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下邳斗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清晨醒来,深了一个懒腰,已经很久没这么清闲了
黄巾之乱,真的结束了么?
我不想在去考虑这些问题了,现在的我已经有些累了。如果说我现在还有什么想干的事情,那肯定就是回吴郡。
不辞而别,该怎么向蔡邕先生和蔡琰解释呢?算了,一大清早的不去想这些烦人的问题了,还是先去和孔融先生打个招呼。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穿上许久不穿的儒衫,骑马直奔北海府衙,街道上的行人纷纷向我行注目礼,弄得我很不自在。不过没办法,昨天孔融先生那一接闹得北海的人都知道我现在是朝廷新任命的校尉了,对于这个少年校尉大家都很好奇。
进了府衙,孔融先生还没有来,我在议事厅中静静的坐等孔融先生,门外传来了焦急的脚步声。
那人进了议事厅,一见我松了一口大气。“公子,你怎么这么早就来这了。”我看着太史慈,心中有些奇怪:“子义,你怎么跑到这来了。”太史慈则是疑惑的说:“不是说公子要出发去吴郡吗?我去驿站找不到公子,本以为公子已然出发,但为了慎重起见还是来这看看,果然找到了公子。”我皱了皱眉头:“谁说我要即刻出发去吴郡了?”太史慈傻眼了:“城中都这么传说啊。”我更加吃惊了:“城中传说?传说我?”太史慈傻笑着说:“公子还不知道吗?自打昨天开始城中就有传说公子的事了,说公子是少年英雄,文比什么武比什么的,还说公子和吴郡的蔡琰小姐从小定下婚约,此次是要去吴郡与蔡小姐相会。”我背后冷汗直流,不知道是那个混蛋传出来的,要是让蔡琰知道不知道会是什么反映。
“我说子义啊,你跟我这么长时间了,这种流言蜚语你也信?”我无奈了,市井之徒的传言还真是厉害,上阵杀敌没怕过,这传言可真是把我吓了一跳。太史慈惊讶的说:“难倒不是这么回事?”天啊,他竟然一点也没有怀疑。
“风儿,我听说你都回吴郡了,怎么现在还在这?”孔融先生走了过来,略带惊讶的看着我。“先生,您又是听谁说的?”“我听说你心急要和蔡邕的丫头见面所以一早就走了啊,难倒不是这么回事?”我使劲的拍了一下自己的脑门,这太史慈信了也就罢了,平常就大大咧咧的听什么就是什么的。可是连孔融先生都信了,这,这也空来风了吧。
“先生,您要相信风儿啊,风儿真没有想这么早去吴郡。”我都快哭了,反倒是太史慈和孔融先生不为所动。“子义,我听说你见过蔡邕那丫头,长得是什么样子的?”“可好看了,公子见了蔡姑娘就像丢了魂似的。”……
经过了艰苦卓绝的奋斗,我终于把他们两个从错误的观点引导了回来。“公子真不是想去看蔡小姐?”太史慈还将信将疑,我真恨不得去煽他两巴掌。孔融先生却是心中暗自庆幸,幸亏没给蔡邕写信,要不然这次丢人可丢大了。
“风儿既然并没有去吴郡,那这么早就来到这里是要干嘛?”看样子孔融先生心里还是认为我会去吴郡的……我实在没办法了,为了不听这些有的没的,只好先离开北海了。
“风儿来北海一是为了将出征将士带回北海,二来也是为了看看孔融先生,如今孔融先生身强体健,风儿也就没有什么牵挂了。今日之所以这么早就来此,是来向孔融先生告辞的。”孔融心想:小样儿的,嘴上说不去吴郡,心里还是想着那丫头吧。“风儿打算去下邳待上几天,看看孙坚伯父,也好看看二弟。”“嗯?哦,你们多日不见想来也是思念,为师这里无需你挂心,去吧。”说完之后又加了一句:“去完下邳别忘了回吴郡完成学业。”
……
带着太史慈四人出了北海,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可是不和谐的声音又在耳朵边上响了起来。高顺和臧霸正在打听吴郡的事,太史慈和许褚则是说得兴高采烈。我实在忍无可忍,大声怒吼:“都把嘴闭上!!!”四个人同时看看我,然后自顾自的继续讨论吴郡。
这一路上跌跌撞撞的可算是到了下邳,上次到这怕耽误行程没敢进城,一转眼几个月过去,我也已经是折冲校尉了,心中不禁感慨。进城之前,我非常严肃认真的警告他们四个:“谁要是再敢提吴郡的事本公子就把他留给孙坚当杂兵!”他们四个老老实实的闭上了嘴。
进了下邳,我们直奔太守府,要说起来只有我和许褚才来过这个城镇,还是在危难之中来这求援兵,自然是没有心情看看这里的民风了。如今看来,这里并没有被黄巾之乱荼毒,也多亏了孙坚这下邳才能保住。
进到太守府中,孙坚正在和程普议事,祖茂和黄盖也在。孙坚看到我非常高兴:“风儿之事孙某已经听说,当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我笑着摇摇头:“风还当不起这英雄的称呼,不过多受这四位将军照顾而已。”孙坚他们又来招呼太史慈四人,一阵寒暄之后分宾主落座。

正在闲聊的时候,韩当领着孙策走了过来,兄弟重逢分外亲热,孙策要我说说这次出征的经过,孙坚他们也很感兴趣,于是我仔仔细细的把从北海出征到阳城接圣旨的过程都说了一便,当然要把拦截圣旨的那一段除去。他们听完之后也是称奇,想不到我能有这样的奇遇。
孙坚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笑着对我说:“风儿贤侄如今已经是折冲校尉,手下战将四员。碰巧孙某手下也有四员将军,依我看不如让他们比试一下如何?”府衙中的人一听都来了兴趣,我更是想测试一下自己手下的武将们实力如何,便问孙坚:“这倒是蛮有意思的,不过不知道是怎么个比法?”孙坚想了想:“要是比排兵布阵咱们现在也没有那个条件,不如就以比武来定输赢,如何?”我笑了笑:“全凭文台叔父定夺。”
来到下邳的校场,人分两边站定,我身后分别是太史慈,许褚,高顺,臧霸。孙坚身后则是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孙策也吵着跟来看,正在两队的中间左看看右看看,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
校场的四周围满了观看的兵将,孙坚特别允许他们暂停训练来看这斗将。不多时,比赛的顺序决定好了,分别是臧霸对祖茂,高顺对韩当,许褚对黄盖,太史慈对程普,哪边胜的多当然就是那边赢了。斗将的兵器为了公平一律用戈,这是军营中最常见的兵器。再有就是点到而止,不要伤了和气。
第一对上场的是臧霸和祖茂,我对祖茂的了解不多,只是原来听孙坚说过祖茂是个智将,而且武艺也不错,两个人上场之后互相打了个照面,然后开始持戈相拼,看得出两个人都是高手,就算是最基本的戈也是用得活灵活现,两人连过无视于招,各有胜负。
这祖茂跟随孙坚多年,对战场上的瞬息万变早是了若指掌,他早已看出臧霸已经是气喘吁吁,恐怕不能持久,所以并不着急,只是慢慢消耗臧霸气力。忽然间,臧霸出了个破绽,祖茂哪能放过这个大好时机,一戈扫去,谁知道臧霸早有准备,这个破绽是故意露出来给祖茂看的,可怜祖茂久战沙场却被这个初露头角的臧霸把戈横在了脖子上,臧霸大喝一声:“承让!”第一回合,是我赢了。
第二场是高顺对韩当,臧霸开了个好头,高顺心里痒痒,也想立个功表现表现,一上来就对韩当穷追猛打,可是那韩当又哪里是这么好对付的,高顺一个松劲,被韩当一戈扫在地上,不过韩当也算是给他面子,又把高顺扶了起来,高顺脸上过不去了,走到我身边低头不语,不过我也不会责怪他,毕竟这战场上的情况就是这么难以预料,更何况只是比比武而已,没那么要紧的。
第三场可就是许褚对黄盖了,这两位仁兄可都是脑袋里只有一根筋的猛将。斗不多时,黄盖持戈向这许褚冲来,许褚也不知道在想什么,手中戈一扔,欺身向前一把抓住黄盖长戈,手上发力,长戈应声而断。黄盖扔了长戈,两人又开始比上了拳脚,许褚年轻力壮,正是当打之年,黄盖哪里是他的对手,连连败退之后被许褚举了起来,我连忙叫许褚把黄盖放下,许褚倒也听话,放下之后老老实实的回到我身边。黄盖灰头土脸的走回孙策身后,孙策却安慰他,让他不要介意。
这最后一场可就是太史慈对程普了,太史慈是我在这辈子得到的第一个猛将,我心中对他的感觉和别人总是有些不一样的,他倒也确实勇猛,过几天要让他兵法什么的,单单是勇猛还不够,我以后可是要指着他征战天下的。
程普则是老成多了,孙坚手下的宿将。文武双全不说,更是深得孙坚的信任,很明显是孙坚军中的二号人物。
这两人交手,我和孙坚手心里都攥着一把汗,只看见两人长戈来回穿梭,已近百招尚未分出胜负。而两人丝毫没有露出颓势,俨然是越战越勇,
程普终究是年老,渐渐的体力已经跟不上太史慈这个小伙子了,太史慈又怎么会看不出这点,依旧大力进攻,可是也不敢松懈。
程普一闪身,躲过了太史慈一戈,但是左半边却整个暴露了出来,太史慈心中大喜,弃戈直接挥拳而上,哪知程普早已经算好了他的反映,只是一躬身子,一拳打在了太史慈身上,太史慈吃痛倒在地上,刚要站起来却发现程普早已经用戈指着他。这次,是太史慈输了。
我心中叹了口气,太史慈还是太年轻了,如果多些经验的话结果可就不是如此了,不过事已至此也无法挽回,好在现在是二比二,是个平手。
孙坚一皱眉头:“现在两边平手,不知该如何是好?”我笑了笑:“平手便平手了,也没有别的办法不是。”孙坚的眉头舒展开来:“风儿贤侄所言差矣,孙某现在还有一法可分出胜负。”嗯?还有办法?
我有些吃惊了,看着孙坚,孙坚笑眯眯的,也不知道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