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用商业筹资模式,开发三峡,绿化两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商业筹资模式,开发三峡,绿化长江两岸
重庆经济发展大手笔
引子:重庆直辖时,每年给市领导写一封信,第二封信就提出了用商业筹资模式,绿化长江两岸,开发三峡的问题,随后又写了长江绿化的思考。
今年清华大学教授魏杰来渝,纵论西部大开发,说到西部开发,称不少地方和单位都等着拨款,被动的姿态将一事无成,徒叹奈何。
他认为,可行性项目研究和前景诱人的大手笔,方可得到国家政策的倾斜性支持,干出一番不同凡响的事业,造福一方人民。并称;你没有衡量利弊,审时度势,科学合理的项目,如何开发?国家又如何支持?(此段摘自重庆晚报2月25日头版)
正文:
一、什么产业是重庆造福一方的产业在长江绿化的思考一文中,我认为一定要对产业进行分析和研究,支柱产业它可以是重庆经济的利税主力,产值主力,也能解决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但肯定对三千万重庆人的脱贫致富起不到有影响的作用,加上和其它省市支柱产业的重叠,竞争十分激烈。
如汽车、摩托车等等。但因其在现阶段重庆经济举足轻重的作用,又不得不抓,而且要抓好。所以我们的任务是挖掘潜在优势产业,换言之就是要找寻重庆造福一方的地区优势产业。
以重庆的道路交通投入为例,年投资额近百亿,我们认真研究一下,它究竟解决了多少本地区的劳动力就业,又有多少金额投入到我市的相关企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说句不中听的话,作用不大。
其原因是技术的发展,机器代替了人力,而市场的开放,缺少竟争能力的我市企业往往难有作为,唯一能提供的是卖苦力的繁重体力劳动者。
要使我市的绝大多数人脱贫致富,笔者认为唯一可行的办法是用商业筹资模式,开发三峡,绿化长江两岸。
二、长江三峡的绿化和生态开发是重庆的大事,是全国人民的大事,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大事。
黄河的断流,给我们留下了唯一的长江。但长江流域的植被破坏,已经给中华民族敲响了警钟,恢复植被,绿化三峡刻不容缓。
纵观长江流域,出三峡是一片沃野,没有植被恢复的空间,反观三峡地区,万县、涪陵直到重庆多是经济落后,人烟稀少的的山区,又是三峡旅游的黄金通道,由于长江在中华民族心中和世界人民心中的特殊地位,为以商业模式筹资开发三峡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由于恢复植被绿化长江的工作是一项大投入的工作,与其它视投入产出为目的的商业开发不同,这种商业的投入,资金不存在返还,也没有利息,其回报是资金投入企业的知名度的提高,类似于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投入,而收益却多得多。
笔者曾在两文中,提出沿长江三峡两岸纵深三重山用出让山林命名权的方式引资开发。
我们的企业可以花数千万元在中央台打数十秒的广告,或者买下一个球队的命名权,我们为何不吸引他们花同样多的钱,命名开发长江三峡,让三峡两岸出现,绿色世界海尔林,红塔林,香港林,澳门林,浙江林,山东林,内蒙林,李嘉诚山庄,王永庆山庄,盖茨山庄等等。
认领命名的投入,按较为现代化的标准进行绿化和生态开发,其管理人员可以是大学生,研究生,雇工可以是城市下岗或待业人员,边远山区的农民,还可以有意识的让一些难以开发的偏僻山区的山民(除保留旅游通道的集镇外)向长江沿线的三重或四重山区内迁居,还山区为原始状态。
投入巨资的企业,除可以沿江进行有限的,和旅游相吻合的广告宣传外,重庆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可以用专题报导的方式连续跟踪报导,用热心公益事业的方式,提高其知名度。
我想邵逸夫先生愿意在西师修一栋逸夫楼,当他得知此事后,一定会为民族的事在长江两岸投资修建逸夫林。
在长江绿化的思考中,我认为用这笔钱主持开发的人应该是德高望重的学者,整个开发模式也应是商业模式,而不是看似重视,实不重视的政府行为。
责权利相结合,作出贡献的学者,教授,工程师,大学生,第一线的农业工人该拿高薪,就拿高薪。只要有钱,开发的手段亦要先进,建设的应该是现代的林业和生态农业(还可以引进海外的生态农业开发人才和技术,主持美国西部田纳西州开发的就是一位华人学者)。
只有让海内外华人,企业家以及世界把目光投向三峡,愿意把资金无偿的投向三峡,出现一个个充满现代气息的以人造森林为主要景点,以显示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的时候,三峡旅游才能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内独占鳌头,享誉世界,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的三千万市民才不会为挣三、四百元/月的现金收入离乡背井,去干人家谁也不愿干的苦力;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城市的就业机会将更多的面向新生代,而不是老停留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就业的下岗工人;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市民才会更加关注公德和公益事业,愿意把更多的精力和金钱投向智力投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体现知识在改造自然中的作用,体现知识的真正价值,所谓的高科技企业才能如鱼得水得到发展状大。
这是个设想,但绝不是幻想,我相信一大批正直的渴望替国家出力的人,特别是一些退休下来,身体尚好的人,不要钱都愿意参与这项造福民族和子孙的事业。
退休市民郑**2000.2.26晚
因以前的文章都寄给政府官员及一些学者,得不到回音。为了不浪费本人的表情,甚至另附邮票,期望若无价值原文退回,不要扔进垃圾箱,邮票白送,但仍无消息,真是搞不懂。我想还是不要成天拿着人民的钱,眼睛只看麻将和股市为好。此文只寄新闻媒体和清华大学的那位教授。
---
千万颗心在跳动-重庆市人民政府征集人民来信建议纪事
以下转载当红网的一篇文章,主要评述当年重庆市的人民来信,其中有阳关的去信。阳关本名郑祥光网名取自本名的偏旁:关阳(人民网、QQ等),因注册的需要也用阳关(新华网)。
社会热点•千万颗心在跳动
(2002-06-0310:57:12)
千万颗心在跳动
----重庆市人民政府征集人民来信建议纪事
本刊记者冉彪
“抽点空闲,抽点时间,领着公仆常下乡看看。带上法律,带上文件,陪同干部常下乡看看。百姓积压了一些心愿,农民肩负了很多重担。国家的政策向农民说说,发展的路子跟百姓谈谈。常下乡看看,下乡看看,哪怕是跟农民谈谈心来抽支烟;常下乡看看,下乡看看,哪怕跟百姓说说话来聊聊天。百姓不图公仆为他做多少事呀,一辈子总勤劳就盼个美好人间。”

以上是巫溪县城厢职中学生郑伟在将《常回家看看》的歌词改成《常下乡看看》后,寄给重庆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一封情真意切的建议信。郑伟的建议得到市长包叙定的高度重视,很快就此事作出批示,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赓即,市政府办公厅将包市长的批示以及郑伟的建议以《工作通报》的形式,原文印发给全市区县级领导干部。
这只是重庆市实行人民来信征集制度5年来,无数精彩“镜头”中的一个。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汹涌,重庆面临加快发展自身、赶超经济发展先进地区的历史重任。用什么办法把全市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凝聚起来,以实现振兴重庆的目标,重庆市决策层为之思索、寻觅。1996年,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重庆市人民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应运而生。它,搭起了政府和人民心连心的桥梁,开通了集中市民力量和智慧的管道。为鼓励人民群众献计献策,市政府还专门制定了《重庆市人民建议奖励办法》。
这些年,许多外地人来到重庆,都不禁惊叹:重庆变了!但他们哪里知道,不仅重大市政工程如宽阔整洁的人民广场、雄伟壮观的朝天门广场、流光溢彩的解放碑步行街,是采纳广大市民的建议而建设的,而且涉及精神文明建设和改善投资环境的重大决策,如重庆市民最高荣誉奖“争光奖”(现改为“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的设置、“1+6”政策的出台,也是来自于市民以及外地客商的呼声。
一位名叫郑祥光的老人致信市委书记贺国强,建议进行商业筹资,开发建设三峡绿色生态区。他在信中说:企业可花数千万元在中央电视台打数十秒的广告,或者买下一个球队的冠名权,我们为何不吸引其花同样多的钱,命名开发长江三峡?他建议从重庆到万州及长江三峡两岸,利用沿江的广告效应,以出让山林命名权的方式,引资开发;生态区以恢复植被生态开发为主,主要是人工造林,让三峡两岸出现绿色“海尔林”、“红塔林”等。
丰都县财贸委员会副主任胡志写信给包叙定市长,建议制定《领导决策失误追究制》。他说,大凡人们提到**总是认为贪污、收受贿赂等才是**,然而一种更为严重的**行为却被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决策失误。有的领导根本没有经过调查研究,便头脑发热、随意决策的情况在工作中经常发生。决策失误既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损害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也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他建议市委、市政府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尽快出台《领导决策失误追究制》,以此规范决策者在决策方面的行为,减少和杜绝决策失误所带来的各种损失,促进经济长足发展。
“愿重庆的明天更美好!”这是每一个重庆人发自肺腑的声音。
请听,南岸区居民李相勇大声疾呼:应该将江总书记“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的亲笔题词,制作成“重庆形象彩色宣传广告牌”,树立在人民广场、朝天门广场、江北机场、菜园坝火车站广场等重庆“窗口”地带,向全国、向世界呈现大都市的追求。
请看,韩国重庆汪泉公司刘放热切建议:中国就要加入世贸组织,重庆应以及时提供信息、宣传普及知识,开展专业培训、延揽专业人才、组织学术研究等为目标,着手建立“重庆世界贸易组织协会”;同时,在北部新城修建“重庆WTO贸易中心大厦”,使它成为进出口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大楼。
人民建议来信,陈述的是“老百姓的好点子”。在每一封来信的字里行间,溢满真情,为着一个目标——把共和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建设得更加美好。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王鸿举说:重庆市所有的发展、所有的进步,都是广大人民群众努力的结果,没有人民的支持,我们将寸步难行。
为了不辜负市民们的期望,为了再创巴山渝水的辉煌,市委书记贺国强、市长包叙定等市领导,坚持亲自阅批人民建议信件,对市“征集办”报送的摘报、报告每件必看,并作了许多明确、具体的批示。市委书记贺国强在市民吴泉水寄来的“关于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特殊作用”的信函上亲笔签署办理意见。为了落实贺书记的批示,市计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了以“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特殊作用”为主题的座谈会,并达成共识:锐意创新,大胆开拓,按照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要求,高起点、多层次、宽领域地认真把握和确定新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在西部大开发中吸引外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一位小学生给“市长爷爷”写信,提出了《树城市新形象,进一步美化、规范出租车管理建议三条》。包市长对此很快作出明确批示,市交委分管领导立即和有关部门的同志一道,与提出建议的小学生进行了面谈,并围绕规范出租车管理的主题,在全市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有奖征集点子活动。巴蜀中学初二学生万明明呼吁:《建肢残人无障碍通道》。包叙定当即批示:“明明同学的建议很好,可作为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予以安排。”市政管理局根据市长批示,很快在我市道路整治工程中付诸实施。目前,石桥铺转盘、长江路、两路口等地的人行道均按国家标准改造增设了“无障碍通道”。万明明因此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首次颁发的“人民建议奖”二等奖。
写建议10余篇、约11万字的渝中区招商引资办公室主任钟永玲,可说是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的常客。1997年,他参加“厦门招商会”,有感而发,针对重庆对外招商引资存在的问题,花一天一夜写出了长达17000多字的《关于重庆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的七点建议》,就地交给了重庆市代表团团长、副市长许忠民。他的建议后来大多得以采纳,就连1998年重庆市招商办的设立都是出自他的点子。他先后提出的《关于住宅小区精神文明建议》、《关于强化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素质的建议》、《关于建设中华美食一条街》等都引起了市区领导的重视,其中《两江滨江路控制性详规和城市设计初步方案》的建议,还获得1999度“人民建议奖”三等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钟永玲说,作为西部惟一的直辖市,重庆应当为西部大开发作出贡献;作为重庆市民,也应该为重庆的大发展做点事情。……(请参见正文:第24节媒体续缘,关注社会)
当红网址:http://www.xiaoshuodaquan.com.cn/blog/NewsInfo.asp?id=73
---
确实未收到回信,两年后用姓名在网上查询,查询查到了这篇文章,可惜忘记记下网址,后又通过反复查询,这篇文章终于查到。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