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长江绿化的思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长江绿化的思考
一、支柱产业的悖论
二、大自然处罚毁绿者
三、长江绿化的思考
一、支柱产业的悖论
与国民生存休戚相关的农业和林业,是基础产业,但在中国重庆却处于一个十分尴尬的境地,靠种地,造林只能解决吃饭问题,但不能解决富裕问题。
因此,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同样是干出卖劳动力的工作,靠前者却不能积累几千上万,修房造屋,供孩子读书。典型的莫过于种粮食,半年种一季稻,收入千把元,除去投入,所剩无几。
大量农民的进城,使城市人口的就业更加困难,失业,贫困,困扰着年轻的直辖市。
能够改善重庆市三千万人民贫穷状态的唯一途径,只能是振兴农业,发展现代有规划的生态农业以代替传统的耕作农业,如果我们认真的分析下重庆选择的支柱产业,没有一个产业有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大自然处罚毁绿者
黄河断流,长江断航,大范围的缺水,向毁绿者,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人类发出了一次又一次的严重警告。
人们投入巨资抗洪救灾,开渠引水,但就不愿付出十年或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以上的代价,恢复植被,还我青山绿水。
小时,住在北碚对面磨心坡背后的山沟文星场,常随母亲翻山到磨心坡方向拾柴。山上堆积的竹叶、树叶尺多厚,上面的叶子晒干了,脚踩下去,下面露出的叶子湿漉漉的。
树林含蓄了水分,让空气清新,溪水潺潺。
九十年代乘车路过大巴山的万源,满目荒山,曾戏言,如果红军此时打游击,十几里外,早被敌人一枪打中了(举世瞩目的长江三峡也大致如此)。

大面积毁绿,有生之年所见,是五八年大炼钢铁,大办农村伙食团。此去四十年毁的多,造的少,种的多,活的少。
然照我们的宣传贯用语,依旧是领导重视,成绩显著,但大自然却不卖这个帐。四川日报曾有一篇中肯的评论,植树造零。尽管如此,也未能刺激责任者有所作为。说句不中听的话,不能使在我们手中毁掉的绿色植被恢复,是执政者和执政党的耻辱。
三、绿化长江的思考
一出三峡,长江流经的是一马平川的肥田沃野,因此长江的绿化,重点应在重庆和四川,重庆的重点则在万州和涪陵。
去年初曾以重庆市农业产业发展前瞻为题,去信蒲市长,也曾就教于西南农大的学者。其中,以投入资金大,短期难见效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植树造林为例,谈了自己的看法。
植树造林应是生态农业的一部份,是现代有规划的生态农业的重要一环。历史上,种得多,活得少,原因在于只种不管,由于没有作为一项产业来开发,责权利不明确,白白的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我的建议,1、成立一个以农大院士领衔,以农业博士挂帅的,高层次,高学历,良将精兵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公司。以规划,实施对万州(涪陵)沿长江二至三重荒山的植树造林,发展现代生态农业。该公司实行经营审计,对(底稿只找到一页,暂录于此)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