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小霸王之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原来非是孙策不听刘易劝告,而是他不忍见其父尸首流落异处,夺回孙坚的尸首
孙策子刚烈,与孙坚的有几分相象得知其父死,其母失散的信报,他岂得咽得下心里的那一口恶气?他接到刘易的信件,虽然觉得刘易说得极有道理,可是,他觉得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此仇非报不可
至于刘易暂不同意出兵助他,他倒也没有想太多刘易的处境况,他亦非常清楚刘易在洞庭湖的大军,已经几乎全率去讨伐董卓了,洞庭湖的兵马已经不多,何况,还要应付刘表,提防刘表会出兵攻打洞庭湖洲所以,他对刘易这个师父没能就出兵助他报杀父之仇并没有什么的怨言他只是不太甘心如此放过刘表 最小说百度搜索“小说”
可是,他与黄盖、韩当、程普三将收拢溃兵,还得万来军马这点兵马,如何可以与刘表对抗?谈何攻伐刘表?如此没有刘易师父之助,他贸然前去攻伐刘表,自会是自取灭亡
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程普把传国玉玺交到了他的手上
看到传国玉玺,孙策气不打一处来,心里想着若不是因为这个什么的传国玉玺,爹爹就不会被刘表杀死,娘亲及妹妹也不会和自己失散气恼之下,孙策差点要把传国玉玺摔破 最小说百度搜索“小说”
幸得程普、黄盖、韩当以及他的二弟孙权死死拦着,如此方让传国玉玺没有被孙策摔破
孙权,目下才六、七岁大,比已经十二、三岁大的孙策要少好几岁,亦比历史上孙坚死时的年纪也少了几岁不过,也不知道这小家伙当真的是如此妖孽,又或是无意巧合,他居然给暴躁心绪不宁的孙策出了一计
他拦着孙策哥哥的时候,哭着说:哥哥传国玉玺可是爹爹准备拿来给我们换取一个地方落脚的,若哥哥摔碎了,岂能对得起爹爹的在天之灵?哥哥不是想给爹爹报仇么?此传国玉玺,既然可以换一个地方让我们可落脚那么,岂不是也一样可以换一些兵马?
孙策一听,福至心灵,一下子便想到了拿传国玉玺换取一兵马的可能
不过,目前的况之下,谁还能有兵马给他呢?
孙策虽然年少,可是平时就没少听爹爹说一些天下英雄的事,亦知道爹爹准备回江东的计划他细想了一下江东的诸侯,发现他们的实力,其实都很弱,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兵马可借给他讨伐刘表唯独,年前才领了杨州,也算是江东诸侯袁术才算是兵强马壮,现在整个江东地区,似乎就是袁术的势力最强大,尤其是这一次讨伐董卓袁绍从中谋取到了大量的军粮之后,回到江东袁术就急剧的扩张势力
但是,袁术与他的爹爹不睦,在讨伐董卓的过程当中,几乎要与袁术刀兵相向,双方结下了一定的怨恨现在的况之下,也不知道袁术会不会借兵给他?
孙策亦是一个相当聪明的小子,他盘算过得失之后,才把自己的计划说出来,与程普、黄盖、韩当三人商议
孙坚旧部谋士本来就少,许多后来东吴的著名谋士,都是后来孙策在东吴创业的时候才收服的武将倒不少,除了三大将之外,还有朱治、徐琨等人,他们都是追随他爹爹多年的将领武力仅在包括祖茂在内的四大将之下,亦算是孙坚的左膀右臂,现在,则成了追随孙策的最早一派将领…,
他与众人商议之后,觉得拿传国玉玺去向袁术借兵,应该是可行的唯一让孙策觉得有点问题的是,因为传国玉玺的特殊,拿去送给袁术,这就等于他孙策要向袁术屈膝,要尊袁术为主的事
传说中,谁得传国玉玺,谁得天下虽然只是一个传说,孙策也压根就不相信这种传言可这的的确确是一种传国象征,传国玉玺在他的手上,虽然证明不了什么,但是,他拿出去送给别人,在名义上,就等于承认那个人是一个有资格得天下的雄主既然承认别人是雄主,那么,他孙策岂不就是他的臣属?
如果直接说要用传国玉玺向袁术交换兵马,袁术肯定不会答应的再说了,那时候不是袁术答应不答应的问题,而是他孙策还能不能自保的问题反正,传国玉玺一旦露面,主动权就不在他孙策的手上,不能成为交换兵马的条件因为,那时候,如果孙策再不把传国玉玺交给袁术的话,袁术肯定会起兵攻伐,强抢豪夺区区一个刘表都敢对兵强马壮的爹爹孙坚动手,那么加骄横的袁术,又岂会不对他这个黄毛小子动手?
孙策想到,其实,以袁术现在的实力,在江东已经一家独大了,哪怕他现在就返回江东,早知道传国玉玺在自己手里的袁术,他肯定也不会让他有安宁的子,必会起兵相
所以,孙策无奈的发现,除非他现在就率军投靠师父刘易,要不然,就只余下把传国玉玺献给袁术,向袁术投效,取得袁术的信任,再向他借兵攻伐刘表
而孙策觉得,现在就投靠刘易,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正所谓怀壁其罪,现在师父刘易并不在洞庭湖洲他拿着传国玉玺投到了洞庭湖,势必会引起刘表为了抢夺传国玉玺而出兵攻伐洞庭湖洲,反而会给师父带去麻烦想直接率军去洛阳投师父,可千里迢迢,荆州是必经之路,刘表岂会轻易让他经过?
孙策思虑良久,与几个大将商议,最终决定率军投袁术
程普、黄盖、韩当、朱治、徐琨等将,已经奉孙策为少主公,听孙策的分析,的确也是这样的一个道理,他们一致达成了统一的意见名义上是投袁术,但实则是借兵,将来再脱离袁术自立就是并且,他们亦发誓,哪怕是投了袁术他们也会誓死追随孙策并让孙策投了袁术之后,决不可答应他整编自己军队的事
如此,孙策与帐下众将商议过后,才率军直赴扬州投靠袁术
这个时候,袁术因为得益于讨伐董卓所谋得的大量军粮,返回杨州之后,大力招兵买马,兵力直达二十万他看到自己的实力大增,沾沾自喜,有时候把自己当作董卓,甚至把自己看作是天下实力最强的诸侯
现在腰杆子硬了,野心自然膨胀起来,自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开始四处惹事,接近杨州附近的势力,他借故出兵去乒,想压迫他们向他袁术投效
如因为袁术担任扬州太守之后,无法与袁术作正面对抗,只好到了长江下游曲阿、丹徒也就是丹阳一带等地方发展的刘繇就深受袁术的压迫,若不是刘繇手下有张英、樊能、笮融、薛礼等将相助,怕他早已经被袁术所吞并
刘繇的势力地盘,在杨州的东南面而东面的徐州,陶谦亦受到了袁术所迫嗯,袁术这家伙,主要是给陶谦写信,告诉陶谦,自己现在有多少兵马,但是却缺粮希望陶谦可以借点粮食这个“借”嘛,其实是有借没还的信件的语气,实在也是一种耀武扬威的意思陶谦自从讨伐董卓回来,体一直不怎么好,人老了,毛病就多他的两个儿子,又不怎么成器,整天就只懂得花天酒地所以,他并没有借着讨伐董卓打响了自名气的机会大力发展实力,他的徐州,在兵力上,还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况…,
不过,徐州在陶谦的管治之下,不敢说有多好,但是相对来说,百姓还是能生活下去的,徐州也算是一个比较富裕的地区粮食,陶谦有,为了不与袁术起战端,陶谦只好派人送袁术一批粮草了事,名义上,与袁术交好,粮草只作为见面礼

别的一些小势力就不会说了,在袁术的威迫之下,纷纷向他投诚直接助长了袁术的气焰
袁术这家伙,其实还真的有点逗,SB一个,他才刚刚了袁绍一把,在得知袁绍夺了冀州之后,居然还能厚着脸皮,写信去向袁绍炫耀一翻自己在杨州的势力,然后语带胁迫,得意洋洋的向袁绍索要战马千匹,粮草若干,可惜,人家袁绍鸟都不鸟他
此外,他还向荆州刘表索要粮草,就遭受到拒绝
兵多粮广,袁术有点奈不住寂寞,还真的想狠狠的干一仗,想打出自己的威风
不过,东南面的刘繇,他少少的派军去试探一下,但是却没有讨到便宜,徐州的陶谦,他又已经伏软袁绍在冀州,中间隔得太远,鞭长莫及,他便想到打刘表的主意,但是,总不可能因为向人家索要粮草不给便公然出兵攻伐?出师无名,说出去了不太好
就在这时,孙策率着残余部队求见
袁术一听孙策是来献宝的,喜出望外,接见了孙策
孙策说明来意,投效袁术袁术本来不怎么把孙策这么一个黄毛小子看在眼内但是人家公开的前来献宝,又刚好让他有一个对刘表动兵的借口,于是,便假假地滴,把孙策接为上宾,装出一付礼贤下士的样子,安抚孙策
他调兵三万,交付孙策,让孙策为攻伐刘表的先锋,他扬言大军随后就到,助孙策攻伐刘表,为其报杀父之仇
如此,孙策便共计四万来人马,再返沿江回荆州,攻伐刘表
一开始,孙策率着大军,一路势如破竹,沿路攻城掠地,把荆州的许多城镇都攻下了,刘表的守军,亦望风而降,慑于孙策这小子的武勇
不得不说,孙策与马两个小子,都是习武奇才,虽然还没有达到一流武将的境界,但是其武艺相当精湛,实力相当于二流武将巅峰状态,突破巅峰进入一流武将的境界只是时间的问题
一路攻伐到江夏,问题就来了,孙坚原来的战船,其实大多都已经流失,江夏守将黄祖,其实他才是刘表手下的第一大将,其人又极善于用兵,特别是水陆两路兵马的配合作战
孙策在黄祖的手上,并没有占到多大的便宜久攻江夏不下他不得不向甘宁求助,向甘宁借了几条大战船
得到了甘宁的援助,又看到江夏黄祖难缠,孙策便直接用战船运兵前去攻打江陵
在江陵城前,孙策搦战,连败刘表手下众将蔡瑁、文聘、王粲、王威、苏飞等等,无一不败在孙策手下要知道,别的不说,文聘可是有接近一流武将的实力,可以说他巅峰时候就是准一流武将,可居然亦败给了孙策如此,把刘表吓得不轻,没有想到孙策这一个小小的黄毛小子居然会如此厉害
不过,刘表归缩在城内不出,孙策一时半刻亦没能攻下江陵
孙策用战船运兵,属于孤军深入刘表自然也不会束手待毙,他一面与孙策在江陵对持一面调动军马,准备把孙策围杀在江陵城下…,
刘表趁着天下诸侯攻伐董卓之机,尤其是刘易大军不在洞庭湖的机会大力发展实力,他现在的兵力,其实并不比袁术差,甚至还要比袁术多一些,正因为刘表亦是兵多将广,所以,才不理会袁术那SB的胁迫勒索
再加上,刘表帐下的谋士,要比袁绍帐下的谋士得力得多了像蒯良、蒯越、伊籍等谋士,无一不是荆襄名士他们早早便为刘表策划好如何统治巩固荆州的计策对于别的势力的攻战,早便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所以,袁术的大军还没有动,蒯越便已经率一支大军镇守在与扬州交界的义阳、平一带,拒击袁术的进犯
另一方面,沿江而来的孙策本亦早有安排,只是没有料到孙策会那么勇猛,其武勇之风,不亚于其父孙坚,才使得孙策有机会突然杀到江陵城下刘表再调兵遣将,密信调让孙策吃亏的黄祖,从江夏断孙策的后路
孙策的军队,大部份是借袁术的,他的军粮,亦是袁术供应的,袁术大家受阻,粮食供应就难以为继在这个时候,若被黄祖出兵断了孙策的后路,他就大大不妙了
在江河上,刘表的水军亦已经大势已成,孙策借甘宁的战船所组成的水军,怕亦难以和刘表的水军相战
还好,甘宁一直都在暗中盯着孙策与刘表的交战,及时把所得的况知会了孙策,把黄祖率军出击的时间及行国路线都告诉了孙策孙策凭着甘宁的报,在半路反袭黄祖,一举将黄祖擒拿
不过,虽然擒拿了黄祖,但是,孙策也无力再战了,再战下去,袁术援军未到,自己军粮将尽他只好与刘表谈判,最后拿黄祖换回父亲孙坚的尸首,率军离开荆州
当然,斩草除根,风吹又生的道理刘表是非常明白的他岂会真的放孙策离开?之所以答应孙策的条件,那是因为所调动的大军没到在与孙策达成了交换条件之后,他的大军就到了
这里,甘宁误会了孙策,孙策并非不是不想把战船交还他,而是他在离开江陵的时候,刘表的大军追杀到了,他不得以,才驶船一直向下游撤退
不过,他从荆州返回,并没有再去见袁术,而是带着父亲孙坚的灵枢直接去了曲阿
袁术大军没能及时支援,粮草也没如数送达给孙策,这让孙策感到有点恼怒,另外,袁术又出尔反尔,袁术早说好,返还孙策本部,并借兵三万,然后任命孙策为九江太守,可是,袁术又任用了自己的亲信,而借给他的三万军马,其实也都是一些残兵,并不是袁术的精锐,并且,还派亲信盯着,作战的时候,常常逢阳违,不听指挥在撤军的时候,他们从陆路撤走了也只因为他们的撤军,才差点导致孙策的本部军马被刘表所困
所以,孙策决定不再回袁术帐下
孙氏一家,在江东的确有着不少名气,孙策到了曲阿,刘繇并没有就加以迫害,并没有为难孙策
孙策在丹阳见到了舅父吴景,听从吴景的劝告,名义上,还是给袁术写信表明,自己急于安葬父亲灵枢,所以才没有回扬州然后率军返回老家富县
时下,吴郡太守,是许贡,他担心孙策返回吴郡会对他不利,便谋害孙策,不过,看到孙策率着大军,一时也没敢动,只对孙策作为了防备的态度
而孙策舅父吴景,就是想孙策先返回老家富,整顿好兵马之后,夺取吴郡,然后以吴郡为据点,占据,东南面的会稽等城,再图曲阿刘繇,只要占据了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区,孙策才有可能得以掘起,可以与袁术、刘表对抗
孙策始终都还是一个大小子,见到了舅父,对舅父的献计自然是言听计从
也如此,开展了孙策称霸江东的序幕
刘易听完了戏志才的说话,心里却不知道是忧是喜,因为,孙策终于还是在无形当中,走上了历史既定的那条道路上去(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