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
晚上,刘维娜到总台转帐,问郑翠儿:“妹妹,初向阳的房子卖了吗?”
从她刘维娜帮了张荣华,人们都真心实意地对她。郑翠儿说,“还没卖,他说要出到十四万。”
“唉,真没想到初向阳这么有责任。姐姐我帮他找找买家,别让他亏太大。”
“谢谢刘姐。”
“咳,客气个啥。兄弟,有事记着找姐姐。”刘维娜抛个媚眼给王速鹏。
刘维娜“俏拉”着走了后,王速鹏骂,“狗改不了吃屎。”但骂声似乎不那么难听了。
于爱萍送来一千块钱,辛欣一直没往捐款箱里放。不是要辜负于爱萍,而是她太不容易,风吹日晒、披星戴月,挣得又不是很多,她用钱的地方多着呢,买房子、租门头,那样钱少了也办不成。
捐款箱真起作用,每天千儿八百的捐款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社会大有善心人士在。
董小霞的病情稳定下来,原志成和医院打了招呼:病人家里穷,能省尽量给省省。医院挺买原志成的账,一天的费用降到一千出头。刘维娜真的给初向阳找到了买家,出到十四万五。
初向阳又感动了一把,困难时候人们的手是温暖的,连最不该给他温暖的人都没有吝啬她的温暖。初向阳自嘲说:“谁知道谁的心什么样?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这样的好心肠。”
初向阳还酒店的钱时,原志成只要了三万,那一万五千算酒店的捐助,五千算他个人的捐款。
郑翠儿想,原志成把辛欣摆在了老婆的位置。
钱有了,董小霞的事可以告一段落。捐款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辛欣又开始她的装修历程。
善有善报,酒店的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10%,如果长期保持这个势头,该是多么喜人。
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辛欣催得紧,林玉洁死不松口,原志成焦头烂额了。就在这个时候,酒店出事了。
酒店客人发生集体食物中毒,七十多人住进了医院。XX、XX、XX部门联合进驻调查。原志成这才想起净忙谈恋爱忙结婚忙离婚,好长时间没给那些权大势大的部门上供了。
原来,酒店的卫生是最难抓的;原来,进酒店必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原志成曾庆幸这个中国人都明白的道理他明白得还不算晚。这是所有人的悲哀,你吃我不合格的食品,我穿你不合格的衣服,你在我这儿吃亏,我在你那儿受骗。人们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保护自己不受侵害,久而久之人们习以为常了。吃,混个嘴解馋肚子饱。不吃,不吃你就等着饿死。哪个比较上算,连缺心眼儿的都知道。
原志成告诉他的至交们,不要以为自己家里做的就干净,那些坏东西──激素、色素、毒素老早就存在于食物中了,和那些东西比起来几个细菌算什么?再说,专家说了,这几个细菌不足以致病,你认为很脏的马桶圈和厨房抹布上的细菌还不如你家水龙头开关、冰箱把手上的细菌多呢。所以说,你在家吃到的细菌有可能比在饭店吃到的多得多。这就是酒店为什么很少食物中毒,而自己家却时有发生的原因。说清楚了,大家就都释怀,酒店就越来越红火。可是万幸中存在不幸,不幸今天发生了。
中毒原因已查明,一个小工竟用盛过生螃蟹的盛具盛洗净的准备拌凉菜用的蔬菜!
又一个典型的缺心眼儿。
生熟不能混用,这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酒店厨师可以上完厕所不洗手,可以掉到地上的东西拣起来扔回盘子,可以用成袋的洗衣粉擦用具“以便”让残留的洗衣粉一点不剩都跑到你肚子里,但没人不敢不把生熟东西分开存放,特别是海鲜,生的一定不能和直接入口的东西沾边,因为它是杀人有形的,不象洗衣粉,吃多少到肚子里你也不知道。然而这个小工不知道这个道理,盛具盛的是洗过的生螃蟹,盛蔬菜时他还用水冲了一下,看起来那么干净,怎么会有细菌?
原志成头胀得老大,农村才来的小孩什么也不懂就这样上岗了,罪过啊。
想挽回已经不可能,目前只能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原志成开始了大派送,中毒的客人要派送,调查人员要派送,来凑热闹的要派送,还有“专门”来发财的也要派送。原志成看看自己的钱,不太够,他想起辛欣存的那二十万,才存没几天,取出来不受损失。

接到原志成的电话,辛欣说:“好,我去取。”
可是存折找不到了。辛欣翻天覆地,存折象长了翅膀。
辛欣给原志成打电话,“你看,把存折都装修没了。别急,我去挂失,十天八天的就取出来了。”
原志成哪能等十天八天,那些大爷会认为他没有诚意的。他说,“我再想办法吧。”
原志成花了好几十万才把事情摆平。
看来还是需要管理的,于是酒店的各项培训又拉开帷幕。
原志成又忙上供又忙培训,离婚看起来遥遥无期了。
辛欣的脾气一天天大起来,郑翠儿的心情一天天开朗。
李安俊叫郑翠儿下班的时候去帮他,说提前了解了解他的公司为以后当老板娘做准备。
郑翠儿的心甜蜜蜜的。
李安俊的公司是个对韩贸易公司。说是公司其实才五个人,一个“总”-李安俊;一个出纳会计,姓胡,是个近四十的男人(在郑翠儿的印象中,出纳好像都是女人干的);一个“伙计”-李安俊介绍他时,他的自称。他叫田慕仁,人称田经理,和李安俊年纪相当,男性;一个司机,姓王,二十来岁,男性;一个保安-一个近六十岁的老人,当然更得是男性,负责晚上看大门,所以郑翠儿没有看到他。
李安俊的“公司”在一个居民楼的一层,位置倒挺显眼,可是这个“门”要看吗?“公司”里根本没有值钱的东西,无非传真机、电话机、沙发、办公桌。小偷“光临”个“公司”只收获这些东西可真有点背运。
“伙计”也就是那位田经理说,“‘添人进口’是喜事,李总要请客。”
李安俊说:“请,今天咱到五星级去吃。”
众人齐声欢呼。
田慕仁说:“翠儿,身价高啊,咱们李总,”说着猛摇头,“对咱们这些人,那叫一个小气。上个月超额好几万,就领咱们到那边那个小饭店吃了一顿。看见没,就那儿,那也叫‘饭店’,充其量一个小吃部。五个人,才花一百块钱。你猜当时我怎么想?”
郑翠儿摇头。
“我真想端起那盘子炒土豆丝扣在他头上。”田慕仁边说边在李安俊头上比量。
李安俊笑眯眯地听,旁边的人都跟着笑。
郑翠儿欣喜李安俊和他的员工相处得这么和谐,也为自己如此高的身价自喜,可是她不苟同他那么小气。多赚好几万,大方点,领员工到大点的地方吃多有面子。不用上五星级,上她们那样的酒店就行啊。吃得好点,下个月员工干着不是更有劲吗?
他自己在外面湖吃海喝,却只领员工去小吃部,要是她是他的员工,她才不好好给他干呢。
可是看这些人干得浑身是劲,有事一起往上冲,根本没有什么“工种”之分。
李安俊的公司主要往韩国“出口”豆腐乳、火锅调料、香油等东西。郑翠儿从不知道这些不起眼的东西也能“出口”赚钱,她也不认为他做这些生意可以叫“出口”。李安俊说,到了韩国,这些东西就送到华侨开的火锅城、饭店。中国的东西“出口”到外国给中国人用,那也叫出口吗?
李安俊说:“怎么不叫出口,华侨开的饭店火着呢,好多韩国人也喜欢去吃。还有那些香油,可以当礼品送朋友呢,挺装门面的。”
一个香油,在中国都没有门面,到韩国倒有门面啦?
“这都不是大生意,等到冬天收柿子饼时你看,那才叫过瘾,那才叫好看。”
柿子饼郑翠儿吃过也见过,她家就有柿子树。柿子成熟时蛮好看,金黄金黄的,也可以算得上硕果累累,给人收获的喜悦。可是她想不出柿子饼哪里能让人过瘾,哪里又那么好看。
她让李安俊给她讲讲,他说:“这么说你没法想像,到时候我领你去看。”
总之,李安俊的生意她不懂,不过她相信她会懂的,她会成为一个合格的老板娘。
李安俊说:“要在实干中学,我开始干的时候也什么不懂,摸索着就懂了,没什么奥秘。”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