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 串联,走天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串联,走天涯
从北京回来的我们,并没有把心思、心劲用在本地的革命上,而是选择了大串联,走天涯。
回到学校,原来去过北京,见过**的十几位同学早已不见了踪影。
不要钱,能走遍祖国河山,肯定比坐在本地观天强。于是我们一行,陈永春、罗先觉、李厚勤和我,离开了学校,开始了外地大串联的行程。
第一站,重庆。落脚之处,重庆大学,在观赏了重庆大学的8.15的风采后,我们又乘船东下。
由于与家住杨家坪的亲戚告别,我耽误了约定的行程,在乘船时,与他们走散。还好,迟一班的货轮,到达武汉后,我居然通过查找,找到了同伴。
乘货轮出川,此前没有体验,成天关在货舱里,只有船过山峡时,才从统舱里沿着窄窄的舷梯爬上来,有心情观赏一下喘激的江水,以及与船舷擦身而过的峡江大山。
在武汉去了位于珞珈山的武汉大学,重点考察了测绘学院和工学院。尝试用四川人特有的习惯,用徒步去丈量长江上的第一桥。因太长,好象只走了一半。
从武汉沿京广线南下,来到湖南的株州,此处离**的故居韶山不远。
韶山,**的故居,同时又是红卫兵朝圣的必经之地,我们却闹了一出笑话。

凌晨二、三点钟,我们随一群欲去韶山朝圣的红卫兵,不分青红皂白,爬上了一辆我们认定去韶山的货车,一辆解放牌,好象挤了五十余人,热情可见一斑。
临近天亮,司机说,这辆车不去韶山,不相信的红卫兵,硬是不下车。因最终确实不去,所以我们也只得打消去韶山的念头。
此地,我们发生了分岐,李厚勤提出去上海,我们打算打道回府,就此别过。李厚勤与罗先觉去了上海,我和陈永春取道贵阳,经重庆,回成都。
回程有一件事感人,至今难忘。
当年的红卫兵串联,因不花钱可以乘船、乘车,所以人特别多。乘火车的拥挤,与今人春节的民工潮有得一比。
车在贵州的崇山峻岭中穿行,是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拥挤不堪,且饥喝难耐的红卫兵们,当列车停靠在一个黑灯瞎火的小站上时,不得已,向茫茫的黑暗深处发出了,我们要水的呼救声!
令人感动的是,在一声又一声稚嫩的呼救声后,居然有沿线的铁路职工和家属,提着水桶,踩着高低不平的路基,沿火车的车箱,摸黑在外送水。
那个时候,人们就是这么善良、热情、友好,哪怕这事与他无关,他不做也不会遭受良心的谴责。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