不是儿戏,那五十万大军总归还是要实际到位前敌的,所幸此行出居庸关直至大同,一路不会有战事,只要大明部队能于当月底集结于大同前线,吓退也先的数万瓦剌兵,也并非不可能。
论说那时就是真打,明军也是占有绝对优势的,因为据兵部尚书邝野掌握的实际军情,那瓦剌人哪来的二十万大军?集瓦剌、鞑靼全部的蒙古兵,也不过十余万人,这次又是分三路进犯中国,也先这一路实际也就数万骑兵而已,何况明军还有瓦剌人最惧怕的东西:装备有大炮、火枪的火器营!
就实际说,从北京出发的部队也十万有余,拱卫京师的卫戍部队再加上皇帝近卫御林军,那动静也是威风凛凛不可一世的!这令王振的感觉相当良好,一霎时他有了诸葛再生的感觉,所以才选穿了这么一身不伦不类的儒雅装束。

由于这次战事虽称御驾亲征,但皇帝不过是个贪玩的戏台傀儡,大军真正的统帅乃是王振,所以不得不费些笔墨介绍一下这权倾天下的大太监王振之发迹简史。
短话须远说:本来大明皇朝的太监是个最上不得台面的职业,开国太祖元璋朱同志就明文规定:太监――内臣不能用为耳目;不能用为心腹;不可使其立功;官阶不能高过四品,月薪统一给定为食米一石;衣食用品皆由国家定量供应;并在宫内设立铁牌,上铸:“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
不过,任何规定都是定来供后人违反、废除的。朱家的儿孙们虽然不敢公然废掉太祖的英明决策,但实际行动中却没人理睬太祖语录,再好的基本理论也要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呀,所以,到了说不清是第二代还是第三代领导人朱棣这里,那先皇遗嘱其实就名存实亡了。
太监们在拥立朱棣夺位的实践中立了大功,怎能不分些花红油水?专政手段哪能再对准这些苦大仇深的阶级兄弟?太监名义虽不大好听,油水其实最为肥厚。
其实太监的体制内部也是等级森严的,只有最高级别才能称“太监”,往下依次为“少监”、“监丞”、“奉御”、“听事”等等,最低级的杂役不过称为“手巾”、“火者”之类。
大明的二十四个监局当中,除掌印、提督太监外,也有什么“经理”、“管理”、“监工”等职衔,你别看现在大街上碰个捡垃圾的老头兜里都揣着“经理”名片、几万人的企业头头也称经理,其实那都是在谦虚自称太监,大明中国的经理们绝对都是没有“老二”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