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一章 商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康熙其实对老四家的,心里也有几分薄怒的。
老四府里一些乱七八糟的事,他不想知道,也会有人传到他耳里。
谁叫老四人缘不好呢?
无论是前廷,还是那些小答应,小常在的。
别的康熙听过也就算了,他自己的事还操心不完,谁有功夫理会儿子后院的事啊。
只不过,他是觉得,老四家的太不懂事。
你想想,弘晖这边身体不行了,她怎么不聪明些,把弘瞻放到自己的名下?
一来弘晖也有个“一母同胞”兄弟帮衬一把。
二来,弘瞻在宫里,日子也过得畅快些。
这种事,难道要他这个公公来开口啊?
聪明些的,应该是自己上折子的好么!
和康熙比起来,顾敏则在南洋是乐得合不拢嘴。
虽然皮肤也晒黑了,不过,一想到那一船的南洋货,运回大清就能赚好些个银子回来,她心里就特别的舒服。
那银子赚来一部分是康熙的,不过,一部分也是给其木格哪儿的。
而那些瘦马的交接也完成的差不多了。
顾敏怕自己走了之的一,影响那些瘦马的心情,便也和她们说了,等下趟跑船过来,她会来瞧瞧大家伙。
也会给大家伙带些大清的糕点和吃食。
她还思量着,虽然糕点啥的有可能因为天气的关系夏天不能做。
不过,蜜饯,果干这类的,应该还是可以制作的吧?
等自己回去,好好和铺子里的那些大师傅商量商量。
制作一些适合能摆得时间长些的糕点果干,到时候,在南洋也是可以卖的嘛。
指不定,将来发扬光大,能成为南洋的老字号,成为跨国集团呢!!
虽说只是督促着卸货和装货的工作,不过,这年头一没搬运机,全部都是人手。
而且必须要一一清点过,人手入账,所以,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才把大清运来的货卸光,把南洋的货全部运装上船。
瘦马那方面的生意,还有开拓新的货源方面,顾敏是交给了齐福。
相对来说,齐福总比自己接近民生些,而且京城的人情往来,他知道也比自己多些。
他会知道,采购哪些东西,能够卖得更好,得到更高的利润。
这些南洋的货运到京城,说穿了,到时候有大半就是供给京城简王家的铺子。
一路上,顾敏也和齐福,周老板有商讨过。
简王府名下,确实也有洋货铺子,以前都是从广州十三洋行哪儿进来的。
不过,人家的生意比不得庄王府,也比不得九爷哪儿。
一方面是,这洋货铺子还是庄王府一开始引进的。
庄王货的身家在****中,那是绝对的NO1。
人家认了第二,没人敢认第一。
简王府的洋货铺子则是康熙四十七年以后,才开始慢慢置办起来的。
一方面,雅尔江阿身为晚辈的,也不好意思盖过庄王府。
另一方面,雅尔江阿是个机灵的,有老九这出头鸟在,他们府上屈居三四,有啥关系。
又能赚银子,又不显眼的,多好。
顾敏原先的想法是这儿采购的,全部供货给简王府的铺子。
不过,齐福也提出了一些异议。
雅尔江阿的的阿玛雅布那时候属意的候选人是庶子。

早些年,宗室里汉化并不严重,嫡子庶子的,在雅布等人看来,都是自己的儿子,没啥分别。
不说别人,哪怕是当今圣上,不也是庶出?
所以,那时候雅尔江阿虽然当上了简王,又有康熙当靠山。
可是在府里的一些事务上,还是做了些妥协的。
比方说,后来置办的洋货铺子,便答应了那几位侧福晋的,答应把铺子利润的五成,平分个几个庶弟。
这几年,雅尔江阿打压庶弟,分化庶弟,渐渐的,从原先的五成变成了现在的两成。
所以,倘若真的把那些货放在简王府的铺子里卖,那么,这其中的两成,肯定是要被吞走的。
用齐福的看法是,雍王府完全也可以自己置办洋货铺子嘛。
干嘛要借咱简王府的。
而顾敏的想法是,倘若用自家王府的,到时候,别人又传出是自己的了。
自己还甩不甩得掉财神婆那名号啊!!
更何况,本来就说好了的,自己出力,简王府出面啊。
怎么解决简王府内部矛盾是雅尔江阿的事,自己只管进货和出货!!
因此,一路回来的路上,顾敏和齐福是一直在打着嘴仗。
小狮子看了是极度无语的。
他本来就不傻,再加上这段时间,顾敏和齐平安的教导,他对商贾之事,也算是有些些了解了。
他觉得,额娘真是有些笨笨的,会不会做生意啊?
你想,把那些货全部交给简王叔他们卖,到时候,人家吞了咱的银子,不对,是吞了皇玛法的银子怎么办?
因为放在铺子里卖的货,没有明码标价的。
能卖多少,全看小二的一张嘴好么!!
到时候,人家伪造个数据,你能耐人家何啊?
你吃肉,人家喝汤还只是小意思。
说不准,是你喝稀汤,人家吃肉好不好!
这种事多简单啊,叫阿玛找几个心腹奴才,或者是直接让皇玛法挑他的心腹奴才啊。
铺子人选全是皇玛法的,到时候,能卖多少,进的全是皇玛法的内库多好。
至于自家,就给那些奴才定一个上下浮动的价格嘛,根据十三行,江南,或者京城的价格来定。
他就不明白了,就这么简单的事,额娘会和齐福从南洋上船之后,一直争到宁波府的……
夜深人静的时候,小狮子也会背着双手,孤立在船头,看着墨黑墨黑的大海。
觉得,会不会是他太聪明了,所以,便显得额娘和齐福等人太蠢了。
嗯,就是这样,阿玛也夸自己有乃父之风呢!!
顾敏压根不知道大猫星德和弘晖在杭州府等她。
本来嘛,这年头又没有手机和网络的,通信压根不方便。
她是觉得,要运往城就的嘛,那自己直接海路北上就行。
省得卸货上货的麻烦,天知道会不会有损耗。
要知道,有些东西在南洋是不值几两银子。
但是,听老周提起,那几两银子的南洋货,在江南能卖十几两,甚至好几十两银子。
那以此推断,在京城就能卖个几十两,甚至上百两吧?
所以,她哪里敢掉以轻心啊,和老周道别之后,直接带着人北上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