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争虎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战国时代,武将大多有自己独树一帜的战旗,比如前面提到的武田晴信——这时候的他已经剃度出家,并取法号为“信玄”了——即是以《孙子兵法》中有关“风林火山”的文句为旗,以此彰显武田军攻无不克的强劲战力。上杉政虎亦然,据称他曾在毗沙门天的佛堂前得到启示,于是自称毗沙门天的化身,不单战前要在毗沙门堂前思索战术,临阵更是打出“毗”字军旗,以天神之名号令全军。“风林火山”与“毗”沙门天,也就由此成为了当时名将的代言词。永禄四年(1561年)八月十五日,这两面战旗终于第四次在战场上相逢,地点仍是信浓国北部的川中岛。信玄先声夺人,率部进驻川中岛西部的茶臼山,阻断了政虎退往越后的归途。政虎自不甘示弱,径直引军前往南部的妻女山布阵,同样断绝了武田军通往南信浓及甲斐的道路。双方对峙到这月底的二十九日,用兵审慎的信玄因感作战路线难以回旋,于是退下茶臼山,转进到位于妻女山北侧的要塞海津城中,以此横绝了川中岛的中央地带。政虎于此却仿佛视若无睹,仍旧端坐妻女山头,打着鼓乐悠闲度日,一反常态地放弃了主动进击。
动静易势,似乎预示着这场大战之不同寻常。然而上杉政虎是沉得住气,武田信玄那边却有些坐不住了。要说武田家历经在此地三次合战,外交和战争相辅相成,步步蚕食,实际上已经控制了大部分的北信浓地区,收获颇丰,只是因为政虎的存在,使得信玄始终不能对越后放松警惕。此番出兵,围魏救赵,解除盟友北条家的困局自是其一,其次也是想趁着政虎在小田原城下受挫,好完成对长尾家的最后打击。但不想政虎居然转而采取守势,完全不以取胜为念,故此,出于担心再度陷入长期对峙、导致军心涣散,武田家重臣纷纷向信玄提议与长尾军展开决战。
重臣们的理由也很充分,因为政虎此来兵力不过一万三千人,在总数上不及两万余人的武田军,加之妻女山与越后相隔甚远,中间又有个海津城扼守当道,上杉军看似稳如泰山,其实应该已经陷入了粮草不继的窘境,值此良机,只要对准他们当头一击,政虎如何擅战,也难以再维持得住当前这种局面了。
话虽如此,但是又有谁能够猜得透一代名将上杉政虎心里究竟作何打算呢?武田信玄终究还是慎之又慎,召来心腹大将高坂昌信和山本勘助,经由仔细探讨,最终确定采用勘助所提出的“啄木鸟战法”,向上杉军发起猛攻。所谓的“啄木鸟战法”,是指好像啄木鸟在林间吃虫,常常会去敲击虫洞背后的树干,把藏在洞里的虫子吓出来一样,武田两万大军兵分两路,一路别动队一万二千人,由高坂昌信带领,趁着夜幕迂回到妻女山背后,迫使上杉军向正前方的海津城移动,而信玄则亲率八千人马守御本阵,待得昌信得手,立即上前完成对上杉军的合围之势。行动时间则定在了九月九日深夜,也就是这年的重阳节这天。
提出这个作战方略的山本勘助,在后世流传的一本记述武田家及信玄战史的《甲阳军鉴》当中,被称作有如信玄左膀右臂般不可或缺的天才军师。只是除了此书,却再难找到其他任何记述有关勘助事迹的史料了。何况此书史料本身的可信度也很低,就连它的作者,根据考证,也未必见得就是那位号称“武田四名臣”之一的高坂昌信,而系他人伪托。所以武田家的军师山本勘助是否真有其人,也就成了一个战国时代遗存至今的不解之谜了。

武田信玄既然采用了这位传说中的勘助——或者别的什么人,或者就是他自己——的提议,自去安排不提,那边的上杉政虎却不是只知待在树洞里的虫子,当然不会坐等敌人如其所愿地合围上来。原本上杉军此前采取的守势,其实也是为了寻求与信玄通过一场大战一决雌雄而故意摆出的诱敌之计,政虎以静制动,想从武田军的运动中寻找到破敌的良机。从这个角度而言,这也是他在历次战斗中不断成长磨练,擅于从对手身习优点的缘故。九月九日这天傍晚,在庆贺了重阳佳节以后,一直心系战局变化的政虎循例登上高处眺望山脚下武田军的阵营,忽然发现今天的炊烟较之以往更显浓密,思维敏锐的他立即意识到,这是武田军在当夜即将有所行动的征兆。
而后,端坐本阵几经参详,再根据麾下斥候所传回有关武田军的蛛丝马迹,上杉政虎终于猜透了武田信玄所将要采取的策略。不过,形势虽然于己不利,其中却也隐藏着击败信玄的决胜契机。于是他当即下令,全军禁止发出任何响动,趁着夜幕低垂,一万三千人悄无声息地从妻女山头出发,向着海津城前的武田军本阵进发了。既然武田军分兵进击,那么本阵的人数必然不及全体上杉军主力,只要顷尽全力,赶在他们的别动队到来之前粉碎武田军的抵抗,斩下信玄的首级,那么这场已经纠缠了自己八年之久的北信浓争端,便可以划上一个完满的句号了。
这也只有政虎才会如此行事,换作旁人,虽然能够想到这样先发制敌的战略,但顾担心可能陷入武田军的合围当中去,未必会如此行事。政虎一贯的作战口号就是:“舍死去战则生,贪生而战必死!”
妻女山以下,与海津城间横隔着一条千曲川,西侧便是武田本阵所在的八幡原。有关政虎此番夜间率众疾行的场景,在后来江户时代晚期的家赖山阳笔下,便有所谓“鞭声萧萧夜渡河”之句,其情其景,也确实令后人为之心驰神往了。
对于上杉政虎这一系列迅速而隐蔽的行动,武田信玄方面浑然不觉,依然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着“啄木鸟”的相关部署。根据史料记载,次日清晨八时许,当笼罩在八幡原上空的浓雾逐渐散去,武田将士这才骤然惊觉,上杉军已经在政虎的率领下迫近了他们的本阵。然而信玄终究久经战阵、不动如山,于是镇定自若地指挥留守的八千人布下鹤翼之阵(如伸展的鹤翼般纵深宽广的阵形),同政虎展开了两人交手以来首次正面大规模对决。与之相应的,为了赶在武田军的别动队抵达战场之前击败信玄,政虎则摆出车悬之阵(如车轮般前后相继、轮番攻击的阵形),集中力量向武田军阵形的中心腹地发起了猛攻。
不过此事也和那位神秘的勘助一样,存在着某些疑点。要知道,以信玄之精于用兵,如何会在自己的战力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摆出鹤翼这样原本是为了以优势兵力围歼敌军的攻击阵形呢?这实在是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只是因为战国时代没有官修史籍,一些著名的历史事件都是口头相传,或是私人野史所述,其间多有与史实不符之处,而后人虽然存有疑虑,却也是无从考证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