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工种和月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回到自己的屋子里,谢若宁突然觉得,自己可以好好规划起来。
之前呢,她不是没想过,但没细想。
这次经过父兄二人的提醒,她觉得可以来个规范化管理。
就拿自己和谢若敏来说,自己是懂些做生意的事。
可懂田庄上的管理和运作吗?
不懂。
自己懂什么田种什么庄稼,种什么出产高吗?
也不懂。
可谢若敏懂。
虽然田庄上的出产,营收并不高,发不了财,但维稳。
最重要的是,还能给铺子一定的输出。
做到庄子上所有的产出,不浪费。
而且还让庄子上的佃户留意价廉物美的田庄,也在慢慢收购。
这几年,谢若敏做主又购买了几个附近的田庄。
他们三房的庄子,也勉强算是够用了。
虽然周氏归还的那几个庄子都偷梁换柱了。
良田成了劣田。
可是,谢若敏和佃户们交流的时候,也发现了,种果树还是不错的。
除了新鲜的果子能拿来直接的换银子,或者是给三房的人换当季的水果,另外,长得难看些的,还能拿来制成果脯,果干。
虽然福运来还有好些原材料是要靠外购。
可谢若宁也相信,再过个十来年,或许福运来可以做到一条龙服务。
福运来现在也有了几个自己独有的品种的果脯,糕点生意还不错。
那时候和人介绍时,就说有自家的庄子,再加上师傅独特的手法,所以吃起来和别人的略微有些不一样。
这年头在京城做生意,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人特我精。
有的时候,谢若宁确实算是会做生意,可是,细致的,打理的,管账方面她就不行。
或者说,她的执行力不够。
对很多事也不了解。
而谢若敏则不同了。
她是正宗的古代人,所以,懂得更加多。
在很多事情的处理上,也更加完美。
或者,可以像集团公司那样的来操作?
自己,谢若敏,谢若慎,谢彦信,四人都是大股东。
拿谢若敏为例,她这次陪嫁,除了公中给的,另外的陪嫁是之前说温泉行宫的地。
至于别的,那就是所有庄子,田庄,包括福运来,还有将来开设商铺所得的盈利的分红了。
对,不是说总的赚两千两,四人平均分五百两。
而是制定一个一定额度的分红。
像谢若敏这样,又管账,又管行政后勤方面。
那么,以后可以每个月支取一定的月银。
至于多少的月银,一家人可以先商量。
自己呢,也先去摸摸外面的行情是多少。
年底也可以按照利润有花红,或者直接拿十四个月的月银。
当然了,倘若干得不好,可以罢免。
至于谢若慎和谢彦信倘若能带来新客生意。
比方说他们的同事要买糕点啊,定制糕点啊,或者是生日时的定制诸如此类的,那么,他们也会有一定的奖励和提成。
本来福运来的店小二就实行了简单的提成制。
每个月完成多少的额度,那么,你可以拿最基本的低保工资。
倘若完成到了一定额度,提成还会有所增加。
所以,那些小二们销售起来,那可谓是信心满满。

谁会嫌弃银子少啊!!
既然如此,那么,这一条,也可以加进去。
要知道,谢若慎和谢彦信的同事可不少。
人家可都是正儿八经的公务员,也都是中等收入人家。
虽说未必一来就是大额订单,可是,积少成多。
把客源开阔出去,也是好的。
谢若宁把想到的,基本都列了出来,然后拿去给谢若敏看。
谢若敏一看,想了想便道,“我管账还给我银子?都是一家人。
更何况,我也是在锻炼不是?
姐妹俩,讲银子,就生份了。”
然后又拍了拍谢若宁的手道,“倘若哥哥和爹把同事的生意转过来,你到时候,多孝敬些就是。
还是那句,讲银子,就生分了。”
“对,我们是一家人,讲银子是生分了,可姐会有姐夫,将来也会有外甥,外甥女。
我也会有,哥哥也会有。
我们是一家人,可是,姐夫和嫂子,和我将来的丈夫不是。
而且姐嫁了人,还有一大家子要看管。
原先只有咱两姐妹,自然是好说。
可将来,咱们的生意会越来越大,那么,姐自然是没有那义务帮忙的了。
或者可以这样,姐也可以适当的培养起自己的人来干这一行。
哪一天,倘若要生孩子了,或者未来姐夫有意见了,可以当甩手掌柜。
每年直接拿干股分红。
就是管账这方面,其实是真的很难找的。
说是要月银,其实说穿了,一来,也能堵将来家人的嘴。
二来,也是提醒自己,多一份责任和担当。
三来,自己的助手也付一定的月银,将来她们倘若能信得过,交给她们也是使得的。
不过,最好还是姐姐能过目。”
倒不是说信不过那些奴才,主要是经手的数目将来会越来越大。
而奴才的心也会越来越大。
自己不是没有经历过背叛,所以,真让她把大账给别人,还真的不放心。
至少目前这个阶段,她放心不下来。
谢若敏哪里会不知道这点的,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不是每个人都会像冬雪这样的。”
“倒不完全是冬雪,还有秋霜的二哥呢。
其实从他们的角度出发,他们做的,我也能理解。
只不过,我接受不了就是了。
姐,我们一起把这个细则方案制订起来吧。
我们将来都会有自己的家庭,我们毕竟,还是要向自己的家庭交代的,对不?
更何况,无论是你或者是我,也不是终身制的。
做得好,依旧做下去。
做得不好,自然也会有罚,或者罢免。”
谢若敏一开始听,觉得妹妹这样有些生分。
但现在想来也是,亲姐妹可以不计较,那么将来的家人呢?
一次不计较,两次不计较,次数多了呢?
倘若有月银和分红,那就不一样了。
更何况,还能给自己将来的孩子买个保障。
万一有读书不好的,习武不好的,将来,也能当个账房先生。
或者去田庄当个管事。
至少有个一计之长的能养活自己,和将来的妻儿不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