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民间声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到各路白衣军早已四散而开,燎原天下时,元廷终于做出了决策。
忽必烈的诏书蔑称民变为“疥癣之疾”,并且赦免中原其他胁从百姓之罪,保证绝不追究,对于首恶数人,则海捕天下,悬赏数十万钞以缉拿之。
同时,忽必烈令阿里海牙兼山东河南行省平章,总领各地兵马,负责平乱,务必“肃清匪患,确保春耕。”
应该说,精锐的蒙古铁骑战斗力是可靠的,阿里海牙打仗是靠谱的,四月二十四,于巩县一代,阿里海牙与绿旗军会战三日,大获全胜,绿旗军留下数千死尸,头领马守宋仅率数百骑仓皇逃走。
五月初八,阿里海牙急行军六百里,突然出现在临沂一代,逼迫蓝旗军在此与己决战,数万铁骑冲杀之下,蓝旗军败绩,首领一只眼败死,副手混江龙率残部躲入深山之中,阿里海牙留下千人搜寻,主力再次消失。
五月二十,阿里海牙部将阔端,在仅以两千人坚守潼关二十余日而不出后,突然亲率千余骑兵出关迎敌,最近连战皆捷,缴获军资无数,部众近十万,号称十五万的黄旗军与阔端血战一日,不相上下,突然,背后杀声震天,大地颤抖,有人高呼“鞑子来了”,黄旗军头领黄子明怯懦之下宣布撤军,黄旗军遂一败涂地,枕尸数十里。黄子明部不知去向。
不足两月,曾在中原大地掀起燎原大火的白衣军,七旗已折其三,虽然这些早在天机阁方面的预料中,可是蒙古铁骑来去如风,箭矢如雨,平地野战不可挡的气势,还是让原本因年来无比顺利,而心中不屑的各色人等终于冷静了下来。
当然,大陆发生的一切,自然会报告台湾。不过,萧统得知陈留等地民变时,已经是四月了。
看着奏章上写明的日期,萧统心中颇为不悦,虽然他知道这个年代他不可能搞出无线电来,他也不指望能搞出超限战,可是,像这样一份军情能晚来一个月,可以想见是多么误食。君王干涉前军则敌情不明,多有瞎指挥的嫌疑,可是,作为这个时代的独裁者,又有谁能真正放心让前线将军们自由发挥?
不管怎么样,一定得琢磨出能加快军情传递的法子,只可惜如今朝廷驻烨台岛,不能在大陆有公开的机构和人员活动,如今元廷的消息从江南到大都,往往天就够了,需要时候还能更快,可是,如果大都的消息一路传来,等到台湾,一个月是最经常的。
倒不是萧统没想过开车马行这类的东西来建立情报快速渠道,可是,单是经费和人脉两样,就足够让他头疼了。
在朝会上,当群臣得知大陆已经发生民变后,可以说是一片欢腾,尤其是以司徒不群为首的一群清流们,和新晋的举人们,更是日夜置酒高会,畅谈时政,一时间颇有声势。
顺便说句,四月初八举行的乡试,可以说沸腾了整个台湾,各个县的考场可以说是爆满,而且由于皇帝亲自视察考场,勉励众考生好好答题,争取进入殿试,更是让众考生摩拳擦掌,无比兴奋。鉴于这一次乃是恩科,加上取消了会试,过了乡试就是殿试,也就是当了举人就可以直接考进士了,这等好事哪里找去?因此很多人更视为是难得的机会,因此上至白胡子老头,下至总角童子,都跑来考试,没法子,皇帝说过“不拘一格降人才”嘛,谁来都行。

至于初试的试题,萧统就把权力下放,自己并不干预,本来乡试这东西考的就是基本功,若是连乡试都通过不了却还想当文官,那就是扯淡。所谓低分高能,纯属弱智的自慰罢了。
不过,萧统省略了程序,却发现报考人实在太多,加上三月八号很多人突击成为秀才,大陆迁来的各大家族更是老少齐上阵,很多家族里多人上榜,这样一来新进士的质量就值得考量,因此萧统决定,宽进严出,他叮嘱陆秀夫,务必严格把关,控制人数,以至于最后获得参加殿试资格的举人也就是一百零五人,基本上是三十选一,这个比例还算靠谱。加上大陆来台,经过考核确实合格的读书人也被特批,可以参加殿试,这样最后参加考试的有一白八十人,只录取五十个进士,可以说也比较严格了。
不过,近来元廷迁界禁海,虽然名义上是严禁,可是事实上却并不严格,因此投台者还是大有其人,不过成乡成族的还是少了,可是就是这样,台岛上如今也有了一百二十余万人,只是男女比例却并不是很和谐,男人稍微多了一点。
关于这个问题,萧统和陆秀夫等人也有些头疼,可是,一时间还没有好的解决办法。
可是,虽然五十个进士还没出来,这一百多个候选人们可没闲着,纷纷拜师投门,而闲了好久的司徒不群等人更是兴奋,纷纷开诗社词坛,尤其是司徒不群在台南开了个同仁阁后,更是名家云集,士子蜂拥,一时间声势为之一盛。
这些年轻人,和那些心还很年轻的清流们到了一起,除了吟风弄月外,自然要讨论时政,如今抨击朝政的事情虽然还没出来,可是当萧统下令对大陆发生民变的事情不必保密后,士子们的情绪也被迅速点燃了。
不少人当即表示,如今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朝廷正该反攻大陆,挥师北伐,皇帝振臂一呼,必然天下云集而响应。尤其是在不少大陆来的士子们痛斥如今元廷如何鱼肉百姓,百姓如何民不聊生,民军如何威武雄壮后,这种呼声更加高涨。
当然,也有人说如今元廷势大,暂不可与之争锋,可是在清流云集之地,这样的话很快被驳斥,被批倒批臭,乃至人生攻击,根本成不了气候。
当萧统得知这些声音时也不意外,也没有理会某些人的看法,也就是让那些人少说点的话,在他看来,民间吵吵闹闹,也算不得什么。
只是,有些话,还是得拿到朝廷上说,比较合适。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