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冯经理。”看到冯潜走进办公室,周淑敏叉着腰,晃悠悠的过来,打一声招呼,说,“听说昨天您亲自去人才市场面试,找到人了吗?我想下个月中旬就去悉尼待产,不知道能不能赶得及工作交接?”
“昨天是去那边看看,有找到一两位比较合适的,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复试,公司的面试流程你也知道,还要张总监把关呢,我正准备把资料送过去给他过目。”冯潜扬了扬手中的人员资料,笑着说。
“嗨,你挑人的眼光,张总监还会信不过?而且普通职位,他都不筛选履历的,经过人事经理复试之后,直接和应聘者见面。麻烦你尽快处理,我老公已定好机票,人员早点到位交接,我也安心哪。”
“这个人特殊一点,需要他先把关。”冯潜故作神秘的说,“好吧,我先给你吃颗定心丸,就算到时还找不到人,我也会安排人员和你交接,不耽误你的出国大计,行不?”
周淑敏高兴起来,眉开眼笑:“那我可就把心头大石放下来,要是工作没移交清楚就拍拍**走人,那可对不住公司。冯经理,我就知道你是好人。”
冯潜一摆手:“好人不好做,你没听说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么?有个事我刚好还想向你请教呢。”
“晕,怎么能说请教呢?有什么事情你说,只要我知道,绝对不会藏着掖着。”周淑敏爽快的说。
“是关于员工下班时无故在公司逗留,还冒领加班工资的事。这种现象,你知道吧?”
周淑敏愣了愣,眼珠子溜溜直转,说:“知道,很多部门都存在这种现象。曹经理刚来时,抓过一阵子,但效果不大,还得罪不少人。等他走后,一没人管,更是变本加厉。现在又要加强管理了?”
冯潜缓缓说:“放任这种现象存在,总不是个好事,对吧?如果我们都不管,那公司还有谁能管?这会变成我们失职的。”
“话是这么说,但是不好管。冯经理,是不是有高层领导指示我们处理的?”周淑敏似乎已猜出来龙去脉,忍不住问。
“呵呵,我现在的处境,是和曹经理一模一样,难啊。”冯潜并没正面回答,只是意味深长的说。
周淑敏顿时了然,一脸同情,说:“我了解,这工作确实不好做,否则早就解决。说实话,我也没什么好的办法,这可是个烫手的山芋,谁接了都难受。不过冯经理你比曹经理强得多,至少你的为人处世,他骑着十匹马都赶不上。”
冯潜本来就没期望周淑敏能有什么绝妙好计,他想知道的,只是:“我们打着这份工,领着工资,这山芋再烫手,也得想办法啃下。这两天我看了公司的制度,我们的绩效考核,是一年一次吧?”
周淑敏没想到话题突然跳到绩效考核方面,思路一时没转过来,停了停,才说:“是的,每年1月进行上一年度的绩效考评,考评成绩决定年终奖的额度。”
“是以德能勤绩作为考评项目,以360度评价作为考评方式,以人员比例作为考评阶层,对吧?”
周淑敏忍不住笑着说:“没错,就是这种考评,才能真实的反映出公司上下对你的评价。去年曹经理的考核成绩就栽了,听老柯说,在所有中层干部中列倒数第一,得分之低,几乎是历史之最。”
好个屁,这哪里是绩效考核,纯粹是人际关系考核吗!冯潜心中暗骂,继续追问:“那在考核时,每一个大项下面有设具体子项吗?比如工作业绩,会有工作完成效率,完成质量等等这些具体指标么?”
“没有呀,就只有工作成绩一项,你把分打上去,就OK。”说到这,周淑敏疑惑地说,“冯经理,绩效这方面是老柯在负责,你问他更合适啊,我基本都没怎么参与,只是了解操作的方式而已。”
“呵,没事,随便聊聊,了解这些就够。”冯潜沉吟着,说:“那员工对绩效考核重视不?”
“要说重视度,肯定不够,毕竟优秀员工,每部门就那几个名额。只要表现不是太差,做人太失败,评为称职以上没问题,那年终奖就能全额到手。这么大的公司,据说每年被评为不称职的员工都不超过十个,99%的员工都是称职到良好之间,都没啥好争的。”
听到员工对绩效考核不重视,失望就象拍着礁石的潮水,一浪接一浪的冲击着冯潜,这两天为破解罗均发设下的陷阱,他殚精竭虑,好不容易才找到突破口,没想到该死的凯旋文化又把它堵得死死的,狠狠的喝一口水稳住情绪,犹不死心的追问:“绩效考核都不在意,那各个部门和同事就没什么关心的?”
“当然有,每年的十佳团队和十佳员工,那可都是打破头往里钻的事。十佳员工还好,毕竟得各个部门评为优秀的员工才有资格参与竞逐,比例太小。但十佳团队的竞争就激烈了,三十多个部门,三分之一的机会当选,先不说奖励,冲着部门的荣誉,各领导就不得不争,能选上,在领导面前长脸,以后晋升的机会可就大了,在其他部门面前腰杆也挺得直些。而选不上的,说话的底气都不足。更何况还有十万元的奖金,对人员较少的部门,不亚于发笔小财。而得分最高的部门还能出国旅游,谁能不关心啊?”虽然对冯潜喋喋不休的追问这些不着边际的问题大感奇怪,但原先精心铺垫的感情基础还是发挥作用,周淑敏依旧耐心的回答。

冯潜的眼神一亮,光芒飞闪,身体坐得笔直,当上帝关上命运的大门,往往会留下一扇窗户,现在,这扇窗户总算透出曙光,思路顿时活跃起来,口中喃喃自语:“十佳团队?十佳员工?是啊,我怎么就没想到这块呢?”这些评选奖项的制度,他都看过,只是没放在心里,注意力都放在以绩效考核来解决问题,没想到是拐入歧路,几乎错过出口。
周淑敏好奇的问:“是不是有什么问题?除了这两个奖项,还有不少奖呢,比如优秀产品设计师,生产能手,最佳创意,最快进步奖等等,奖金都不低,员工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
冯潜笑了,真真正正发自内心的笑,这一刻,他对周淑敏的感激可是真心实意,一道萦绕在心头,令他寝食难安的难题,终于到破解的时候,兴奋不已:“明白,小周,今天可真是帮我一个大忙。约个时间,我和部门所有同事请你吃饭,为你饯行。”
周淑敏不知道冯潜的情绪怎么突然高涨起来,也不知道帮了他什么大忙,只有一头雾水:“不用这么客气,我只是想在走之前和大伙好好聚聚,什么时间你定吧。要没什么事,我先出去。”
冯潜点点头,含笑看着周淑敏走出去,坐在办公椅上,打开笔记本电脑,散乱的想法通过指尖流淌,在屏幕上汇集成河,安然淌过张牙舞爪的陷阱,向远方流去。
看完卢震楠的简历,张闻新面无表情:“只是个应届生,你觉得他适合做培训主管?”
“虽然是应届生,但我更看重他的潜力。理论基础扎实,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强,沟通好,说服力强,有冲劲,最重要的是对培训工作非常感兴趣,只要好好培养,完全可以胜任。”冯潜信心满满的表态,要让硬件不符合岗位要求的卢震楠入职,必须先过张闻新这一关。
“但是,培训主管不是培训文员,要带着小团队挑起培训这一重担,对管理能力的要求不低,他行么?这可不是在书本上学得来的。”
张闻新会有什么疑虑,不管是他想到的还是没想到的,冯潜都替他想好,打仗,可不能打没把握的仗:“作为学生会的副主席,还组织过几次大型的活动,至少在人员调配和统筹管理方面,肯定得到过不少锻炼。现在的大学生,那些只会读书,不关心身边事务的优等生,往往适应不了企业环境;相反这些积极参与学校和社会互动,提前了解企业,感受企业的学生,才是值得重点关注的对象。卢震楠符合这个要求,而且他的学习成绩也不差,客观的评价一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生,他的基础要比现在部门内的所有员工都好。”
听冯潜这么夸卢震楠,张闻新脸上的疑惑不减反增:“真有这么好?呵,人力专业的应届生,我们招了几个,小程和小李不就是么?专业对口本科生,也没觉得有多么突出之处。现在的三个主管,都是在公司一步步做起来,一个没任何资历的学生一来和他们平起平坐,我还是觉得有点问题。”
“学什么只是基础,能做什么才是关键。领导,这学生能打动我的首先是综合素质,其次才是专业。老柯他们都是内部提拔,但说实话,在专业性和业务能力上,都存在着缺陷。我们需要新的人才,新的方法,才能为团队带来活力,我相信,卢震楠能行。”冯潜说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毫无半分退缩。要说服对方,就不能有丝毫犹豫不决,只有这样,才能让张闻新下定破格录取的决心。
听冯潜说得言之凿凿,张闻新忍不住笑了,但他并没表态,慢慢的摘下眼镜,放在桌上,闭上眼睛,右手用力揉着晴明**,足足有两三分钟,才睁开眼睛说:“你说得有道理,但也要尊重公司的实际情况。先复试吧,我和他见面,看看再说。”
“没问题,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让小于这两天约他过来,小周下个月就要走,催我催得慌。”冯潜一拍手,兴奋的说。
张闻新抬手看看手表,笑着说:“时间真快,五点半,时间到。”
临近下班的时候来向张闻新请示工作,冯潜是刻意安排,就为不着痕迹的邀约:“晚上老婆加班,儿子到爷爷奶奶家吃饭。只剩我孤家寡人。领导,有空不?要不一起吃饭,我还没机会感谢你的知遇之恩呢。”
张闻新戴上眼镜的动作稍稍停一停,眼光在镜片后面注视着冯潜,带着些许笑意:“哪说得上什么知遇之恩呢?只是晚上真不巧,交待了要去丈人家吃饭,临时变卦不好,下次吧。”
冯潜毫不掩饰脸上的失望,就算不能邀到,也一定要表现出自己的诚意:“真不凑巧,那再约个时间,领导可一定要赏脸。”
就在即将迈出办公室的时候,张闻新忽然开口叫住他:“小冯,吃完饭没什么事,要不一起喝茶?我知道有间茶楼不错。”
冯潜一震,回过头,满脸笑容的说:“好,不见不散。”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