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培训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21培训班
几乎所有这一年未曾到过羊角沟的新民军或是鲁北新下辖地区的民众,他们在没有到过羊角沟之前,都认为那是个繁华的大城,肯定会有洋房马路,而且是遍地黄金富得流油,因为每一个老民军说起羊角沟来都是夸个不停,各个能为从羊角沟呆过倍感自豪,而这些老民军明显异于新民军和新民众的谈吐气质,以及那一看就是健康的面相,更可贵的是他们对未来的信心都使得新民军新民众对于这些老民军心生羡慕,更对他们口中的圣城羊角沟多了些神秘的期盼。
特别是那些暂时无缘到羊角沟的新民军,更是对羊角沟有了一种朝圣般虔诚而热烈的期盼,但是当他们终于有机会到达羊角沟后,不约而同的产生同样的念头---倍感失望,放眼望去,土坯房一排,又是土坯房一排,而且周边除了少许的龙须菜点缀着些许绿色,带来点生气,连棵树都没有,太阳也格外的耀眼毒辣,风咸咸的,涩涩的,吹在身上脸上非常的不好受。
朱焕龙也是这些人中的一个,但他的失望也就停留了不到半天,随着他插班旁听了一节课之后,他有些感悟那些老民军为什么会对羊角沟如此眷恋如此期许,这个几乎全由土坯房构成的大城给了他们一种特殊的东西,而这种东西却让他们从原来的生活走出,迈上前往一种全新生活的征途。
作为高级班的学员,朱焕龙还要作为总队长向军政委员会做述职报告,他提前两天赶到了羊角沟,进入那所全部由土坯房组成的大院,也就是没有办成的鲁北陆军军官学校该做的鲁北培训中心,报道完毕安置好宿舍,吃完午饭,高级班还要在后天开办,得到允许他前往教室旁听了一节初级班的课,这一节课他记忆犹新…
“学员们,我们这节的课是科学常识的内容,大家都是种地的出身,都是好把式,但是这节课却是讲的种地,大伙可能要问,都是好把式,种地还用教,我是前四届也就是第一届初级班的学员,当时是司令主讲,我也想,种地谁不会,但是听完司令讲完课后,原来种地是这么回事,原来如此,原来如此是我听课时心里一直念叨的,好了不多说了,现在开始授课。”教员李会东今年三十多岁,也是个憨厚的汉子,当然也是庄稼汉出身,正课前的一番话确实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谁不会种地,但又引起了大家的好奇,怎么会‘原来如此’。
“割秸秆,刨茬子,翻地打垄,三铲三趟是庄稼人必干的活计,可为什么要这样干呢?就说锄地吧,涝了要锄,旱了也要锄,为什么?”李会东点了一个学员。
“为啥?老辈都是这样做,我们跟着做。”
“就是,就是”学员答完,下面的学员也是同样的想法。
“是的,老辈就是这样干的,可是为什么这样干呢?可能就是老辈都不知道,只知道锄了地,庄稼长势就好,收成就高,至于为什么会这样就没有人琢磨出缘由来,但是司令却讲了缘由。
大家都知道灯芯,可灯油怎么就能到了上面的灯芯那儿呢?我们用毛巾的一头放在水里,另一头怎么也会湿了?这些现象都是叫做毛细作用,什么是毛细作用,和为什么能出现毛细作用那得去学堂好好学学,我们记住像是灯芯毛巾这样的东西一头放在水里,另一头就湿了就是毛细作用就行。
再回头说说锄地,土也存在类似毛巾灯芯这样的东西,也可以看作是大的毛巾灯芯,涝了锄地时,土湿湿的,太阳一晒就板结在一起,就像是把毛巾打当中卡住了,那水就不能痛快的到另一头,就是毛细作用被上面板结的土层挡住了,我们锄地就是把板结的土松松,把那卡住的地方给它弄通,毛细作用就通畅了也就快了,日头一晒,我们锄地后也短时间不再出现板结,这样地里就干爽了,就不涝。
旱了锄地呢?旱了地里上下就像是一块大毛巾,通畅着不断地进行毛细作用,水就不断地到了地面被太阳一晒就没了,这时我们锄地,上面就盖了一层松土,就像把毛巾拦腰剪断又盖在上面,毛细作用就在那层盖子下面阻断了,地里的水就不再往上来了,这就能保墒防旱,这么说大家明白了锄地为什么会起作用了吧。”
“啊,原来是这么回事”“啊,原来如此”学员们尽管有些懵懂,但是也大致知道了自老辈就开始的锄地的原因。
“老师,那刨茬子又是为什么?”
“这个都知道,刨了茬子才能种新的庄稼,还有一个缘由,开春一化冻,地里原有的积雪和冰就融化了,咱们这里春田雨水少,风也干,不几天就把田地里的地面吹干了形成一层干地面,如果不整地也不下雨,时间一长地就慢慢的干透了;秋后像是高粱玉米这些茬子粗大的庄稼,把高茬子留在地里的话,经过一冬的干冷天也就干的透透的,地一化冻,那些茬子就像是干毛巾一样把地里的水迅速的吸上来,被风一吹就干了,地里的水也就源源不断的吹没了,也就加重了地里的旱情,这就是早整地早刨茬子的原因,保墒情。”
“啊,原来是这样”……
课就从最简单的农活开始讲起,全是学员们熟悉的东西,千百年来老辈就几乎一成不变的东西,但在这一课,他们却第一次知道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尽管还有些懵懂,甚至是不明就里,但是这一堂课为这些种地出身的庄稼汉开启了一扇门,一扇打开原来封闭的世界的大门…
随后的时间内,朱焕龙强烈的要求插班旁听初中级班的课,因为到了高级班,课程以政务管理,组织建设,政策法规,时事政论等大面上的知识为重点,反而是这些基础的简单的科普常识教授的少了,因为初级班视为民军培训营连级以下的干部和技术骨干开设的短训班,中级班则是培训营团级干部为主,高级班则是培训旅长总队长县长这样的高级管理人员,授课的内容当然各有侧重。
以后的时间内,朱焕龙抽空插班到初级班的旁听中见识了“马德堡半球”,知道了大气压;他知道了人活着就为喘口气的那“气”是氧气,还知道庄稼野草数目也要喘气,老师也讲解了“光合作用”,原来一粒种子长出果实全是靠这个光合作用不断地“生产”制造出来的。

但最令朱焕龙大开眼界的却是高级班的课程,初级班他知道了“科学种田”,高级班他接触的却是“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大课题,和“现代化新农村,现代高效益农业,高收入高素质新农民”这样的过去想都不敢想也没法想的憧憬。
他们这届高级班勉强算是第二届,学员只有13人,第一届高级班只有9个人,并没有按部就班的听课研习,而是由陈剑锋等人以开会的方式突击培训了两天就草草结束了,学员们也赶着去各地任职,忙于组建新的民军或是接收各地的政权,从朱焕龙这一届才像样的分课时有序的授课,教师也大多由各个军政委员兼任,所以他们的课非常的轻松,也留下足够的时间去参观羊角沟各个工厂农场盐场。
朱焕龙尽管是民军的高级干部,与同班的学员相比却是个新民军,每当听到他们彼此谈及司令二司令的话题,总感觉插不上嘴,更大的失落是这些人都与司令二司令认识,甚至都还在一起长谈过,听着这些学员谈及司令应该会在这届培训班来亲自授课,这都开班过了一多半,司令还没来,把这些学员急的联合找校方好几次了,校方的答复是司令正在忙,会在结业时来训话。
朱焕龙甚至比其他学员都多了些期盼,能早日见到这位传奇的司令,特别是他在参观的地点增多后,这份期盼更加强烈,那些众多的兴建中的工厂的大工地的壮观繁忙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让他这个外行都觉得心潮澎湃,而建成的电厂工厂那种宏大的生产场面使得从没有接触过大工业生产的众学员惊叹不已,最让朱焕龙和这些学员信服的却是那些试验农场。
在他们这些种地的好把式眼里,这些农场的庄稼摆弄的只是一般的好,并不是特别的出众,但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这些农场的“农民”的生产效率和农场中采用的耕作技术以及农场的可能预期收入。
他们参观的实验农场是羊角沟城南十多公里,种子场南缘的一个农场,一万亩地就由二百个人的民军一个连连同他们的家属管理,这一万亩地一多半是去年刚建成的条台田,一小半是往年的旧地,这些旧田地也是低产田也被改造为了条台田。
农场并没有个别的新农具,有所不同的是牲口多了,光是马和骡子就是二百多匹,据农场的王连长介绍,耕地全部是马耕,上年秋后在熟地种了三千亩小麦,今年开春盐碱差点的地上种了四千亩大豆和苜蓿,剩下盐碱程度重的三千亩田地种的是棉花。
从去年秋后到现在,除了耕种浇地是全连男女老少齐上阵,其他的田间管理等琐碎的农活都是由各个民军的家属在自己分配到的地块上操持,民军则统一起来修缮沟渠铺路整地,还要参加民军统一的各种基建建设,平时也就抽空操持一下地里的活计,算上家里的老人,也就最多一个半劳力管理五十亩地,这些庄稼现在都不需要添人手,但马上就要麦收,麦收完了还能种茬夏玉米,苜蓿也快到了头茬芟割的时候,芟割完头茬苜蓿,棉花地里的活计就多了些,但也不需要添太多人手,真正的大忙是秋收秋种那个月。
王连长说了,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安排劳力最周全,农场也是在摸索阶段,但是从去年秋后到现在的半年,地里真的省了不少劳力,往年在自家的地里种小麦都是先耕地整地再播种,一家人要在地里跑不知道多少趟,但是在农场,全场的人一起上阵,整地播种就是一趟腿全弄完了,还有就是浇地,从清水泊一起引来水,全部麦地一次性的就弄好,各个民军就在各家管理的麦地那儿候着,等到来水挖开田埂放水到自家地里就好了。
几个被问及的民军或家属也说了,尽管多了好几倍的地,可却感觉没干多少活或者是没出以前那份力气就把活干完了,累就累在田间管理上,后来就把原来的锄三遍改为锄一遍,其他活也少了很多,可有个好处是一发现缺水,这里的水浇条件好,浇地不费事,尽管“偷了懒”地里的庄稼长势也算可以。
谈及收益,王连长等重农场的民军更是有的说了,尽管现在还没有出台相关的分成方案,但是看着庄稼的长势,就是交最重的租子最重的税赋,就是只得这些收成的半成,可架不住田地多,还有民军在外面的活计也都记工,这样收入肯定低不了。
朱焕龙这些高级班的学员却不仅仅只算这些民军的收入,他们在算大帐,这个农场一个人能收多少粮食?比原来的一家一户收的粮食多多少?一个民军又能种多少地收多少粮食?能做到旅长总队长,他们都能想到一个问题,光是种地鲁北的人太多了,怪不得授课时不断地讲鲁北的纯农业人口要大幅减少。
而带队的老师却说,这还是采用传统方式耕作的农场,没有拖拉机等机器农具,也没有大量施用化肥,这个试验农场仅仅是试验农场的组合模式,管理运营方式等组织结构上的问题,真正的农业科技方面的试验还在种子场在各地下设的实验基地那里。
朱焕龙这些学员凑在一起议论按照试验农场的模式,真的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人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可是现在却还要不断地扩大民军,他们这些学员都是新提拔或是将要提拔的民军高级干部,就是为了更大规模的扩展民军而接受这一届培训班的教育的,鲁北要扩大这些民军干什么?
众人心头疑惑重重,因为听各个授课的那些军政委员提及民军,都透露一个意思,就是鲁北的全民军化,全农场化,人是有了,地呢?
谢谢“男儿行1987”的关切与祝福,谢谢。
昨天断更了,非常抱歉,前天的字数不够,今天勉强抽空吗了这点,自己也非常不满意,即便这样折算下来,有一万的欠账,看看明天能不能多码点,昨夜没睡几个小时,现在就困得不行,真是抱歉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