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破茧(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坐进益州(成都别称)的茶馆,让人惊奇的景象就没有断过。
首先这茶馆,热热闹闹,绝无江南的优雅安静,而且各色人等都有,休息的、谈生意的、聊天的……极其自在随意。而在茶馆中间,还设有一个书案,居然有一个说书先生在那里,周围又引来一群人,讲的人绘声绘色,听的人如痴如醉。
侧耳听听,说的是薛仁贵东征大摆龙门阵的故事。
再看这身下的桌椅,也与别处不同,桌子要矮些,椅子是竹做的,人坐进去,或倚或靠或半躺,那姿态更慵懒了。
店中穿梭的茶博士也是伶俐勤快的,李遇和崔朴刚进去坐下,立刻就有茶博士跟踪而来,到二人桌前“扑”的摆上茶盏,然后还离着桌子几步远呢,就将手中的一个奇怪的铜壶举过肩头,那壶嘴约有三尺长,他只把手腕一沉,那壶中的水临空而降,居然就直接进了茶盏,盏中立刻翻腾有声,只点了一下,手腕再抬起,水立刻住了,没有溅出半点星子,而那盏中水,恰恰就齐了碗口,刚好一盏茶汤。
“好身手呀!”李遇赞道。这斟茶工夫还是第一次见到,茶博士,名不虚传。
细看桌上的茶盏,造型更是奇特,分了盖子、茶碗、茶托三部分。
崔朴见李遇一脸的好奇,便殷勤地介绍起来:“殿下,这就是我们益州的特色:盖碗茶。为以前的西川节度使崔宁大人之女所创。”
“哦?”李遇很有兴趣,想不到一个女子也能有这般的巧思。

崔朴继续说道:“崔大人平日勤于政务,但喜好喝茶,他的女儿见侍女每次送茶时茶水很烫,不好端持,便想到用一木盘托着。但茶碗沾水湿滑,便又用蜡在周围固定。后来慢慢改进,流传出来,这木盘成了瓷茶托,下面设一环,也可固定住茶碗,这就是盖碗茶了。”
李遇听罢,端起茶托,仔细看这三件,若有所思地说道:“这茶碗被一盖、一托护着,真显端庄和谐呀。”
崔朴笑道:“殿下所言极是。本地人也说,茶盖为天,茶托为地,这茶碗便是人了。”
李遇朗声笑道:“如此说来,喝这茶便是天时地利人和了,天地人合一,还真好似天府之国百姓的口气呢。”
崔朴忙说:“不敢,不敢,只是笑谈。”
李遇放下茶盏,摆摆手道:“崔刺史不必如此拘谨,本王确实叹服这茶盏蕴含的巧思。”
想起这里便是茗儿的家乡,她自小就是在这闲适热闹的地方长大,那性子应该不是如王府中所见那般拘谨小心吧。忆起在王府里曾经见过她举木瓢罚跪,小心地用木瓢遮挡住刺眼的阳光的情形,也仅能这样保护自己了。失去了如茶盖般的爹、如茶托般的母亲,她这只茶碗只能徒劳的任凭日晒雨淋了。想到此,李遇心里又涌起怜惜。
附言:谢谢岁月如歌来支持我。老实说,最近又是考试季,又有欧洲杯,担心我的故事没人看呀。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