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投身抗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3.投身抗灾
就在搬到柳庄的第四年,天下大旱。从五月中旬起,天就没有下雨,一连四个月,滴雨未见,田畴龟裂,赤地烫燃。地里的禾苗枯得像秋后的茅草一半,哪怕是一点火星即可点燃。
夜里,蛙声干嚎,暑热难挡。左宗棠在床上辗转反侧,一把大蒲扇摇个不停。
忽然,一阵南风混杂着燃烧枯苗杂草的烟味飘进房内,“不好了,着火了。”
左宗棠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扯了件汗衣,趿着拖鞋跑出大门,一股浓烟正从左宗棠的一片大田里升起,一片片的明火在田垄里迅速蔓延开来。
“苍天啊,你怎么这么绝情啊,竟让我们农夫颗粒无收。”左宗棠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吞噬着干枯的禾苗,痛心地流下眼泪。
天气大旱,在那个年代人们认为是旱魃鬼为灾,他们到处求神拜佛,希望能赶走旱魃鬼。湘阴乡下方圆数百里,一场接“雷神大帝”接“观音娘娘”的自发活动一个接一个行动起来了。左宗棠作为乡间贤达,自然地被卷入这场闹剧。
东方发白,天刚蒙蒙亮,燥热的田间小道上、屋舍内已经人声鼎沸。震耳欲聋的炮声此起彼伏,一支由二十四个身穿家织白布长衣的行香徒,抬着一只用竹子扎成,糊上白纸,此牙咧嘴的旱魃鬼,前者几只黑狗从田垄中由东向西,由北向南游过来,游过去。二十四人的后面,9条彩龙,配有4面龙旗,4面大堂鼓,4面大铜锣,还有4把长号。180名舞龙队员,头戴龙盔,身着龙服,足穿龙靴,高举“政通人和、风调雨顺、人寿年丰、四海升平”的长条幅,威风凛凛。
左宗棠家前刚被烧过的旱天里,几位老者设摆香案,燃放鞭炮,且用雄鸡祭龙。香案下面摆有一口5担水的大缸,内盛各家有瓢、碗取来的水。一位最年长者口述祭龙赞语,都为四言韵词:“恭维府上,迎接龙神;神龙下界,造福万民;龙行一步,百草皆青;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龙返仙界,五色祥云;雨露均沾,谢主龙恩。”
祭祀完毕,各条彩龙依次在香案前摇头摆尾,然后大吼一声,出场表演,二龙戏珠,五龙捧圣,七层花楼,九龙戏水,群龙聚首,铁龙关虎,老龙脱壳,最后是龙归大海。

十几套锣鼓擂得天摇地动。九条彩龙,上下飞舞,舞龙人身着红背褡,头扎羊角巾,汗如雨下,尘土飞扬。
接着舞龙队的是一对男子汉抬着一派高架,高架上坐着一对金童玉女,一路浩浩荡荡,好不热闹。
队伍行至柳庄门前,锣鼓声歇,一位“礼生”唱起来:
枳枫木,烧桂香,
今日神灵大开光。
开光开光开眼光,
开起眼光看十方。
开光开广开耳光,
开起口来吃十方
开光开光开灵光,
开起手画十方。
开光开广开肚光,
开起肚来盛米汤。
开光要开日月光,
开起日光照四方。
湘肉驱邪鬼,
神煞尽收藏。
歌唱声中,乌龙起劲地飞舞。左宗棠家人从家里取出数挂鞭炮,燃放起来。请神的队伍又启动起来,沿着田间小路游将下去,如此一连七天,人困马乏,心都尽了,财也耗了,雨,却仍未见一滴。
然而,在全家饿病,四壁空空的情况下,左宗棠仍然强打精神经常出门为救灾奔波,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士找有钱人劝捐,并在族里积谷备荒。
这时候,灾民们从洞庭湖、湘江沿岸纷纷逃来,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灾民经过柳庄,一路病死、饿死的到处可见。
左宗棠就把族里积备的粮食都拿出来,每天煮几大锅稀饭,施舍给过路饥民;他又懂一些医术,亲自配制一些药物,免费给患病的灾民服用,救活了许多人。
在当时,左宗棠不过是一个“寒士”,主要靠那塾师微薄的薪水维持生计,但是左氏家族“七代秀才”受儒家人道主义熏陶,虽然自己贫寒,却仍然有乐施好善,挤贫扶弱的传统美德,遇到比自己更困难的,亟待相助的人,总是千方百计予以帮助。
几年来,先是旱灾,后又是水灾,左宗棠全家经常节衣缩食,节省些钱,积些粮食周济穷人。后来,在左宗棠的倡议下,他在族中建立了“义仓”,并且自己带头买了几百担谷捐入义仓,找了几位公证人管理,这个义仓维护了多年,救活了许多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