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昭寺活佛(1)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大昭寺位于拉萨古城中心,公元647年兴建,距今超过一千三百年年,是藏传佛教最神圣的寺庙,历代**或班禅的受戒仪式都在这举行。它也是西藏最早的木结构建筑,融合汉、藏、尼泊尔、印度的风格。
大昭寺带给我的震撼超过布达拉宫,不是因为它的建筑辉煌壮丽,而是顺时针绕着大昭寺磕长头的虔诚藏民。
立正,口诵六字真言,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向前一步。
双手保持合十移至额头前,再走一步。
双手继续合十移至胸前,跨出第三步。
膝盖着地后全身伏地,掌心向下双手伸直向前划地,额头轻扣地面。
起身后,周而复始。
这些虔诚的藏民,双手和膝盖戴着护具,满脸风霜,风尘仆仆。
身子匍匐于地,掌心向前划地时,发出沙沙的声响。
靠着坚强信念,用身体丈量土地,三步一拜,缓缓绕行。
即使只是顺时针绕着大昭寺走一圈,也得花几个小时吧。
远在各地的藏民,沿途跋山涉水,餐风露宿,一路磕长头,可能得花上数年才能抵达心中的圣地。
遇到要涉水时,也会在河岸边磕满河宽的距离,再设法过河。
而在大昭寺旁边,也有一群在原地磕长头的藏民。
虽然他们并不需要步行,但每个人都认为最少要磕满一万次头,才能表达虔诚。
我在大昭寺外被这些磕长头的藏民深深打动,呆立许久。
终于醒过来后,买了票,走进大昭寺。
沿顺时针方向参观寺庙,从画满彩绘佛像的千佛廊,穿过夜叉殿、龙王殿,绕过数百盏酥油灯,来到觉康殿。
觉康殿最著名的,就是释迦牟尼十二岁时的等身像。
这尊金身佛像由印度送给中国,再由文成公主带入西藏。它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或是艺术价值,最重要的是,这尊佛像跟两千五百年前真实的释迦牟尼一模一样。

等身像是释迦牟尼得道后,应徒众要求所建造和真身一样的佛像。
据说参照了佛祖母亲的回忆,并由释迦牟尼亲自开光。
我很庆幸这时的游客非常稀少,于是不知不觉间,学习大昭寺外磕长头的藏民,在佛像前原地磕长头。
我祈求佛祖保佑这世界祥和安康,也请保佑我这次西藏之行顺利。
一次又一次,不知道磕了多少次头,直到听见有人说:“你是从台湾来的?”
我停止磕头,站起身,回过头看见一位三十岁左右的喇嘛。
“你怎么知道?”
我很纳闷,莫非我长着一副蕃薯脸,所以一看便知从台湾来的?
“你的台胞证掉了。”
他手里拿着浅绿色的台胞证向我晃了晃。
我摸摸外套口袋,台胞证确实不见,可能是刚刚磕长头时掉了。
我接过他递过来的台胞证,说了声谢谢。
瞥见夹在台胞证内的A4照片,我鼓起勇气说:“请问……”
“有事吗?”他闻声回头。
我将照片摊开,递给他,问:“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他看了照片一眼,似乎吓了一跳。
“想见活佛吗?”他突然问。
“可以吗?”我有些不敢置信,“真的可以吗?”
“应该可以。”
“那我该怎么做?”我很紧张。
“献哈达就行。”他微微一笑。
我赶紧到大昭寺外面八廓街上买了条白色哈达,再回到大昭寺。
他引领我走到一个房间,然后他走进房间,我在门口候着。
当他探身出来朝我点个头后,我带着紧张与恭敬的心走进房。
活佛坐在铺了藏毯的床上,床边脚下摆了盆木炭火炉,炭火正旺。
我双膝跪地,双手捧着哈达高举过头,身体弯腰前倾,双手平伸将哈达捧到活佛足下。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