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搞强人——东方朔:我有学问我怕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方朔,汉武帝驾前宠臣,官至太中大夫,讲白了就是皇帝的高级御用顾问。在民间传说中,东方朔被塑造成为一个长寿仙人,但很不安分,王母娘娘的蟠桃三千年一结果,东方朔就偷了三次。他的广见博识、他的诙谐滑稽、戏弄权贵,似乎也与他这个神仙的身分有关。东方朔的这些传说,从汉代就已流传。《史记•滑稽列传》后所附的东方朔的事迹,并非司马迁所作,而是褚少孙(西汉元帝、成帝之间)的补传,已多是奇闻逸事,而到了东汉班固写《汉书》时,东方朔的传说已经是“行于众庶,童儿牧竖莫不眩耀”了,所以班固在《汉书•东方朔传》特别指出:“凡(刘)向所录朔书具是矣,世所传他事皆非也。”这样看来《史记•滑稽列传》、《汉书•东方朔传》中有关东方朔的记载肯定存在后人的虚构和编造,所以这些有关东方朔的史书记载极具传奇色彩,把东方朔描绘成亦正亦邪,亦仙亦俗,亦君子亦小人,令人匪夷所思的人物,但有几点可以肯定,其一东方朔博学机智,能言善辩;其二性格滑稽幽默,不拘小节;其三精于察言观色、处理人际关系;其四人格高尚,敢于正言直谏,不畏权贵。
从无名之士一步一步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在朝堂上语惊四座、胆大妄为、调侃朝臣、戏弄权贵,在至高无上的汉武帝面前也敢撒娇、诡辩、恶搞,即使未能成为治国安邦的重臣,但却衣食无忧、全身而退,美名流传后世,也堪称千古奇才。唐颜真卿,楷书宗师,后人尊字若其人,方正刚直,忠贞不屈,在任平原太守时对朔庙和朔墓(东方朔,西汉平原厌次人,死后葬于故里)进行修建,除了为朔墓加固封土、栽松种柏外,更重要的是颜真卿亲自书写东方朔画赞碑(晋人夏侯湛写有《东方朔画赞》,对东方朔的高风亮节以及睿智诙谐,备加称颂,颜真卿将此文书写刻碑)。所书写的画赞碑四面刻字,正文楷书,碑阳额篆书,阴额隶书,一块碑集颜三种书体尤属可贵,现在您若到山东陵县神头镇瞻拜朔庙,可看到画像赞碑,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那么东方朔凭借什么可以在神圣肃穆的朝堂上随心所欲的自我表演,享尽荣华、平安无事的与皇帝相伴一生,难道说汉武帝是好好皇帝吗,非也,实事上汉武帝是极不好相处的,他杀了许多曾辅佐他开创帝国霸业而立下汗马功劳的大臣,晚年连自已的亲生儿子、孙子都不放过,他最后宠爱的钩弋夫人都只凭他一句话:“母以子贵,当死!”给赐了死,可见他连家里人都是防之又防,怎么会对东方朔一忍再忍,放任他的所作所为?
原因就在于知识就是力量,我有学问我怕谁,而且我还是快乐教学!汉武帝在沉闷的朝堂上听着毕恭毕敬的朝臣们正而八经的讲论政事,听得都要得忧郁症了,这时东方朔出来调节调节气氛,逗得武帝哈哈大笑,既放松了情绪又学到了新知识,即便有时触怒了龙颜,汉武帝也舍不得杀他,能逗出那么有学问乐子的东方朔世上难寻。
一、初级恶搞
武帝即位初年,征召天下贤良方正和有文学才能的人。各地士人、儒生纷纷上书应聘。想在人才济济的长安脱颖而出谈何容易,东方朔想了个奇招,也要感谢蔡伦还没有出世,东方朔的上书用了三千片竹简,两个人才扛得起,武帝很惊讶,看看倒底这人杂整那么些话呢?读了二个月才读完。在自我推荐书中,东方朔自吹:“我十三岁才读书,三个冬天读的文史书籍已够用了。十五岁学击剑,十六岁学《诗》,《书》,读了二十二万字。十九岁学孙吴兵法和战阵的摆布,懂得各种兵器的用法,以及作战时士兵进退的钲鼓。这方面的书也读了二十二万字,总共四十四万字。我钦佩子路的豪言。如今我已二十二岁,身高九尺三寸。双目炯炯有神,像明亮的珠子,牙齿洁白整齐得像编排的贝壳,勇敢像孟贲,敏捷像庆忌,廉俭像鲍叔,信义像尾生,我够得上做天子的大臣吧!”《史记》评之为“文辞不逊,高自称誉”。武帝看完后心想怎么还有比毛遂还毛遂的人呀!一下记住“东方朔”并且大加赞叹(上伟之)。对东方朔给了一个待诏公车署,地位低,待遇差,平常也难得一见汉武帝。(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
久之,东方朔着急了,看来皇帝没有再提拔我的意思,我得想法见到皇帝展示我的才华。他跑去恐吓喂皇马的侏儒道:“你们的死期到了!”那些侏儒当然不理解问他为何,他说:“像你们这样矮小的人,活在世上无益,你们力不能耕作,也不能做官治理百姓,更不要说拿兵器到前方去作战。像你们这样的人,无益于国家,只是活在世上糟蹋粮食,所以如今皇上一律要杀掉你们。”侏儒听后大哭,东方朔对他们说:“你们不要哭,皇上就要来了,他一来,你们就去叩头谢罪,或许能保你们不死。”一会儿,武帝乘辇经过,侏儒号泣叩首,武帝莫名其妙,侏儒说:“东方朔说皇上要杀我们!”武帝很生气招来东方朔问话,东方朔回答道:“臣朔活着要说,死了也要说这些话。那矮子身长只有三尺多,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我身高九尺多,却也只拿到一袋米的俸禄,钱二百四十。那矮子饱得要死,我饿得发慌。陛下广求人才,您认为我讲的话对的,是个人才,就重用我;不是人才,也就罢退我,不要让我在这里浪费粮食。”武帝觉得有趣也有理,任命他为待诏金马门,这次恶搞让东方朔升了职,再次尝到恶搞的甜头,胆子也越来越大。
二、恶搞升级
一天武帝把一只壁虎放在盂盆下要大臣们猜是何物。大臣们都猜不出。东方朔上前猜道:“它是龙吧,没有角;是蛇,却有脚,它跂跂脉脉地会在墙壁上爬行,这不是壁虎,就是蜥蜴!”皇上便赐给他十匹缎子。接着又叫他猜其它东西,他都能猜中,得到很多的赏赐。武帝身旁的宠优郭舍人有些不服气,把一个长有芝菌的树叶放在盂盆下让他猜,如猜出他甘愿受笞一百。东方朔说:“生的肉叫脍,熟的肉叫脯;生在树上寄生的东西叫芝菌,盂盆下就是这个东西。”东方朔又猜对了,汉武帝叫人打郭舍人一百下。郭舍人被打得哇哇直叫。东方朔又说:“咄!口上没有毛,声音謷謷叫,**翘得半天高。”郭舍人怒道:“东方朔胆敢讥笑皇帝身旁的近臣,罪当弃市。”武帝问东方朔:“为何要笑他?”东方朔说:“臣并未笑他,只是与他作个谜语罢了!那口上没有毛的,是狗洞,声音謷謷是乌在哺他的小乌,**翘得很高的,是仙鹤低头在啄食。”众大臣对东方朔无不佩服得五体投地,汉武帝也十分高兴,提拔东方朔任常侍郎。
在去甘泉宫的路上,汉武帝看到了一个红色的虫子,头目牙齿耳鼻都有,随从都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武帝就让东方朔来辨认。东方朔回答:“这虫名叫‘怪哉’。从前秦朝时拘系无辜,平民百姓都愁怨不已,仰首叹息道:‘怪哉!怪哉!’百姓的叹息感动了上天,上天愤怒了,就生出了这种虫子,名叫‘怪哉’。此地必定是秦朝的监狱所在地。”武帝就叫人查对地图,果然。武帝又问:“那怎么除去这种虫子呢?”东方朔回答:“凡是忧愁得酒就解,故以酒浸这种虫子,它就会消亡。”武帝叫人把虫放在酒中,一会儿,虫子果然靡散了。
汉武帝曾到上林苑游玩,看到了一棵好树,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树。东方朔回答:“这树名善哉。”汉武帝暗地里叫人识别了这棵树。几年后汉武帝又问东方朔这是什么树,可这次东方朔却回答:“这树名瞿所。”汉武帝立即说:“东方朔你欺骗我太久,这次被我抓个现行,树名前后不同,这是何故?”东方朔说:“大的叫马,小的叫驹;大的叫鸡,小的叫雏;大的叫牛,小的叫犊;人小时候叫儿,长大后就叫老。这棵树过去叫它善哉,现在叫它瞿所。长少死生,万物败成,岂有定数?”武帝明知他在胡诌,也不好治他的罪。
有一天,长安的建章宫跑出来一个怪物,外形很像麋鹿。消息传到宫中,汉武帝亲自到那里观看,问身边群臣中熟悉事物而又通晓经学的人,没有一个人知道它是什么动物。武帝立即传旨叫东方朔来。东方朔看过之后说:“博学如我,怎会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名字,但只有让我吃好喝好之后,我才愿意说出来。”汉武帝立即同意。吃饱喝足之后,东方朔又说:“我知道某处有公田、鱼池和苇塘好几顷,只有陛下将这块公田赏赐给我,我才愿意说出来。”汉武帝气东方朔得寸进尺,但他的好奇心已让他不能自拔,无可奈何,只好马上传旨:“赏!”(诏东方朔视之,朔曰:臣知之,愿赐美酒梁饭大飱臣,臣乃言。诏曰:可。已飱,又曰:某所有公田鱼池蒲苇数顷,陛下以赐臣,臣朔乃言。诏曰:可。)东方朔酒足饭饱,又得了皇上赏赐,这才不紧不慢地说:这个东西叫“驺牙”。它满嘴的牙齿完全相同,排列得又像驺骑一样整齐,所以叫做“驺牙”。如果远方有人前来归降大汉,“驺牙”就会提前出现。一年多后,匈奴浑邪王果然带领十万之众前来归降,汉武帝再次重赏东方朔。

三、VIP级恶搞
大伏酷暑的某一天,武帝下诏官员到宫里来领肉。等了好久,分肉的官员还未来,东方朔就自己拔出剑割了一大块肉,并对同僚们说:“大伏天,肉容易腐烂,大家快快拿回去吧!”第二天,武帝对东方朔说:“昨天赐肉,你为何不等诏书下来,擅自割肉归家,这是为什么?你要自作批评!”东方朔二话不说立马开始检讨:“朔来!朔来!受赐不等诏书下来,为何这样的无礼!拔剑割肉,为何这样勇敢!割得不多,为何如此廉俭!带回家给细君(妻妾),又为何表现得如此的仁爱!”汉武帝听后说:“看似自我批评,其实倒是表扬自己!”又赏赐给他酒一石,肉一百斤。
东方朔接受皇上赏赐的方式与众不同。皇上赐饭,别的大臣都是弯着腰、低着头,细嚼慢咽,毕恭毕敬,诚惶诚恐,东方朔当着皇帝的面,狼吞虎咽,不顾吃相,吃完之后,东方朔就脱下衣服,把油乎乎的剩肉兜起来,拎着就走,以至多数时间东方朔的衣服都是龌龊不堪。(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余肉,持去,衣尽污。)东方朔是史载饭后打包第一人,值得现今公务员们学习。皇上赏赐绢帛,东方朔如数照收,担揭而去,从不谦让。而皇上赏赐的这些绢帛,东方朔全都用来迎娶美女。《史记》记载:取少妇于长安中,好女,率取妇一岁所者即弃去,更取妇。所赐钱财,尽索之于女子。
隆虑公主的儿子昭平君是个骄奢淫逸的公子哥儿,其母怕自己死后,儿子闯祸犯罪,于是预先拿出黄金千斤、钱千万给了国家,赎他的死罪。隆虑公主去世后,儿子果然日益霸道,一天酒后杀了仆人,被拘系在内官那里。因为他是皇亲国戚,不能随便惩处,廷尉于是把他交给武帝处置。武帝身旁的大臣都为他求情,说:“他母亲已为他出了一笔钱,赎了他的死罪,陛下也答应过。”武帝说:“我那可怜的妹妹,年纪很大了才有这个儿子,生前还托付给我。”说着流下了眼泪,但过了一会儿,他擦干了眼泪,又说:“法律是先帝制订的,如果是妹妹的关系破坏了先帝的规矩,我有何脸面进高帝的宗庙呢!如何去下对黎民百姓呢?”于是核准了对他外甥的惩处,同时武帝又悲伤地哭了起来。这时东方朔上前高高举起酒杯献酒道:“臣听说圣王为政,赏赐不避仇家,诛罚不分骨肉,如今您陛下遵循古训,所以四海之内兆民百姓都能各得其宜,这是天下的荣幸。今天,我捧了这杯酒,为皇上敬酒!”武帝正烦呢对他说:“古书上讲‘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这样人们才不会讨厌他’,今天的情景,是你应该敬酒的时候吗?”东方朔说:“臣听说快乐过度了,阳气要溢满;悲哀过度了,阴气要减损。阴阳变了,心气就要动;心气既动,精神澳散,邪气乘虚而入,能够消忧解愁的最好是酒。所以我奉上酒,一来表明陛下公正无私,二来要解除你的悲哀。我不知忌讳,真是罪该万死!”武帝默然无语,转身退朝,估计也是去借酒消愁了吧!
一次,东方朔喝醉了酒,竟然在皇帝的朝堂上撒了一泡尿(先是,朔尝醉入殿中,小遗殿上);这一次汉武帝真火了,下令把东方朔的官撤了,只留他待诏宦者署(劾不敬,有诏免为庶人,待诏宦者署)。
于是有人问东方朔:“人们都认为你是个疯子,脑子有毛病,是这样吗?”东方朔说:“我只是一个在朝廷中避世的人。古人到山中避世,我不同,我是避世在朝。”(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据《史记》记载,在一次酒宴上,东方朔即席作了一首歌:陆沈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意思是:在世俗中随波逐流,避世在皇宫之中,宫中也能避世全身,我何必非住深山草屋?东方朔的“避世于朝廷间”,到了晋代王康琚《反招隐诗》,演绎成“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白居易在《中隐》诗中,又提出“中隐”的概念。这样,就有了“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的说法。这成了后世许多高官惺惺作态、自命清高常说的话。
四、恶搞终极版——反朴归真
到了晚年。东方朔临终时,规劝汉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慈祥善良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邻国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汉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仅仅是善于言谈吗?”对此感到惊奇。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到临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到临终时,它的言语非常善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原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东方朔没死时曾对和他一起作官的朋友说:“天下人谁也不了解我东方朔,只有太王公知道我。”东方朔死后,武帝就召来太王公问他,“你了解东方朔吗?”太王公说:“我不了解。”武帝问:“你有什么特长呢?”太王公说,“我对星宿历法有研究。”武帝问他:“天上的星宿都在吗?”回答说,“诸星都在,只有岁星失去了十八年,现在又出现了。”武帝仰天叹息说:“东方朔在我身边十八年,我竟不知道他就是岁星啊!”心里很难过。这虽是传说,但很符合东方朔的恶搞风格。
恶搞是东方朔的无奈之举,就象现代社会不少人靠作秀才能从茫茫人海中闪亮登场,吸引众人的眼球。我们不知道东方朔倒底给武帝写了什么样的治国良策,所以也无法讨论东方朔有无治国安邦之能,但从武帝看完之后也只是给了东方朔小小的官职可以看出,武帝并不欣赏东方朔的政治策略,东方朔通过一次次的恶搞,也许是为了吸引武帝的注意,要武帝重用他,但收效甚微,相反武帝对东方朔的恶搞似乎很对味口,喜欢他的博古通今、巧言诡辩、无拘无束,这些都让武帝感到快乐,喜欢东方朔常伴左右。这让东方朔更加感到痛苦,近在皇帝身边,却不能被重用,如一优供皇帝取乐,为朝臣们所笑,于是恶搞成了他发泄不满的方式了吧!他的散文赋《答客难》中,假设客人向作者问难,嘲笑他虽有“博闻辩智”,却难与苏秦、张仪的地位相比。然后便辩解道:“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战国之时,诸侯并争,“得士者强,失士者亡”,谈说之士,身处尊位,而如今天下一统,由朝廷掌握用人大权,贤与不肖没有区别。文章从侧面表露出自己在汉武帝大一统时代下才智无所施展的压抑感,皇帝随意抑扬人才,致使贤愚不分的现实。文章采用说反话的形式,充满了牢骚不平之气。他的另一篇《非有先生论》,假托非有先生之口,发表“谈何容易”的感慨,也是抒写怀才不遇之情的作品。
东方朔常伴君侧,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正是因为他太了解汉武帝,知道如何与武帝相处之道,才能平安度过一生,死后武帝还能经常挂念他,遇到众人不能解答之时,情不自禁呼“朔来”,顿感伤怀。东方朔临死之话,正是预示着汉武帝晚年所犯大错,迷恋仙道,听信小人谗言,生出巫蛊之祸,杀害自己儿孙,在无尽后悔和自责中郁郁而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