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风云将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日过后,我们一行人来到舒县,舒县属于庐江郡,这里山好水好人更好,那周瑜便是这里的一大“特产
进了县城之后四处打听周瑜家在哪,因为周瑜的长辈并不在这县城中做官,所以也没办法直接去府衙找他了。没费多少力气就打听到了,不过周瑜家还真是深居简出,虽然是名门望族但是自己的老家并没有修得十分奢华。颇有些“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之感。
把高顺,臧霸,纪灵都安排去驿站休息,只带了太史慈和许褚来到周瑜的家。毕竟带着一大帮威猛的大汉来叫门是有些不礼貌的,不明事理的恐怕会把我们当成强盗处理。在门外拍了拍古香古色的木门,不一会,门发出了吱呀的声响,慢慢的开了一条缝。
“谁呀?”门中一个老翁探出头来。“这位老丈,敢问这里可是周府?”我恭恭敬敬的问道。“不错,请问公子找哪位?”那老丈看我也像个读过书的,又把门打开了些。“我来找我三弟周瑜,不知是否在府上?”那老丈上下打量我:“请问公子是何人?”“在下是北海齐风,还烦劳老丈通报一声。”那老丈点了点头,又把门关上去通报了。不多时,门再度打开:“请公子随老朽进屋。”
周瑜家中倒是很简朴,前院中间种着一颗老槐树,看起来至少也有半百的年头了。跟着老丈走进正堂,老丈对我说道:“请公子稍等片刻,少爷马上就来。”我刚想道谢,那老丈已经转身出了正堂,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过了半晌,周瑜从后边小跑着就走了出来。“三弟别来无恙。”我冲着周瑜笑道。周瑜则是拱手一拜:“大哥此去,可是安好?”我一摆手:“要是不安好还能坐在这和三弟说话?”周瑜一笑,开始询问我此去的详细情况如何,我把从北海起兵到擒拿张宝,再从朝廷封赏到收得鲁肃原原本本的给周瑜说了一便,就连劫圣旨、还有《太平要术》和卢芸我也都告诉周瑜了,可以说是详细得不能再详细了。
周瑜听得那是心惊肉跳,尤其是我差点死了,再听到后来我将《太平要术》赠与华佗又是称赞我高风亮节。我对他的夸奖只是淡淡一笑,不置可否。最后,我拿出了象征官位的虎符,周瑜拿起虎符看了又看,这东西确实稀罕,平常很难看到。
我问了问周瑜:“三弟家住庐江,可知鲁肃底细?”周瑜放下虎符:“略有耳闻,此人平日放达大度,广交豪杰,人皆言其腐儒书生,可三弟观其倒是颇有远见。”“嗯,大哥也是这么觉得,不然也不会帮他。倒是三弟若是几时有了心上人要大哥来帮忙可是不要客气啊。”周瑜脸一红:“三弟又岂是那鲁子敬那般腐儒,还需大哥劳心。”不光是我,太史慈和许褚都笑出了声来。
笑过之后又谈了些闲话,周瑜忽然问:“大哥可曾知道朝廷已经决定采取州牧制?”“嗯?”我并不太了解这些,“何为州牧制?”周瑜解释道:“州牧制说简单点就是各个州牧为各州的最高长官,可有兵权,朝廷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镇压黄巾余孽,奈何当今朝纲不稳,意欲拥兵自重者大有人在。在这样的时机发布这样的命令,天下恐怕是要大乱啊。”
我还是不太了解这些,不过天下大乱我却是知道的,不由得赞叹周瑜小小年纪便能看出天下大势,果真是不简单。但是转念一想,周瑜一个小孩子都能看得出来的事情,那些老奸巨猾如曹操,刘备之流又如何会看不出来?心中不免忧心忡忡,却想起了鲁肃的话:“前些日子那鲁肃曾与我说:‘如今天下大乱,黄巾虽灭,乱难止,进天子尚在,尚可压制,天子若去,天下必乱。’三弟你看此话可有道理?”周瑜陷入了沉思,半晌之后,他双眼放光:“这鲁子敬真异人也!”我心中纳闷,想问周瑜是怎么回事,周瑜却对我说:“大哥必要善待此人,此人能为大哥所用,大哥必定前途无量。”我还没闹明白是怎么回事呢:“三弟为何如此说?”周瑜则是兴奋非常:“家父为洛阳令,对朝中之事略有耳闻。自大汉建都以来,便有三股势力争斗不断,分别为外戚,宦官,士族。孝灵皇帝登基之时宦官行党锢之禁而得大权。孝灵皇帝宠信宦官,则外戚与士族无法抬头,但是孝灵皇帝若去……恐怕当今的何大将军与朝中党人不会善罢甘休的。周瑜家中有人在朝尚且需要如此冥思苦想其中缘由,那鲁子敬一语道破天机,不是异人又是何物?”
我背后冒出了一身冷汗,这三国人物也太厉害了,这几个还没到二十的青少年就能把天下走势预料的不离十,难怪天下要为他们所掌控。
“那依三弟来看,为兄该如何行事?”周瑜这次只是冲我笑笑:“大哥既有鲁子敬相助,何必相求于三弟?倒是三弟有一事想要告知大哥,听闻自打大哥北上之后,吴郡城中蔡琰小姐每日茶饭不思,夜不能寐,无论旁人如何劝说都毫无效果,两个月之前吧,似乎还闹过一场大病……”两个月之前?那、那不正是攻进广宗的时候吗。

“大哥?”周瑜看我眼神不对,推了推我肩膀,我猛然回过神来:“那现在……她怎么样了?”周瑜叹了口气:“听说病倒是好了,不过每天还是和原来一样,不管如何劝说都听不进去。倒是大哥打了胜仗的消息传到吴郡之后就没有蔡小姐的消息了。”没消息了?不会是……
我不敢想了,周瑜看出来我担心什么,轻声安慰:“蔡小姐应该无大碍,倒是大哥该想想如何解释这次出征。”我的眉头皱的紧紧的,是啊,我该怎么跟蔡琰还有蔡邕先生解释这次出征呢?我本来只是说去故乡看看,但是这一看看了个折冲校尉回来。唉,有时候有了官职倒添了不必要的烦恼。
我想要再和周瑜商量商量该怎么解释,可是周瑜也是无计可施。说到底这次是我食言在先,怨不得别人,要怪也得怪我自己。可是就这么回去的话,十分不妥。无可奈何之下,我决定去找鲁肃,虽然不信那个书呆子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来,不过总好过一丝希望都没有。
周瑜决定要和我一起去吴郡,于是我们在舒县住了一天,转过天来周瑜打点好家中事务,便跟我们一行人出发前往吴郡。
一路上太史慈他们倒是有说有笑的,周瑜有时候也会和他们说说吴郡的事。可是我心中忐忑难安,实在是没有心情跟他们说笑,周瑜看见了也是无可奈何。
终于到了吴郡,进得城门,周瑜决定先去拜见他叔叔周尚,而我也决定先去找鲁肃,在城中打听了半天最近有没有鲁姓的人家搬来吴郡,可是没一个人知道。不过城中的百姓倒是热情,大部分都认得我,主要是因为我这双眼睛太显眼了,人家一看就知道我就是当初突围的那个少年,所以对我是格外的热情。
七转八转之下来到了鲁肃新家的门口,很朴素的院子,围墙也不是很高。我轻轻敲了敲门,一个女子出来开门,看见我吃了一惊,我也认得这个女子,正是鲁肃的老婆,那个李小姐。
那鲁夫人把我们一行人引进了鲁肃那里,鲁肃一看是我连忙拜倒:“主公。”我扶起了鲁肃:“在下不过一小小的校尉,哪当得上这主公的称呼,子敬速速请起,叫我公子便可。”
落座以后跟鲁肃聊天,大概说了说现在的情况,鲁肃听完的答话差点让我直接晕过去:“什么?那蔡小姐不是已经和河东的卫仲道定亲了吗?”“这……这……”我又惊又气,说不出话来。鲁肃仔细给我说明这事,原来那卫仲道在我走后不到半个月便来吴郡求学,偶然之下看见了蔡琰,一见就喜欢上了她,死活要向蔡邕提亲,蔡邕本来是不同意的,那卫仲道就一直提亲,直到我被封为折冲校尉的消息传到吴郡来,蔡琰竟然张口同意了,而蔡邕因为女儿同意也就同意了这门亲事。
我听完更是心惊肉跳,怒火中烧,起身就想直奔蔡府,鲁肃连忙拉住我:“公子不要冲动,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我强压心头怒火:“子敬可有什么办法?”鲁肃着急道:“既然婚约已定,那以蔡邕的面子是绝对不会撤婚的,公子现在前去恐怕适得其反啊。”心头虽怒,但也明白鲁肃说的有道理,有重新坐下:“那我现在该如何行事。”说完话就像泄了气的气球一般,什么心高气傲,什么壮志凌云,全都扔到九霄云外去了。
“子敬愿与公子同去蔡府一遭。”鲁肃拱手在我身前一拜,我看鲁肃真诚,心中实在感动,可是此事不像是谋天下,就算是他一个书生跟我去了能有什么用呢。
我摆了摆手,让鲁肃坐下,出神的望着门外,明明近在咫尺,可是却不敢相见,战场征战又有什么用呢……
吩咐了太史慈带着高顺三个去老宅,只留许褚在我身边,带上了鲁肃,徒步在大街上闲逛。几月不见,吴郡中似乎更加繁华了。走过了原来我和蔡琰去过的花园,集市,吴郡城中所有好玩的地方,几个月而已,我就不再属于这里了。
我忽然想要逃走,永远也不再回这吴郡来,身后忽然有人拍了我一下,周瑜气喘吁吁的跟我说:“大哥……大哥,不好了,蔡小姐她……”“我都知道了。”平静的回答,就像是平静的湖面一般。周瑜似乎很着急:“不是,大哥,蔡小姐听说你回到吴郡之后割脉自杀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