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系之魂教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节系之魂教授
在川师,呆的时间稍长,听来的,眼见的,传说的,就读的物理系,是学校的一块可以与其它大学较真的招牌。
其源就在于系上的教授多。系主任田时雨是留学日本的实验物理学家、教授;赵泽贤教授从事理论物理量子力学研究;张琪老师是光学副教授;欧懋琪是无线电副教授;左震寰老师也是一名副教授。
据说,四川大学当初开理论物理,还请川师的教授去上课。
如果说一个系因教授的多寡,影响到系的声望,作为学生知之不多的话,那么后来工作后,与毕业于重庆大学无线电系的学生一交谈,才知道新开系的重大,无线电系还没有一位老师是教授。
这一点也难怪,五十年代国家刚振兴,许多有名望的教授安插在师范学院不稀奇。比如成都电讯工程学院院长谢立惠,就是从美国回来的雷达专家,最初就安排在西南师范学院任物理系教授,只有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成立时,由周总理亲点,任该校第一任院长。
成都大学理科与川师合并后,赵敏光老师给物理系带来了新的亮点。
其时,他正从事理论物理研究,曾预言第二中微子的存在。作为右派他的论文很难发表,只好求助当时的友邦苏联的物理杂志,这样一来,他的东西很快又变成了苏联学者的成就,那种情况下你又有什么法呢?

在四川物理学界他是名人,但在学校却很难有人认同。
记得六五年,四川有两人出席全国物理年会,其中川师就赵敏光。在学校赵老师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腿脚不便,柱一个拐仗。加上成都大学过来的一位系副主任腿也有残疾,至少在心底里给人以启示,在物理领域,残疾人并不笨。
进川师那段时间,教师晋级很严。就是一个讲师也要精通两门外语。在讲课的教师中,电学数王忠亮老师讲课有水平、且经常在物理通报上发表自己有见地的文章,其时他也仅是一个讲师,还没有爬上教授这步梯坎(听说五八年,王老师还搞了一台数十万千伏安的静电加速器,接受过**主席的检阅。可惜,这加速器一块作为视窗的钕玻璃,文革中,被作为靶子,被人一枪击碎,地点就是实验大楼门前)。
对教授的认知,仅是表面的认识,要能真正发挥教授的作用,却是打倒四人邦以后。
但又一个问题却暴露出来,由于长时期的耽误,一大批工作时间长,却在学术上并无多大长进的老师,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纷纷搭上晋级的末班车。那几年,所谓的副教授就是成群结队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