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城在人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城下的黄巾贼兵,鼓噪,凌乱
经过三天的攻城,大浪淘沙,老弱残兵已经死光了。剩下的黄巾贼兵,虽说不上是精锐,但是也有些正规军队的样子了。不知道,他们的首领是谁?
城楼上的太史慈漠然的看着城下,黄巾贼兵又开始聚集,眼看就要攻城了。就凭这一千将士,还能顶得住么?
杀声震天,箭如雨下。
眼看那些人就要攻破城门了。太史慈甚至打算放弃城墙,进行巷战。以一千人打巷战,这后果……
忽然间,他看到远方尘土飞扬,他知道那是军队行进的时候才能扬起的沙尘,可是他不知道那是谁的军队。是孙坚的援兵,还是黄巾的贼寇?他管不了这么多了,大喊:“援军来了!兄弟们坚持住!”
吴郡的将士们一听援军来了,仿佛已经死去的人又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人,对生命的渴望所产生的力量简直无法想像。将士们守住城门,死战不退。
城楼上的太史慈看到那沙尘中的军队近了,又近了,忽然他感觉如遭重击,他看见了,那支军队的将领头裹黄巾。
城楼下赶来支援的黄巾军直接行进到正在攻城的贼军旁边,贼军的将领没见过援军的将领,不过援军总是受到欢迎的,也不加防范,单骑就跑到援军将领面前,抱拳道:“多谢渠帅前来相助,不知渠帅是哪路的人马?”那援军将领大笑:“某乃下邳孙坚,特来……取你性命!”取字刚落,孙坚纵马而出,马刀从那贼将身上划过。那贼将来不及反映,头颅带着半边身子飞上半空,临时时眼睛还瞪着孙坚。
下邳精锐们把头上的黄巾一扔,迅速结阵。盾兵在前,矛兵在后,压向黄巾贼军,那些贼人哪见过这个阵势,想跑可是下邳兵卒已经成包围之势,再加上城上箭矢不断,五千黄巾受困城下,经过一个时辰的屠杀,所剩反贼十之一二,贼军大溃。
原来在从下邳去吴郡的路上,孙坚的援兵遭遇了一伙黄巾流寇,见流寇击败之后,我建议孙坚头裹黄巾前去救援,以松敌戒。果不其然,那贼将一看是自家援兵到来,没有任何准备就来道谢,被孙坚一剑劈于马下,贼酋一死,贼众自然难以自保。
再说城上太史慈,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先是心如死灰,而后绝处逢生,不由得感叹世事无常。更加佩服这下邳孙文台智勇双全,实在是乱世英雄。
贼军一破,吴郡围解,孙坚领兵进城,我和黄盖跟着孙坚进城,周尚听援军已经击溃黄巾贼,早已在城门等候多时,蔡邕、太史慈还有周瑜那小家伙也都跑来城门迎接。
孙坚把士兵安置好,由太史慈引着前往蔡府,我一直和孙坚在一起,想看看孙坚如何治军,当太史慈第一眼看到我的时候神色一默,我觉得是劫后余生的激动,也没往心里去。
到了蔡府上早已经摆酒设宴慰劳将领,这庆功宴上当然是皆大欢喜,各人都是笑逐颜开,推杯换盏,好不热闹。唯独周瑜愁眉不展,似乎心事重重。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我低声对周瑜说:“三弟愁眉不展,可是担心敌兵再来侵犯?”周瑜看到是我,心头激动,说话也有点不利索了:“大哥,小弟并非担心贼兵,江东一地只有吴郡附近这一枝贼军,此贼一破,离这最近的就要数那南阳反贼张曼成了,吴郡已无兵乱之忧。”“那三弟为何愁眉不展,似乎有心事?要是真有心事不妨和大哥说一说。”周瑜眼眶有些湿润了,拿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缓缓的,从衣袖里拿出来了一封信。
酒宴上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谁都看得出来,那封信上沾满了血迹。
但是只有我能看到,在血迹中有六个大字:吾儿齐风亲启。
我心中咯噔一下,看看周瑜,看看蔡邕,看看孙坚,看看周尚……最后,还是把眼光放在了这份信上。
颤颤巍巍的把信封撕开,信纸已经被血浸透。打开信纸,只见信中笔迹铿锵有力,这……正是我爹的字体:
吾儿齐风,今天下贼寇四起,北海之地亦受黄巾荼毒,齐家世受汉恩,本当死命相报,奈何北海兵微将寡,齐家一门除为父以外尽皆惨遭贼寇屠戮。呜呼哀哉!为父于北海城中,当尽职以守,城在人在。然北海旦夕可破,为父无法亲口向吾儿说此事,特作此信。望吾儿一心向学,莫要挂念。父,齐晔。
我茫然的抬起头,四下看了看,除了孙坚黄盖不明就里,其余人都是低头叹气。

“这……我爹现在如何?北海现在如何?”
“大哥,北海之围以解,是一个叫刘备的人带兵相助孔北海击破黄巾,你爹……你爹……”我看着周瑜,周瑜低着头,说不出话来。
蔡邕长叹一口气:“风儿,你且不要冲动,你爹齐晔在守北海的时候为护送一人求援,已经……以身殉国了。”“不!我不信,我爹武艺并不差,他绝不会死在黄巾贼下!”周尚也过来相劝:“风公子还请息怒,这是齐府的下人齐四亲眼所见,否则我等也不敢告知风公子。”“齐四?对!齐四呢?他现在在哪了?”“大哥,四叔为了送这封信趁夜色突出北海重围,身负重伤,又是趁夜色爬进吴郡,交代完这封信后……力竭而死了……大哥,还请节哀……”我就像木头一样一动不动,周瑜吓坏了:“大哥,大哥?你怎么了?”忽然间,我觉得两眼一黑,什么都不知道了。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黑暗中,仿佛是姐姐拉着我的手在向前走,走着走着,她的手松开了,飘飘然的飞向远方,我在后边追着,追着,再也抓不住她的手了。
猛地从梦中惊醒,环顾四周,是一个不认识的地方,再看看,蔡琰坐在我旁边,眼泪向雨一样打在我的脸上,她看我醒来,擦了擦眼睛,破涕为笑:“风哥哥,你醒了啊。”我轻轻的点了点头,茫然的问她:“这是哪里?我……睡了多长时间了?”蔡琰想了想,回答:“这是蔡府啊,风哥哥大概睡了四天吧。”四天,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吗?我缓缓站起来,蔡琰想扶我,我轻轻推开她的手:“我没事的,对了,先生在哪?”“我爹在帮周太守处理城中的事务,因为怕打仗城里的官员都跑了,所以周太守那可忙呢。”“哦……那孙将军呢?”蔡琰一听见孙坚马上生气了:“那人在城中歇了两天就走了,哼,也不帮帮忙。”我心里这小丫头怎么又生上孙坚的气了:“琰儿,你好像不喜欢孙将军?”“嗯,那天风哥哥昏倒之后那孙坚说什么风哥哥是他大哥的遗孤,一定要把你带走,要不是我……爹说风哥哥学业未成,而且需要修养,他就真把你拐走了!”唉,什么叫拐走了啊,人家那也是一片好心,再怎么说也是结拜大哥的孩子,人家把我带回去抚养也是名正言顺。“哦……那三弟呢?他还在吴郡吗?”蔡琰的气顺了些,答道:“还在,他说要等他看到风哥哥确实没事了才回家。”“是吗?那咱们现在去看看他去,你知道他在哪吗?”“琰儿不知道,不过琰儿认为应该也在太守府。”“嗯,我也这么想,几天不见,琰儿变聪明了啊。”“什么啊,琰儿本来就很聪明啊。”
出了房间大门,第一个看到的就是太史慈,他有些疲惫,一看我出来很是欣喜:“公子,您还好?”“还好,倒是子义你不要太累了。”“公子……”我一摆手制止他,对他说道:“咱们现在去太守府。”
走出大门骑上我的马,把蔡琰抱在怀中,直奔太守府。一路上,城中百姓看我的眼神都和以前不一样了,在他们眼中,我是救了这个吴郡的少年英雄。
可他们谁知道,英雄也有气短的时候!
进了太守府,侍卫们对我并不阻拦,我直奔议事厅,周太守、先生和周瑜正在议事厅里。
三人看见我都很高兴,嘘寒微暖一阵,我要切入正题了:“先生,风儿想要回家一趟,请您准我离开。”蔡琰拉着我的手摇晃:“风哥哥要走吗?你说过要和琰儿在一起的。”我什么时候说过了……手轻轻抚了抚她的头,轻声说:“我只是想回家看一看,看完就会回来的,时间不会太长。”蔡邕叹了口气:“这年头兵荒马乱的,风儿不能等这段时间过去后再回去吗?”我坚定的摇了摇头:“不,我必须现在回去,这是我的命。”蔡邕看我如此坚持,也就不再劝说了。周尚想要配给我一些护卫,我也婉言谢绝了,我心中是有自己的目的的。
周瑜一直在沉默,等到出了太守府,四下无人的时候,避过太史慈和蔡琰,悄悄问我:“大哥此去北海,是否和张角有关?”说得这么明白了,我也不想瞒他:“不错,我欲从军。”周瑜轻叹一声:“果然如此。”“三弟可有什么高见?等等,此处人多嘴杂,一会儿回我家中详谈。”把蔡琰送回蔡府,好不容易让她放弃跟我回家的想法,我一溜烟的跑回家里,周瑜已经在家里等我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