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四章 做女媒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 她道:“这京都城里便是有不知道我身份,一打听也清楚了。若要有心,便是我粗布荆钗,也觉得好,若只贪图银钱权势,便是我丑陋不堪,也会许我妻位。既如此,我又何必费心打扮,反惹人眼?”
丹霞抿了抿嘴,低低应了声。
林琪没再言语,心里轻轻叹息。
其实说来说去,不过是没有依仗,所以才处处低调,步步谨慎。
吃过早饭,林琪和顾氏一同去荣禧堂。
韩老太君一身五福团寿的暗琥珀色蜀锦对襟褙子,被于嬷嬷扶了出来,其下是压褶整齐的赭色散摆裙幅随着她走动,轻轻摆动,镶边同为五福团寿,与若隐若现的绣鞋相互呼应。
而她头上戴的福寿捧花冠上,有个栩栩如生,好似即将展翅的蝙蝠与伸长了脑袋的仙鹤拱护着的足有龙眼大的明珠,阳光落在上面,顿时折射出柔和的光晕。
伍氏是见韩老太君这般打扮,有些惊讶。
韩老太君朝她笑了笑,没有言语。
齐氏目光微闪,想起昨天两婆媳的谈话,心里有了些谱。
待到上了船,众人各自回了自己的舱室,她才与过来服侍的齐氏道:“昨儿我往安国公家送了信儿,今日便与卫老夫人一道。”
齐氏抿唇,表情微沉。
“我准备请她为女媒,去颍昌为三姐儿说亲,”韩老太君浑似没看到儿媳脸色,神色淡淡的道。
“怎会找她家,”齐氏垂下阴霾密布的眼,沉声道:“这京都贵胄女眷无数,哪个不能请托。”
当初要不是卫家小郎混账的在成婚前日带个抛头露面的卖花女落跑,她那孙女也不会成为满城的笑柄,进而蹉跎至今。
韩老太君摆手,拦下她的话头,道:“三姐儿那事咱们也有不是,卫四郎与那卖花女一事你又不是不晓,且卫家还允了不许她入府的条件,怪只怪咱们想差,没料到那卫四郎竟是个情种,宁要美人也不要家。这两年,卫家一直避让,而今咱们也该见好就收了。”
齐氏没有言语。
“卫家老二与王家交情不错,”韩老太君又道:“且卫家老大这些年一直镇守太原,年前才刚回来述职。听三郎说,官家有意把他调回,任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只因着驻守太原的人选未定,才未下明文。”
“竟有这事?”
齐氏一惊。
侍卫亲军步军司与殿前司和侍卫亲军马军司统领着大胤朝的所有禁军,这就等于说卫家老大将要掌控全国三分之一的军力了。
这等职位非官家心腹不能担当。
齐氏掂量掂量自家分量,心知韩老太君这般行事没错,也只能忍着憋闷点头。
船沿着水路一路船街过巷,没多会儿便停在了祥真观的阜头。
因船行都是女客,观里派出的知客便是白发苍苍的知客与四个还留着乳牙的小道士。
齐氏扶着韩老太君下了船,才要等阶而上,就见侧面又有船靠了过来。
韩老太君眯了眯眼,瞧见上面的族徽道:“卫家也到了。”
斜眼看见怒目而视的伍氏,她一阵头痛,便道:“让二郎媳妇先去前面打点。”

齐氏是知道自家这位媳妇脾气的,立刻让伍氏先去打前站。
伍氏满脸不愿,但此时满府的女眷都在跟前,她便是心有不满也不敢违逆婆母的意思。
何况,她跟前还有个脸色难看,恨不能掐断丫鬟手臂的女儿。
知客听到吩咐,就让小道士领路,先引伍氏母女去前殿。
他笑吟吟的朝正徐徐下来的卫老夫人作揖道福。
卫老夫人笑着与他寒暄两句,便过来跟韩老太君说话。
诚意伯府家世对比定国公略有不及,但韩老太君辈分高,卫老夫人便是再风光,也要先来与韩老太君见礼。
两人一番契阔,把臂同登石阶。
身后金氏朝卫家大夫人袁氏略一点头,便紧随齐氏脚步。
平氏与袁氏浅浅一笑,各自心照不宣的往前同行,虽然没有言语,但显然两人关系不太一般。
卫三夫人孟氏见两人看也不看自己一眼,心知是因着自家儿子的关系,不由讪讪。
想要跟面生的顾氏说话,只可惜林琪昨晚被灌了一大碗姜汤,晚上睡得不太舒坦,今早就有些迷糊,顾氏怕女儿掉下台阶,恨不能不错眼珠的盯着,根本空不出精神。
孟氏等了又等,也不见顾氏领悟自己的尴尬,只得无奈的与落在最后的柳氏婆媳一道来到殿前。
照例的叩拜祈福添香油,齐氏也是耳顺之年,只略活动了会儿,便觉气短身虚,背心一阵阵冒汗。
更别提年纪更长的韩老太君。
知客体贴的将人请去就近的厢房歇息,后备了清茶素点送来。
略作歇息过后,卫老夫人带着大儿媳袁氏来访。
一番契阔之后,韩老太君便提出请卫老夫人保媒一事。
卫老夫人只略显出些讶色,便一口答应了,就连要去做媒的人家都没问。
显然是要一管到底了。
韩老太君暗自点头。
到底将门出身,行事就是干净利落。
坐在一旁的袁氏瞟了眼婆母,柔声细语的问起哪户人家。
齐氏便说是颍昌府王家。
袁氏几乎是立刻的想到与二叔相交甚笃的王三爷家的六郎,反射性的问:“行几?”
“行三,”齐氏道:“前些日子他妻室亡故,而今并未再续。”
袁氏点头,又觉心里好笑。
到底事关儿女,一时竟然忘了王家六郎与韩三差了好些岁呢。
卫老夫人这才明了为何韩老太君重又露出重修旧好之意。
王三老爷与卫二老爷早年在国子监是同窗,后一同入朝为官,而今更是在同一官房里办公,两家多年来相处极好,走动不要太勤。
韩老太君请了自己出来,定是想让自己出面,与王家讲明韩三为何至今尚未婚配的因由。
如此才能解了人家的疑惑。
卫老夫人笑着应声,心里叹了口气。
也罢,谁叫家里出了个不孝子,她索性丢开这张老脸,去求上一求,如此也算全了这一桩是由。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