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张子房定计取虎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比起刘邦的诸事不顺,曹操西路大军却因有张、张良的出谋,可谓事事顺畅。先有张奇兵暗渡破中牟,后有张良假意绕道,取荥阳。
论将秦王朝无人可比桓、李由、夏侯婴,论谋更不如张、张良,如此曹操的西路大军战无不胜,行军迅速。沿途收编力壮百姓和秦国败卒,兵力甚至越战越多,已达三万五千之众,威震秦朝。
大军直抵虎牢关外,桓下令攻关。但因虎牢关坚固异常,久攻不克,秦卒又誓死不降,故而驻扎关外,另图他策。
时以入冬,天寒地冻,将士棉衣充足,但一拿起刀剑便打着哆嗦,为攻城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桓愁上心头,无计可施。
张、张良也是心事重重。
入夜,寒风凛冽,滴水成冰。
张良一身棉衣,裹成了个粽子,双手抱在一起,遥望夜空,见天上无星无月,暗自焦急,美丽的脸庞冻的发紫。
“张司徒?”张不知何时来到了张良的身后。
张良回头一看,见他跟自己一样,身上裹满了衣物,露出了一个较为难堪的笑容,“这么晚还没睡?”
“听士卒说,司徒你这几日,日日如此,不顾寒凉,遥望星空,心底好是奇怪。===”他脸也冻得发紫,心里更恨赵高,想当年自己也在北方上过战场,杀过敌人。北方寒凉,以自己那时的体魄完全无需在意,可是至从右臂被断,跳入黄河求生后,虽逃过一劫,但却落得一身病根。体质也下降了许多,也挡不住严寒的侵袭。
“我在等星星!”张良时不时的看着天空,说出了自己用意。
星星?
张心中一动,问道:“莫非张司徒精通星象之术。”
“略知一二。”张良搓着手,眼睛依旧注视着夜空。
“这种气候,天上应该没有星星吧?”张也往天上看了看。见夜空黑蒙蒙的一片,不说是小小的星星,纵是月亮也看不见。
“这应该是一种误解,具体什么我也说不出来。好比太阳,这天上只有一个太阳,可是这个地方下雨,天上没有太阳了,但别处没有下雨的地方确有大阳。难道能说天上有两个太阳?我认为不是天上没有太阳。而是乌云将太阳遮住了。晚上也是一样。我不认为天上没有星星,主要是因为乌云将星星遮住了,我们看不见而已。”张良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
好在张聪慧过人,不太明白张良地用意,但却理解了张良的话。
张良道:“我就是在等星星出来的那一刹那,通过星象预测后几日的风向。”
张不通天文。但对张良之智却是由衷的敬佩,说道:“那张司徒有什么需要在下配合的?”
张良笑道:“正好有一件,明日子秦可传出消息,就说军中棉衣不足,许多兵士都深受其害,军心不稳。”
“好!”张一口答应下来,见张良神色有些疲惫说道:“不如这样,我命人替司徒观天。司徒安心休息,待星星出来之时再叫你?”
张良摇了摇头,谢绝了张地好意:“这星象学我自己只是略懂一二,不敢有任何大意。万一错过,悔之不及。”
“可是……若张司徒因此而得病,陈公非怪罪我们不可。司徒又不是不知,在陈公眼里,司徒比任何人都要重要。”张若有所指的说道。
张良会心微笑。没有回话。
张暗叹了口气。摇头离开了,这想让张良离开韩国。果然如登天一般困难。韩王成啊,韩王成,你究竟用了什么法子,锁住了张良这智者的心。
以过十日,再此其间,星星多次露面,但均非张良所候。
在张的传播下,十日里军中蔓延起了阵阵不安的讯息,说是军中棉衣不足,已有许多兵士都深受其害,军心不稳。这天夜里,张良终于等到了他要等的星星,得到了他要得到的消息。
也顾不得是半夜,他敲响了聚将的鼓声。
桓、张、李由、夏侯婴等将疾步而来,均一脸地茫然。
张良沉声道:“我近日夜观天象,以知后日此地必刮大风雪,风向往西。”
诸将更是不解,唯有张醒悟叫道:“张司徒莫不是想借风向攻城?”
“然也!”张良对桓道:“后日大风雪一起,届时风势强烈,如利刃刀割,吹往虎牢关,守兵不能直视,防备必然松懈。^^ ^^我等可趁此机会,大举攻城。”
“不妥。”桓摇头道:“连日看来,虎牢关守将是一个心细之人,不会因此而松懈。”

“所以我们要先退!”张联合张良让他传播假讯息地动机,以想出了张良的全盘计划,说道:“桓将军可立刻下令退兵回荥阳,今夜便走。对方已知我军棉衣不足,是以即便退兵也不会怀疑。”
桓幡然醒悟,立刻下令撤退。
对于桓的撤退,虎牢关守将果然没有生疑,反而觉得理所当然。
防备并没有松懈,但将士们的心也产生了一点儿变化,均想敌军既以不在,何苦傻傻的站在城楼上饱受风雪之苦。
第二日傍晚,果然如张良所说一般,风雪交加,东风凛冽刺骨。人面朝东,风能够刮的你张不开眼睛。
虎牢关城强上空无一人,他们都躲在了城垛之下,靠在一起,相互取暖。即便在有责任心地将士也不得不缩起了身子,不敢跟这寒风对抗。
在这种天气里,除非是铁人,不然任谁也受不了站在城墙上的那种寒风刺骨的摧残。
就是在这刺骨的寒风中,李由亲自带着五千青木卒缓缓往虎牢关靠近。由于他们曾在西北风雪中跟匈奴交战的经验,理所当然的执行起了这次任务。
他们将身体压的很低,不知道原因,但却知道这样可以避开风雪的侵蚀,更好地在风雪中行走。
他们不敢燃起很多火把,只有最前面的人端着一个瓦罐,瓦罐里有一盏油灯,凭借着瓶头的一点微弱火光在漆黑的夜里前行着,后面的人也只能跟着前面的步伐抹黑行走,因此速度很慢。
但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也没有任何人说话。
这就是李由的风格,和他的父亲李斯一样,李由信奉法治,是法家最虔诚地信徒。不过,李斯将法用于治国,李由将法用于治军。
那严厉地治军手腕即便当年的蒙恬见了也大吃一惊,一万青木卒被他训练地就有如死尸一般,没有表情,没有恐惧,没有思想,只知道听命于统帅。
不过,青木卒上下没有任何怨言,因为李由对待自己,比对他们都狠。他们一天训练六个时辰,而李由一天训练十个时辰,他们吃什么,李由就吃什么,他们没得吃,李由也不会例外。
正是因为这样,青木卒上下一心,纵然是蒙恬对之也赞不绝口,常道:“想不到李斯那讨厌鬼竟会生出一个如此规范的战士。”
三个时辰,他们整整用了三个时辰潜行到了虎牢关的关城之下,他们口含树枝,轻轻将云梯搭建了起来。其中难免有些声响,但寒风的怒吼太大,早已将声响掩盖了下去。
李由机械似得脸庞没有任何表情,一挥手十余名青木卒矫捷的顺着云梯攀爬了上去,速度如若灵猴。
青木卒上了城墙还未被人发觉,直到一声尖叫,第一名受害者出现的时候方才有人惊醒过来,可这时城墙上已经聚集了不下百名的青木卒,他们不断的挥舞着利刃,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虎牢关城墙上的半数秦卒都死在朦胧之中,余下的也根本无法抵抗源源不断的青木卒,他们很快占领了城墙,打开了城门。
数千青木卒蜂拥而上。
虎牢关正式告破,守将无力回天,自烧杀。桓占领了虎牢关,大军直逼雒阳而去。
这时,他们得到了曹操、项羽以少胜多于巨鹿大破秦兵一事,全军上下立时斗志昂扬。
大军包围了雒阳,桓本欲攻城。
张良劝说道:“巨鹿一役,秦国主力尽灭,秦王朝正是动荡之机。与其强攻,不如安抚,兵不血刃攻取雒阳。”
虎牢关一役,张良出计风雪夺虎牢后,桓对他心服口服,二话不说依言而行,围城一个半月后,雒阳城门打开,守将陈武在城中隐士叔孙通的劝说下决定归顺曹操。
陈武武艺高强,豹头虎眼,阔面重髯,膀阔腰园,持一条镔铁点钢矛竟可与桓战上百合不败。
张也在这时低语桓,道:“叔孙通是为高士,知通变,傅文学,胸藏万卷,具治国之才,乃世之大贤。”
桓焉不知道人才的重要,热情的接待了两位,言道:“陈公不在,桓某无权封两位官职,但可保证陈公求才若渴绝不亏待二位。”
陈武、叔孙通见桓如此优待,心中自是大喜。
收编了雒阳守兵,兵力已达四万五千,大军于雒阳整军待命,打算等冬季过后在出兵函谷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