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8奸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138奸商
“日本是个危险的国家,特别是在整个西北太平洋地区没有制约它的力量的情况下,领事先生,您应该了解日本的发展史,不足三十年,这个原本大清朝的附庸国竟然成为了世界三强,或许美国在这一地区没有足够多的值得关注的利益,但是领事先生,当一个人有一个专享的后花园饱食无忧之后,他的**会满足吗?”
陈建锋新建的官邸位于请水泊南岸,是座二层西式楼房,尽管由于落成的时间较晚,并没有很好的装修和绿化,但是在一楼的阳光房内却有众多的盆栽植物,欣赏着这些美丽的盆景,感受着暖洋洋的日光,惬意的坐在软软地沙发上,品着美国财团馈赠的上好咖啡,这样的私人间谈话方式更是随意,许多话题并不需要刻意避讳,可以直来直去不去顾忌什么。
“将军,**是没有上限的,我理解您的忧心,如您所说,日本神话般的强大确实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当然,您的国家却是这个奇迹的受害者,而且还可能继续保持甚至加深这种伤害,这也是您最担心的局面。”
谁也不是傻瓜,舒尔曼知晓陈建锋将美国引入中日纷争的企图,但是最高明最成功的策略恰恰却是众人所知的,而且易懂的直白的,甚至让人一眼就能知晓你的底牌和诉求,但是这样的策略之所以高明成功,就是它自身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位卑不忘忧国,这是我们先贤的告诫,也是对我们的要求,我也没有太高的要求,我只是希望民国能够融入文明,摆脱愚昧,中国以汉人为主的国民传承下来的特有的文化使其根本不具备扩张性侵略性,即便是有一两个政治强人也无从改变整个国民的特性,安安稳稳的过日子是我们最大的诉求。但是就连这点最基本的诉求都无法保障,领事先生,您认为这样公平吗?”
“公平只属于强者,将军,尽管有些遗憾,可是这个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美国正是因为避免卷入这些纷争,而选择奉行孤立主义,不与任何欧洲大国结盟,不承担任何外交义务。将军阁下,尽管您的提议非常具有诱惑力,可能在军方我指的是美国海军以及国务院那里有市场,但是在美国国会不会有任何人感兴趣,倒是您所提出的全面开放政策在国会那里很有市场。”
美国的孤立主义说白了就是出力干活的事别找我,但是美国不仅有孤立主义,还有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政策,就是分赃捞钱的时候不能丢下我。但是也就只有美国谁也不想招惹的这种庞然大物能把这两种看似矛盾的政策玩的溜滑。
“那么,如果交战双方没有正式宣布进入交战状态,是否意味着美国等中立国的货船能够自由安全的出入任何一个港口,我指的是交战双方的港口,而且不因为一方的压力而断绝与另一方的贸易?领事先生,不知道这一点能否有所保障?”
“按照现行的国际法应该是有所保障。但是不排除特殊状况下特殊的对策。”舒尔曼在用外交辞令推诿后,觉得有些过于敷衍,不太适合这种私人的会谈“当然如果说服那些正直的人士出面维护正义和法理,一切基于不违反国际法的行为都会得到保障的。”
“谢谢您,我亲爱的领事先生,作为我女儿的教父,您的真诚和坦率让我深深的感受到您的情谊,我女儿会因为有您这样一位教父深感自豪的。”丹尼尔当仁不让的抢得了小丑丑第一位教父的名额。而舒尔曼则是小丑丑的第二位教父,至于教母现在还在征集中。小丑丑的宗教问题却是释放了一个信号,亲西方的信号,这种惠而不费的事情陈建锋当然不会错过的。
他娘的,美国人狡猾大大的,见了兔子也不撒鹰,结束了与舒尔曼的会谈,陈建锋恨恨的想,但是舒尔曼的话昭示了而亘古不变的真理,利益最大。对美国来说,有了利益,就有了正义和法理,没有利益,就不存在正义和法理。
想起来就憋屈,当年日本人正在为如何应对俄国的威胁一筹莫展的时刻,英国人急巴巴的倒贴上来,“咱们结盟吧,我给你援助”,可是现在自己已经给出了如此优惠的条件,付出了如此打得代价,美国人还是不为之所动。
不,不是美国人不为之所动,而是捞钱的动,出力的事不干。陈建锋丢出去的肉很大很肥。
范旭东通过美国的财团见到安德鲁梅隆,陈建锋所表述的意思用一句话就能表述“鲁北成为美国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夏威夷”。
但是美国对涉及的开放通商投资金融的经济方面以及传教教育等文化方面的利益倍感兴趣,唯独对保障鲁北的安全等涉及军事政治层次的问题避而不谈,或是推诿开脱,整个一个奸商。
如舒尔曼所言,美国国内也存在孤立主义的争执,但是美国核心的政治理念外交政策却是不管各方都是一致的,就如华盛顿所言的“我是为我们自己行动的,而不是我们为他人而行动的”,所谓的争执也是战术层面和具体政策层面的争执,而不是彻底改变美国奉行的孤立主义即单边主义的根本政策。
美国海军的状态实际就是美国整个国家状态的外在,“我是为我们自己行动的,而不是我们为他人而行动的”,甚至美国的国民教育中都有这样一条,不要对任何国家有根深蒂固的反感,也不要因为其他因素对某个国家形成固有的感情依附,即“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实用主义已经上升到功利的最高层次。
尽管有思想准备,也知道美国实用主义至上,但是陈建锋最开始仍然心存幻想,寄希望于美国能以某种姿态展示在鲁北的军事存在以抵消日本的部分压力,但美国建国伊始就确定的基本国策不是小小的一个鲁北就能改变的。
但这并不代表鲁北没有机会,美国人关注利益,那就尽可能的让美国利益存在与鲁北;美国人更关注自己的利益不受到损害,那么就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利益可能的和已经存在的威胁。切入点还是在海军。
陈建锋与美国国防部即美国海军的代表倒是有很多共同语言,如同之前的美**队一样,美国国会又要卸磨杀驴了,准备裁减军备,陆军首当其冲,海军也将会因为华盛顿会议的限制海军军备谈判取得的成果而大幅缩减。
尽可能夸大美国面临的威胁,夸大美军军备不足的窘境,即夸大敌人贬低自己,以此尽可能的多保留点军备或是争取到更多的军费,一直是美**方与国会讨价还价的伎俩,对比国家战略层面,军事战略实际沦为战术层面,战术当然是为战略服务的,这个不会改变,但是具体的战术层面却是希望自己的优势更大,面临的威胁更小,在某些方面与国家的整体战略发生冲突也是常理。特别是美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直面日本海军,其受到的压力更大,扩充自己的实力,改善这种受威胁的态势的意愿尤为强烈,这就是陈建锋找到的切入点。
美国与英国作为世界上拥有最强大的海军两个国家,英美两国庞大的舰队所担负的使命却是不一样的,英国采取的是全球部署,日不落帝国遍及全球的殖民地及其贸易通道需要其护卫和展示力量存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英国的海军即舰队就是大英帝国的血管。
而同等规模的美国海军却只承担拱卫美国两大洋海岸维系其本土安全的使命,本土之外的部署也仅限于东南太平洋以本土的圣迭戈,夏威夷的珍珠港以及菲律宾的马尼拉为节点的轴线上,但并不是说美国海军是没牙的老虎,门罗主义开始,美西战争,甚至包括一战,只是美国海军在内的军事力量都为“我们自己行动的”,攫取了足够的利益后,美国马上就抽身纷争,躲回本土,相比较英海军的耀武扬威的全球部署,龟缩的美国海军就如同一头蛰伏的老虎,每当有猎物靠近就会扑上去,可以说美国海军就是美国的嘴,为美国攫取利益的大嘴。

两个海军大国都是“海权”玩的倍熟的国家,区别仅仅是海军力量的使用方式以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这并不是两国曲解了海权,而恰恰是真正了解海权,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却是由于自身的条件上的差异。
美国自身拥有几乎足够的资源和人力,独占半个大洲没有陆上对等的对手的地理(缘)政治使其依托两大洋保持一支海军力量就足以维系自己的国土安全,关起大门闷头搞建设即可,偶尔寻觅机会啃上几口肥肉权当打打牙祭。
大英帝国的生死存亡全赖以本土与殖民地的贸易和殖民地提供的资源和人力,所以海军必然要扼守各个交通咽喉,还要遍布各个大洋,维持航道的安全。
海军是实现海权的决定因素,但是海军所代表的“制海权”并不等于海权,海权是涵盖地理位置,地势气候产物,领土的扩张趋势,人口数量,国民素质国家制度以及政府性质等六个方面,是一个海洋国家赖之而得以存在的通商航道的综合概念,这种海权是自然存在的。
这就出现了日本?日本作为第三大海军强国,实质却是太平洋地区的单一最大海军力量,英国全球部署,美国则要两大洋部署,而日本全部的海军实力集中于太平洋,特别是西北太平洋地区。
实际上三国已经默契的达成了太平洋的势力范围分割,美国东太平洋,英国西南太平洋,日本西北太平洋,但是这种默契的势力范围划分却有多个交集,特别是一战期间日本抢占的德国太平洋各个岛屿已经切入美国轴线珍珠港马尼拉之间并将其懒腰截断,要说美国人不在意那肯定不符常理,特别是美海军太平洋舰队。
陈建锋与美**方人士谈及这个问题引来他们的共鸣,对比德国是困在牢笼的猛兽,而掌握巨大海军力量的日本则是蜷在小水池的恶鲨,西北太平洋根本就满足不了日本舰队的胃口,这也是美**方的意见。
除了马绍尔群岛等那些中南太平洋岛屿,台湾岛也被美军视为对菲律宾及关岛最大的潜在威胁,这也是美军方持之以恒的方式即尽可能的“料敌从宽”的传统,而日本的这些威胁却是事实存在的,而日本海军的首要假想敌就是美国海军,这些情报对于美**方的高层人士并不是秘密。
陈建锋与美方外交人员和军方人士的洽谈努力强调日本不仅仅是威胁中国,而且是威胁美国,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希望美国不要彻底封死在中国保持大规模军事存在的大门,这个大门将会在明年的五国海军限制军备条约中关死,美国承诺不再在西太平洋沿岸设立海军基地。
派驻军队军舰和建设海外军事基地是两回事,譬如宜昌就有美英日等国的军舰,但这些军舰都是靠泊,现在中国的外**事基地除了旅顺口的日本海军基地,威海卫和香港的英军基地,包括上海天津广州这些有大片租界和驻军军舰的地方都不能称之为军事基地,最多勉强算是个补给点,靠泊地。而这些军事力量存在的目的却是为了保障其在华的利益。
陈建锋知道自己的力量不可能影响华盛顿条约的结果,但是寄希望于美**方的努力能做些许改动也未尝没有可能,他抛出的骨头就是在中国沿海的港口或是岛屿交由美方建设一处要塞型海军基地,作为在西北太平洋地区牵制日本的筹码。当然并非一定得立即就建设,但不能封死这个大门。
日照,海州,舟山群岛,都可以,当美方人士用疑惑的话语讯问陈建锋“您现在只是鲁北和四川的地方军政长官,能做得了海州,舟山的主吗?”陈建锋笑而不语,但是了解中国的舒尔曼等人却并没有对此提出疑义。
费尽心思,也只能是“尽人事听天命”,陈建锋大费周折如此忙活的缘由却在于他对海权的理解,海权的核心是什么?不是制海权,而是“通商航道”,所有的其他因素都是为这个“通商航道”服务的,包括制海权。
日本尽管熟读《海权论》,也具有太平洋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却并没有真正了解海权的真谛,而是错误的理解海权即制海权,海军的使命也是为了夺得制海权,岂不知夺取并控制制海权仅仅是海权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海权的最终目的是保持畅通的“通商航道”。
日本的这种误解导致了其在二战初期即便是维持最强大的海军实力,却并没有保障其海上补给线的畅通,他们的海军夺地占岛,打得不亦悦乎,却根本就不知道军事手段仅仅是手段不是目的,可能他们最终也没有真正明白作战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海军的使命是什么?
陈建锋的切入点就在这里,制海权是军事层面,没有制海权的国家并不一定没有海权,威胁恐吓和直接损害伤害是两回事,只要不开战,只是在“和平时期”日本的海军即制海权就是一种威胁,但并不影响“通商航道”的畅通;即便是开战,两国不正式宣战即没有在法理上处于战争状态,第三国仍然可以维系与两国的贸易来往;即便是正式宣战,除了军用物资,中立国依旧可以与交战国进行贸易。
但如何让“第三国”“中立国”无需顾忌日本的威胁坚持与自己的贸易呢?一个是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让日本不能惹也惹不起的强大国家;另一个就是与自己的贸易停止将导致巨大的损失,而这个损失将远远大于对日贸易增长的补偿。美国和英国都是最好的候选。
陈建锋殚精竭虑的如此大费周折,却是在为三一年做准备,并不是为“九一八”而是为收回到时到期的旅大租借地做准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一些事情就得早做打算。
而为了“另一个就是与自己的贸易停止将导致巨大的损失,而这个损失将远远大于对日贸易增长的补偿。”这个目的,在与美国人军事层面上的交集无果的情况下,与其的商务文化方面的合作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啰嗦点?啰嗦吗?无趣吗?但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真的很无趣,作者也是想天马行空的YY一番,可是对于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却不能熟视无睹。
作者文采可能极其差劲,但是作者却想对各位书友负责,不敢乱说一气,瞎编乱造,乃至胡说八道,作者在这一方面还是很“自诩”的,人对人的尊重在于彼此重视,作者重视每一位阅读本书的书友,当然更为尊重,或许我写不好,但是我不乱写,这是作者恪守的准则。
又啰嗦了….
感谢“墨时雨”“秋天的风声”“书友091102231428405”三位书友的打赏,感谢诸位书友的推荐和评论。
再吆喝一下,作者招人,并不是招龙套,而是阐述一个个草根如何成为国家的脊梁的过程,同样作者书中将不会出现所谓的“大神”。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