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8“铁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68“铁匠”
“将军阁下,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只是对于您所安排的工作,我还需要慎密的考察和论证才能确认我和我协作的技术人员能否完成您安排的工作。”路.施密德面对眼前这位他在中国见到的最大的官员,还是有些拘谨,经过一番交谈,在听完翻译田先生译出的这位将军最后的要求后,不用思索他站起来用他认为的不算严谨的措辞回复这位将军。
“坐,坐下谈,施密德先生是帝国大学建筑系毕业的专才,我对施密德先生抱有信心,当然对于施密德先生来,我的的要求确实有些为苛刻了,但是我相信施密特先生不会轻易放弃的。”陈剑锋还是比较欣赏眼前这个德国人的踏实严谨的工作态度的,在没有接触并了解实际的工作前,没有先夸下海口。
“将军阁下,谢谢,我会努力地。”施密德依旧保持着礼貌的客气。
“田翻译,施密特在德语中是不是铁匠的意思。”
“陈将军,是的。”田玉照原是益都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在日本人抢占胶济线前,已经在那里呆了五年,德语也算说的流利,当初陈调甫前往青岛联系德国技术人员和考察设备就由他做的翻译,暗暗却为这位将军的博学吃惊,其实但凡与铁有关系的词语外语都是陈剑锋这个矿石贩子精通的范围。
“施密德先生,我们国家有句格言,饭要一口一口吃,打铁还得自身硬,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相信施密特先生作为铁匠的传人,必然能克服一切困难,哪怕是困难比钢铁还硬还牢固,但凭借您的铁匠的手艺,必然砸碎一切难题。”
田玉照费了好一番口舌绕了几遍才把陈剑锋的话翻译的让施密德明白,施密特脸上立即有些诧异“将军阁下,没想到您对我国的文化这样熟悉,竟然知道我国的姓氏的渊源,对您博学我感到万分的钦佩,我也有信心努力做好的我的本职工作,再次谢谢您,将军阁下。”
德国人和日本人有些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说严谨较真是日本人师承德国人的话,那么两国的平民的姓氏由来却是惊人的相似,田中就是一家的田在当中就成了这家的姓,类似的日本平民的姓氏就是这样的随意性;德国的平民也是在13和14世纪才有的的姓,原来只有名,铁匠,矮个子,矛这些职业或者是物品甚至是个人的身形的特点都成为姓。
路.施密德是德商慎查洋行的工程师,而德国青岛要塞就是慎查洋行总承包承建的,作为战败方的国民,尽管没有被作为战俘关押到日本忍受折磨,可施密德等在华的德国人的日子并不好过,特别是战争期间的青岛,受日军全力支持的日本洋行的排挤,在青岛的德资企业大多经营困难,许多厂矿直接被日本人接受,有的是负债破产倒闭,残存的也是苟延残喘,而战后国内的情况更令人失望,不断地内乱暴动,巴黎和会的巨额赔款也几乎夺走了德国最后一枚金马克,德国政府只能通过不断地贬值马克掠夺德国人的口粮维系财政的运行和偿还战债。
留在中国还是回到德国,在华的德国人停战后都处在两难之中,尤其是青岛的德国人,那里直接受日本人的欺凌,都想回国离开这个伤心地地方,但又怕即便回到德国也同样的忍受困厄之苦,在中国毕竟凭借个人的技术或者管理能力等一技之长,还能满足自己和家人日常的生活,而回答祖国尽管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可想到回到国内前途未卜的生活,停战后除了那些在国内还有些家产的人很快就做了决定并随即启程,但像施密德这样的单纯的“打工者”却选择观望,期盼国内的形式好转后再回国,毕竟现在的生活尽管有些难可还过得去。
高职位,高待遇,高福利,最后还有一个高规格,就是陈调甫为这些德国人开出的条件,高待遇高福利并不是指的高新,而是指的住房行路子女上学入托以及食物配给等方面的全盘优待,高规格却是指的对这些德国人的尊重,不仅仅是生活上的,更主要的是“政治”上,人格上,还有宗教上全方位的优待,至于高职务就更容易解释了。
施密德几乎是那些有意前来鲁北的德国人派的代表,之前陈调甫已经就个人的待遇,工作的职责都大体议定好了,这天是来面见陈剑锋最后确定他的职务,以及他的工作最终的安排。
陈剑锋之前已经看过他的履历等相关资料,一见面就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计划:
一是组织相关的人员完成鲁北的金属非金属矿产的普查,农业渔业牧业等资源和农田水利在内的调查统计,在这些调查的基础上进行鲁北的交通城镇和工农业的全面规划。
二是结合鲁北已知的资源交通优势规划一个系统全面的工业体系,力争使鲁北在几年内建成轻重工业配套,比较完善的以煤铁为基础产业的重工业体系。
三是羊角沟三千吨级以上的大型港口以及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勘测设计建造,羊临铁路的勘测设计以及路桥施工。
陈剑锋当然不是指望施密德一个人完成这些工作,而是询问施密特有没有可能募集到涉及这些计划所需的人手,不仅仅局限于德国人,中国人外国人都可以,但是这种大规模的,前瞻性极强的,全局性的规划必须要有一个综合素质非常全面出众的人员领衔才行,陈剑锋没有这个能力,现在看来范旭东陈调甫李烛尘也不具备这个能力,陈剑锋希望眼前的这个德国人具备这个能力或者能通过他能寻觅到这样一个人。
眼界和经历以及经验决定了一个人的能力,让一个没有亲身经历工业文明的人去凭借相像规划一个工业体系,要比一个在现成的已经存在多年的大工业环境中成长起来并且拥有相关的专业学识能力的人困难的多,后者可以凭借记忆和印象就能大致的以他熟识的记忆中的存在为摹本做出一番规划来,这也是陈剑锋敢和施密德谈这些计划并有意重用他的原因。
施密德尽管只是个建筑专业的建筑师,但陈剑锋不多的理工类的知识知道建筑学却是一门综合性相当高的学科,柏林的帝国大学又是德国乃至欧洲最富盛名的学府,相信这样的大学招收并毕业的人不会水到哪里,而且施密德还主持了青岛德军要塞的部分承建工作,应该有些真材实料。

果不其然,施密德尽管没有夸下海口,但通过深谈,施密德对完成第三项计划抱有很大的把握,但对第二项觉得有些勉为其难,认为他和他联络的人可以提供一个以鲁尔区为摹本的方案,第一项则认为需要专业的地矿人员和统计人员,这项工作必须在专业的地矿人员的主持下才能进行,他无能为力。
这样就够了,现在最要紧的是招募一些设计港口铁路的勘测设计施工的专业人员,陈剑锋最终要求施密德负责招募并组织相关人员完成港口的设计建造工程,以及完成羊临铁路在已完工的路基基础上的重新设计勘测计划,并以临朐的煤铁结合羊角沟的铁路运输海运河运运输的基础拟定一个初步的以羊角沟为中心的煤铁重工业基地的远景,短期和中长期三个规划。
这才有了他和施密德最初的问答,“施密德先生,在您确认您有能力完成这些工作之前,我先聘用您为我的个人顾问,在您确认您和您的团队能完成这些工作之后,我将给您新的聘用合同,现在您作为我的顾问,享受少校军官待遇,开始执行您的考察和评估工作,而且您可以招募任何您认为对您的工作有所帮助的人员,只是我们鲁北条件艰苦,暂时不会有很高的薪酬,但是,施密德先生,请您相信我作为鲁北最高军政长官对您的承诺,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您和您的团队成员将会得到与您的付出相匹配的收获,我认为您应该接受我的礼聘,就这样定了。”最后陈剑锋没等施密德答复直接把事情这样敲定。
陈剑锋用您的敬语称呼施密德完全是出于他对德国人的了解,在网上流传很广的一个帖子叙述的是一个德**人枪杀犹太人时,那时的犹太人都是跪坐成一排,挨个由德军从面前射杀,当轮到一个犹太人时“先生,请您把您的头摆正。”这个德军的一句短短的话里一方面是阐述了德国人对事物严谨到执迷的境地,“头摆正”就是这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却是德国人对陌生人骨子里已经养成的对于陌生人习惯性的礼貌,哪怕他是个自己将要处决的犯人,可他仍然是陌生人“请”“您”两个敬语就是这一方面。
有时候细节决定成败,施密德对于这个中国的高官对自己国家的熟识很是吃惊,这个高官对自己客气的礼貌也让他感觉到这位高官是位真正高贵的人,而且对于报酬的承诺使得施密德认为这位高官又是个诚实的人,并没有对自己过多的许诺,至于最后陈剑锋乍看上很不礼貌的自作主张却是上位者该有的权威和气度。
就这样完成前期的考察评估后,正式接受聘请的施密德开始招募人员,以施密德为首的七十多人的德国人组成了涵盖港口铁路勘测建设,水泥生产,矿山开采,电力玻璃以及最重要的钢铁项目等诸多行业的技术顾问团,主导了现在羊角沟及鲁北的大型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
如果有可能,陈剑锋当然希望由中国人自己主导这些项目,自己编制鲁北的工业规划,但是无人可用,他对施密德最初的客气和礼貌只是出于尽可能的挽留住施密德,而且是花最小的代价,当然这代价主要是指的薪酬。
德国人是目前可能除了俄国人之外能用最便宜的薪水雇佣到的外国人,而且是高质量的专才,陈剑锋希望这个德国铁匠能给他带来些惊喜…
陈继峰绝对不是个德粉,如果非要为他加上一个“粉”在头上的话,他只能无奈的把自己定义为“汉粉”,他对德国人的评价很一般,可能是因为他读过路德维希的《德国人》一书的原因,他个人认为德国人并不如德粉们捧杀的那样优秀,德国人是个优点与缺点同样突出的民族,只是现现段,德国人是鲁北发展工业的最可能的助力来源,有可能还是唯一的高素质专业人员的来源。
在他了解的历史知识里,德国人的前身日耳曼人仅仅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勉强算作欧洲的领袖,而近现代前后有拿破仑的法国,其后维多利亚的英国,先后作为欧洲实质的领袖,一战前的俾斯麦的德国只能算庇护在大英帝国海军下的瘸腿王者,希特勒短时间的控制了除英国和苏联以外的欧洲,但却是个战败者。
我们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德国人失败一次可以原谅,两次也可以原谅,后来的德国人已经无需原谅了,它已经沦为竞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区影响力极大的地区大国之一,和巴西南非并列了。
《德国人》一书概述了作者论断的德国人的性格特点:1.服从性,2.不安全感,3.自卑感和恐惧感,4.好战性。(这与日本人的性格何其相近,几乎完全一致)
书中描述德国人的服从性中这样写道:“德国习惯服从,他们甚至对征服者的冷酷无情严厉苛刻也感到钦佩。【德国人具有神经性的性格,【他们往往屈服于对手的威胁,而对对手所采取的和解态度,确认为是软弱和胆怯的表现。】那种认为如果采取温和的和平方式可以防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传奇式说法,只能出于从来没有研究过德国人性格的人之口”。
中国人以温和的对待敌人著称,特别是外敌,那可是面子上的大事,陈剑锋一直不反对“中日友好”,但当我们单方面发出温情的大度的“善意”之时,想没有想过你的善意对于他们意味着什么?
感谢美国,感谢美国大兵,骑在日本头上作威作福肆意妄为,强占他们的国土(靠,大多还是窃取的我们的)作为军事基地,**他们的女人,使得他们无比的钦佩他们的干爹,使得他们还知道有个干爹比他们还大,还不讲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