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解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起来,便一人坐在窗口边发呆。侍书等人知道她心不去打扰。只在一旁小心伺候。
“张佑。”经过这些日子,冯宁已经能顺畅的称呼昔日师兄的名字。
“奴才在。”张佑已经很习惯自己的身份。
“本朝在开国以前是不是北方的游牧部落?”冯宁问道,以前师兄便是博览群书,这些应该知道的比他清楚。
“是。道武帝励精图治,才得以立国。”
“我不想听这些场面上的话,我只想知道“子贵母死”究竟源于什么。”冯宁问道,随即又补充道,“不要跟我说是因为汉武帝,我可不信会因为一个前朝的皇帝。”
张佑点头说道:“曾经师父很鄙夷这个制度,说是灭绝人论天性,一点都不符合天道人伦。”
“是吗?”冯宁笑道,爹爹一直以来都是仁者,自然看不得这样的事,可凡是一个制度,一个习俗的出现总有它的缘由,不可能是凭空出现的。何况是这等残忍之事。
“汉武帝虽然立昭帝杀其母,但在有汉一代并无成常礼。为什么会在这里成为常制?”
“这跟本朝开国前的制度有关。”张佑叹道。
“什么?”冯宁开始怨自己当日在家里没有好好看这方面的史料。不过当时舒适的贵族生活,也就是培养培养世家风范,谁会去追究这么古旧的事。
“知道的人不多。不过当日奴才听师父说了特意翻过一些当时的记载。知道一些眉目。”张佑顿了顿,又说道,“据当时地部落制,拓跋后妃多有部族背景。后妃部族通过后妃干预拓跋内部事务。特别是影响君位传承和君权行使,带来无穷纠纷。为摆脱外家部族对拓跋内政地干预,道武帝于建国伊始就开始了‘离散部落’的,先后离散了贺兰、独孤及慕容等强大的外家部落。与‘离散部落’之举相同,‘子贵母死’也是出于这个目的。”
冯宁听完,半响才说道:“明白了,原来如此!”
“娘娘。”张佑担心地说道。
“张佑,传了话给冯府,就说我想哥哥了,让他进宫一叙。”
“娘娘。这是冒险!”张佑急急道。
冯宁看向张佑,认真地说道:“不得不啊!”也不是不可能的,她昨日里突地想起前世看过北魏有一位胡太后,就躲过了这个死局,那个胡太后并无什么本事和背景,只因为皇帝的力保。胡太后可以做到的。她也可以。除了皇帝,她还可以依靠很多。利用很多!
人生在世,她想要完完整整地做个人!
张佑长叹一声,说道:“奴才明白了,无论怎样娘娘请记得,奴才永远站在你身边。”
冯宁觉得眼眶辣辣的。但没有说话。转向侍书和侍画:“更衣吧。我还要去看看姑姑。”
“宁儿。你有心事?”冯婉放下一颗黑子。
冯宁无意识地放下一颗白子,才说道:“姑姑,你说死局能解吗?”
冯婉静静地看向对面的冯宁。淡淡地说道:“那要看上面样的局了。”
“姑姑,我一向觉得这世上没有解不开地局,置之死地也还可以再生!”冯宁认真地说道。
冯婉听了,推开棋局,沉吟半响,突然问道:“宁儿,我给你的药你是不是没有吃?”
冯宁点点头,在冯婉尖锐的目光下头越来越低。
“这是北燕宫廷的密药,多少人求都求不来。”冯婉的声音传来。

“姑姑,我想做个完整的人。”冯宁顶道。
“我知道,一开始就知道。”
“那为什么?”
“只是想尽一下
”冯婉叹道,“这样平平顺顺地也好。”
“姑姑。”冯宁感到那真实的关心。
冯婉抚上冯宁地发丝,柔声说道:“既然你选了最苦的路,便要有心里准备。”
“姑姑,你不反对!”冯宁诧异地叫道。
“其实如果当日不是实在不喜欢那个人,我怎么会不要自己的孩子。孩子是一个女人,尤其宫里的女人最好的靠膀!”
“可是……”
“你想说那个规矩吧。”冯婉接道。
冯宁点点头。
“你应该已经知道它地缘由。”
“是。”冯宁答道,又补充道,“可是现在当时地情况都已不在了,汉家士人占了大半,这个习俗与汉人的天道人伦都是冲突的。”
“对,当时是部落所以没有什么事。现在随了汉制,我们汉人讲究地是个“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自从道武帝到太武帝三代以来,招贤令发下,与汉人世家越加紧密,这个也越来越尖锐。每年都有人提出来废了。”
“这我也听说,可是它还是存在。”
“当日我在宫里实在无趣,翻遍了宫里的藏书,从一本手记里看到过,道武帝后来对此亦深感愧悔,以致临终前‘终日竟夜独语不止,若旁有鬼物对扬者’。”冯婉抛出一个大惊喜。
冯宁听了,急道:“这么说,他后悔了,那为什么?”
“还不是宫里的事太复杂。嫡母只是个形式,保太后才有实权。唯有赐死生母,在太子找乳母前抢得太子的抚养权,才可以身兼嫡母和保母两职,将来才会有实际的权力。”冯婉有些不屑地说道。
“难怪,太后这么受尊重,原来原因即在此。嫡太后不如往常的一个乳母,的确不会甘心。”冯宁叹道。
“所以这个‘子贵母死’变成了争权夺利的工具了,而且那个人一心想当汉武帝,当然会连汉武帝的这个也要好好学来。说什么‘昔汉武帝将立其子而杀其母,不令妇人后与国政,使外家为乱。汝当继统,故吾远同汉武,为长久计。’真真是可笑,杀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妇人便能达到了。”
冯宁知道姑姑说的是太武帝,也就在一旁不好插话。
“宁儿,这个局不是不可解,但要掌好分寸,免得惹祸上身。”冯婉郑重地嘱咐。
“我知道了,姑姑。这个所谓的规矩从道武帝到现在才不过实行三代,并不稳固。何况现在也不是当时的部落,道武帝本人也后悔了,汉人士族也不会支持,局已经松了!”冯宁笑道。
“明白就好,所以我当初只给你药,并没有说什么,怎么选择全凭你自己!”冯婉有些欣慰,“不过要慢慢来。”
“知道了,姑姑,最重要的还要有陛下的保护。”
“都明白,我也不多说了。”
“姑姑,我们再下一局吧。”
“好。”冯婉应道,随即又想到,“宁儿,熙儿怎么说,他可不会让你冒险的。”
冯宁登时垮下脸。其实她可以说动姑姑同意,因为规矩的执行者就是离宫的太后,常太后自然不会有意跟她过不去。可是哥哥那里就难说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