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茶思(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房前的空地上立着一个木制的架子,上面放有一个蒸笼,底下是一个炭炉,炉上有一只盛了水的釜。赵茗儿取下纱帽,走上前,仔细端详,原来那蒸笼里面还有一层竹皮做成的?,正在纳闷有何用途。这时从旁边一间矮小的房子里出来一个老婆婆,手里端一个竹匾,上面摊放着一些碧绿的新鲜茶叶,那老婆婆见到她,也只是友善一笑,想必见多了买茶之人,一点也不意外的走上前,把竹匾放下,就将那茶叶一片片平摊在蒸笼里的?上,然后盖上蒸笼,用扇子扇着底下的炉火。一会儿,釜中的水沸了,冒出腾腾的蒸气。赵茗儿看明白了,这是在蒸茶呢。
过了一阵,婆婆停了手,便揭开蒸笼盖子,端起那?,走到房后。赵茗儿跟过去一看,哟,这后面还有一番天地呢。可能是一家大小吧,都在各做各的事情。
只见老婆婆正在将?上的茶叶趁热放入一个石臼中,然后一个年轻人,可能是老人的孙子,便拿起一根木杵使劲捣那茶叶,要将那茶叶捣得极细才罢休。背上已全是汗迹,必是疲累了,但那少年脸上却一片平静神色,仿佛觉得天生就该如此,浑然不觉辛劳。
在年轻人的后面,一个中年女子正将已经捣细的茶泥装入一个茶模中。只见她顾了手中的茶泥,没注意茶模上的白绸布已被风拂开,双手已托了茶泥,分身乏术,赵茗儿赶忙上前,说:“婶婶,我来帮你。”便去旁边洗了手,然后蹲到茶模前,把那细纹白绸布仔细地铺好,那中年妇人方把茶泥放进去。
她原本看着突然出现的赵茗儿,满脸诧异,现在却浮起了笑容:“小娘子,身上带着茶香呢,必是种茶之人吧?”
赵茗儿笑着说:“小女子在城中茶楼煎茶,今天还是第一次得见如何做团茶呢。”
那中年妇人点点头:“煎茶也是离不了茶的,难怪见你净手上前,小娘子也是爱茶的人罗。”
赵茗儿说:“嗯,婶婶,可愿让茗儿也来做这团茶?”
“好呀!”中年妇人爽快地答应了,“来,我们一起拍茶。”
茶泥已经装入铁铸的茶模,她们二人小心的用手拍那茶泥,使茶泥紧密坚实,不留有缝隙,等茶完全凝固,再拉起绸布,便轻易取出一块制好的团茶。然后那中年妇人唤一声:“锦儿!”应声跑来一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女孩,年纪不过十一二岁的样子,笑嘻嘻接过那茶,跑到旁边,将茶放置在一个竹篓上,“这是在将团茶中的水份透干。”妇人给她解释。赵茗儿一下子就喜欢上那小女孩,觉得她好像就是那茶树上端最嫩黄清新的茶芽。

再看那活泼的小女儿,已经从竹篓上取下一个透干的团茶,然后坐在一边先用?(锥刀)挖洞,再用竹扑将已干的茶**打通,最后用一根细竹棒将一块块的团茶串起来,再递给一个中年男子,那男子将团茶放在架子的下层。
赵茗儿伸长了脖子望着,中年妇人说:“我女儿是将团茶交给我夫君,要将那半干的团茶完全焙干。”
赵茗儿点头表示明白了,又问:“为何有的团茶放在上面一层架子上呢?”
妇人回答:“那是全焙干的团茶。团茶水份若未干,易发霉败坏,难以存藏,故须焙干以利收藏。”
“茗儿,你果然在这里。”循声看过去,宫徵羽来了,旁边还有一个老者,看来就是这一家之主了。
赵茗儿忙向旁边的中年妇人介绍说:“这就是我们茶楼的老板,今日是来买茶叶的。”
说话间,宫徵羽已到身边,“茗儿,这一阵在做什么呢?”
赵茗儿笑着指着中年妇人:“我在听婶婶说如何做这团茶呢。”
中年妇人朝宫徵羽施个礼说:“公子,慢慢看吧,我家做团茶许多年,茶香保存得很完好的。”
宫徵羽点点头,叫上赵茗儿一起走到那焙茶的架子旁边,看那制好的成茶。随宫徵羽一同过来的老者拿起一块团茶,用线贯穿,然后将其放入一个竹制的育器。
赵茗儿又开口:“这是要做什么呢?”
宫徵羽回答说:“要把团茶贮藏起来。这竹篓里面有夹层,中间设有埋藏热灰的装置,可常保温热,在梅雨季节时可燃烧加温,防止湿气霉坏团茶。”
赵茗儿看那竹篓的团茶形状有圆有方,有的状似铜钱,不由得轻笑出声,“这团茶还能做的形状各异,煞是讨人喜欢。”
宫徵羽也笑了:“不同形状,也是讨爱好不同的茶商喜欢了。”
临走,赵茗儿去向那中年妇人告辞:“婶婶,以后茗儿还可再来么?”
“小娘子,若想来随时来便是,我也觉得与你十分投缘呢。”
附言:缘分真是奇妙的东西。就如同看故事的人和这个故事,可能遇见一睹,可能擦肩而过,可能视而不见。我的平淡之章,是不是容易让读者无语呢?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