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节 五把钳(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福州城北,有一坐小山,名叫屏山。此山海拔45米,方圆2平方公里。景色秀丽的山顶,树木掩映着一座别墅。
花生花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出神地眺望着远处的闽江口,像是在思考着什么。
“大哥,你要的人我带来了。”花生豆走了进来。
“叫他进来。”花生花很是欣喜,声音甚至都有点激动了。
“大哥,这、、、、、、行吗?”花生豆语音中透露着犹豫。
花生花瞪了他一眼,“你哪来那么多废话,快点,叫他进来。”
“大哥、、、、、、”花生豆还想说什么,花生花又瞪了他一眼,他只好叹了口气,拍了拍手。
一个土头土脑的乡下模样的人走了进来,心虚地打量着别墅里豪华的布置。
“请坐,请坐。”花生花忙不迭的招呼着。
那人受宠若惊,点头哈腰地说:“好,好。”把半个**坐在软绵绵的沙发上,身子挺的笔直。
花生豆目光中透露出不满,大喇喇地坐了下来。
花生花搓着手,兴奋地问:“大哥,你贵姓?”
那人欠了欠身子,拘谨地说:“您别客气,我叫刘炳。瞎子阿炳的炳。”
“哦,刘大哥、、、、、、”花生花欲言又止。
刘炳伸了伸手,“您请说,请说。”
花生花笑了笑,说:“那我就直说了。我找刘大哥做的这件事非同寻常,对方是一个极有势力的老大,而且武功很高。这件事是不能失手的。刘大哥可有把握。”
刘炳笑了,“这个你且放心,‘五把钳’的名字你既然知道,手段难道还不了解吗?放心,只要我能摸着点子的‘油边’,他绝对活不过三天,而且神不知鬼不觉。”
花生花笑逐言开,问道:“什么是‘油边’?”
刘炳摸着自己腰部,说:“这里。”
“哦,哦,原来是这样,那就一切摆脱刘大哥了。你先休息几天,回头我会把详细情况向你说清楚。”
刘炳站起来,点头哈腰地说:“行,行,没得说。”伸出手来,要和花生花握手。
花生花脸色一变,却不伸出手去。
刘炳像是意识到什么,“不好意思,不好意思。”那手缩了回来。
送走刘炳,花生豆不满地问大哥:“这人行吗?那东西真有那么玄?”
花生花坐在沙发上,眼睛斜看着弟弟,笑道:“有些事情,真的超出你的想象,你信也好,不信也好。”
花生豆撇了撇嘴,道:“我反正是不信。”
花生花坐直身子,说:“好吧,我就把我亲眼所见的告诉你听听。”
在二十多年前,当时只有三十多岁的花生花慕名去了江西省的丰城。

花生花始终忘不了师父说过的话,“千万不要得罪丰城人,因为他们有一门奇术‘五把钳’。只要轻轻一碰你的身体,便能取你性命。”
也许是因为师父把这门奇术说的太过诡异,让花生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一心想要去见识见识这奇术的真实面目。
丰城是一个古朴的地方,远在夏商时候就开始有人居住,春秋就有城市建立。着名的洪州窑的遗址就在这里,如今去参观景德镇的瓷器博物馆,那些被标榜的着名的瓷器艺术家们很多都是丰城籍;抗法名将邓子龙老将军也生在这里;最着名的是那把闻名遐迩的龙泉剑就是春秋时期在这里发现的,所以丰城又叫剑邑。史书有载,王渤的《滕王阁序》也说:“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就是说的有关丰城的两件事,前者就是说的龙泉剑邑。后者说的是汉朝着名的孝子、学者徐儒。
丰城话带有很强烈的文言痕迹,难怪这里进士、状元层出不穷。他们和人打招呼问你要去哪里时,会说:“去何地呀?”;语言中也经常用倒装句,比如:“你打我不赢”、“学我不到”……;发音就更复杂了,一些古文中的谐音在这里多能找到,比如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面的“斜”要念“XIA”,否则就不押韵,而丰城人就这样念这个字。
花生花是福建人,说的是闽南话,在当地沟通极为不便。还好他普通话勉强还行,当地人倒还听得懂。
在丰城转了两个月,连一点“五把钳”的眉目也没问出来。当地人对他这个外来人抱有极大的戒备心理,一听到他问“五把钳”都露出嫌恶的表情,甚至有人会立刻开口大骂,叫他混蛋。
这天,心情烦闷的花生花无聊上街闲逛。走到一家照相馆门前,忽然看到一个地摊前围了一大群人,大吵大闹,像是发生了什么事,连忙跑了过去看热闹。
人群中间是一男一女,女人在地上躺着,伸着手抓着男人的衣袖,死不放手。
围观众人议论纷纷,有人说:“抓紧时间去医院吧。”
可是人群中又有人说:“没用的,西医根本不懂,什么也查不出来。”
那男人也大声符合说:“是啊,去检查。”
花生花像旁边围观的人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有人告诉他“这男人用五把钳害人呢,被抓住了。”
花生花心里一震,仔细看地上躺着的那女人,只见她两腿直直的,像是已经半身不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