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手记2--强盗与正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不少的读者朋友都在问阿枕一个问题:“为什么要造反?”,有的朋友更直接些,索性问道:“为什么要当强盗?”
恐怕写宋朝的架空历史小说中,造反的大概不多,大多数写的是点滴的社会改良,有这样的问题,大约也是正常的。
首先,这是一个作品定位的问题,阿枕实在没有多大兴趣去抄别人已经抄过N多遍的剩饭了。
其次,这是一个价值取向的问题。“谁是天生的强盗,谁愿意面带两行黥印藏身于山野之中!”
如果一个社会能够赋予它的成员足够的公平与正义,那么历史上(不论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就不会充斥着下层不满人们的反抗了!一部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抗争的历史。
人类首先是为了生存同自然界抗争,这样抗争的结果是使物质资料的生产发达起来,然后悲哀的是人类又不得不和自己的同类抗争。
起义者为了推翻一个旧制度,当然不可避免的要破坏,这就是大部分正史中起义者被污蔑为“贼”的原因。历史上的起义者不管当初的初衷是什么,大部分却未能在破坏一个旧制度后建立起一个新制度。这种简单的推倒重来,却换汤不换药的制度的简单再生产不得不说是一种历史的悲哀。
说到这里,阿枕不免要掉掉书带了。
什么是制度,制度是规则的集合,那么什么又是规则呢?规则是(生活在特定历史阶段,特定历史条件下)人们共同的信息,是一中被大多数人们认同的价值取向。
比如说,你在大街上开着一辆汽车,为了不发生交通事故,你必须遵守交通规则。这样就可以了吗?呵呵,远远不够。
你还必须确认和你一起同方向、反方向行使的车辆都知道而且遵守这样的交通规则,这样你心里就有一种信息:上街的驾驶者都在遵守共同的规则。
同样,和你一起同方向、反方向行使的车辆的驾驶着都要确认,任何车辆的驾驶者都在遵守着共同的规则。
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你的车辆就无法保证正常行使。那些认为的车祸肇事者,不都是心里没有这样共同的信息吗?(至少阿枕可以说,在事发的一瞬间,他们的心里没有这样的共同信息。)

无数条这样的规则便集合成了制度——人类生活共同的规则体系。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这样的规则是如何确立的?又如何改变的?
如同在英国行车靠右,在中国行车靠左一样,具体的规则除了生产力发展的因素之外,还有一个更加现实的因素——文化。
文化,可以说是一种更加广阔意义上的规则,它决定了特定历史条件、特定历史时空中人们的生活秩序。法律,有一大部分便是把文化中人们共同认定的信息法律化,制度化的结果。
而对于文化本身的规则,阿枕不是一个人文学者(尽管我曾经向往过当一个人文学者),不可能各广大读者一个满意的答复,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文化这种广义上的规则的形成也必然的遵守所有规则形成的规律。
当一种制度所能体现的规则不能再容纳生产力发展所需要的更多的规则的时候,革命便会产生。记住,是革命而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
当一种制度所体现的规则并不为大多数人人们所接受的时候,造反也自然会产生,这是一种你想否认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阿枕不是圣人,无法使宋朝的人民在那个时候便真正“站起来了!”,但是正如历史的发展有其必然的规律一样,为什么使宋朝这样一个历史的辉煌年代断送在蒙古的野蛮的铁蹄之下?
“抢来的正义不是正义。”阿枕不敢苟同,公道自在人心,当一种表面上的公理不能带来事实的正义的时候,难道要让我们寄希望于敌人的怜悯?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什么神仙皇帝!”抢来的正义毕竟还是一种正义!虽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有者不同的形态,也有着这样那样不可避免的缺憾。
阿枕没有想把这本书写成一本完美的教科书,事实上也不可能。阿枕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倾述自己的心声。
有的读者朋友不喜欢这样的风格,那么是阿枕才疏学浅,不能满足您的要求。阿枕写说到现在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要么你就媚俗,写一些随大溜的书,要么,你就失去读者,写一些真正的心声。
走自己的路,让他们打的去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